揭秘秦俑面纱,西理学子追本溯源 ——西安理工大学“长安丝路探秦俑”调研队伍(全文2471字)

揭秘秦俑面纱,西理学子追本溯源——西安理工大学“长安丝路探秦俑”调研队伍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为探究“中国符号”——兵马俑在外国友人心中的形象以及其能成为西安最具特色的中国形象之一的原因,2019年7月21日,“长安丝路探秦俑”社会实践服务队进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
    早上八点,社会实践服务队抵达兵马俑景区,并对在景区门口排队等候的外国友人进行一系列采访。其中一位外国友人表示,自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了解到“一带一路”政策,并对此颇感兴趣,所以慕名来到中国,想借此机会从历史源头了解中国。此外,近年来在许多国家举行了以兵马俑为代表的陕西文物海外展览,这让他拥有了丰富的观展经历。他选择亲自来感受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魅力,他认为,兵马俑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符号”。
    在采访完十余个外国友人之后,社会实践服务队购买门票进入兵马俑景区。在已开发的三个俑坑陈列厅中,有排列整齐的数以千计的陶俑,将军俑、车马俑、骑兵俑或是武士俑,从他们的装束、神态、身姿就可以判断出大概,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刻地体会到“千俑千面”,体会到秦人陶制手法之细腻。几千年过去了,出土的青铜兵器依然完好无损,更显示了秦人高超的冶金技术。
    在离开景区后,社会实践服务队又对已参观完兵马俑的外国友人进行采访,其中一位来自欧洲的大学生令社会实践服务队印象尤为深刻。他说以前假期出国游玩更倾向于选择欧美国家,随着近年来中国对本国文化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他亲身感受到中国的人文历史后,他更喜欢到中国旅游。今年选择西安,也是因为“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化以及兵马俑的宣传使他饶有兴趣。在他的描述中,不止一次称赞西安的建筑古物、历史文化,还有当地热情的人民。他说,西安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城市。
    西安“一带一路”书法院院长李平逊认为“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不同文化交流融合之路”。的确,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也是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更好地为沿线人民搭建了文化互融平台,促使民心相通,引导当代青年学子在丝路新世界大展“中国梦”。
    总书记总书记强调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走出去。文物是中国的一张“外交名片”,在外国游客的眼中,中国悠久的文化具有神秘的色彩。当他们走进兵马俑展厅,会感叹“原来两千年前的中国人长这样,和现代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啊”,由此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希望有机会到中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兵马俑是具有代表性的,它代表了中国俑葬文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兴衰,代表了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撰稿人:陈菲,刘雅楠
    2019年7月21日
    聚焦秦俑,丝路青年砥砺前行
    ——西安理工大学“长安丝路探秦俑”社会实践服务队
中国古人说:“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2013年,总书记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坚持中国的文化立场,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人关心的文化问题,提出中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12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