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时评汇编(50篇)(全文62560字)

目录
1.以文明为笔 书写美好新时代蓝图 5
2.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展现“中国担当” 8
3.“三大书记”同担当,挑起基层治理重担 11
4.擎起“十四五”新征程更闪亮精神火炬 14
5.激活“造血”功能,奋力谱写脱贫攻坚“幸福答卷” 17
6.金融“活水”为企业发展强基固本 20
7.共筑健康成长“保护网”,许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 23
8.“马兰花计划”助人才创业梦想“着陆” 26
9.朋友圈扩容 “一带一路”传递合作的力量 28
10.弘扬“五老”精神,书写“桑榆”情怀 31
11.把人才“好钢”用在“刀刃上” 34
12.擘画“平安中国”的光明前景 37
13.在“上海精神”指引下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40
14.把握“三对关系”,用好考核“指挥棒” 43
15.奏好进博会主调,唱响开放合作“大合唱” 46
16.聚拢人才,燃旺城市发展的“智慧火焰” 49
17.“非遗扶贫”开启贫困群众“幸福之门” 52
18.墙上“C位”不如群众心中“C位” 55
19.奋进“十四五”,党员干部阔步前行 58
20.崭新“十四五”,政策暖风为中国未来创新增力 61
21.燃“复兴”之光,奋力走好新长征路 64
22.从“十三五”成就看民生“小”事里的“大”变化 68
23.数字乡村为“两个一百年”衔接添动力 71
24.五年春华秋实,擘画中国巨变新画卷 74
25.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77
26.“三块基石”夯实军政军民团结的基础 80
27.燃旺产业扶贫之“火”,点亮“后脱贫时代” 83
28.乘胜前进,向完美收官冲锋! 86
29.唱好成渝“双城记”,共建四大战略定位 89
30.赓续不变的意志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92
31.打赢外贸“翻身仗” 助推经济“双循环” 95
32.主动对接民需,答好新时代人民考卷 98
33.端牢“饭碗”既要“开源”又要“节流” 101
34.拥抱全媒体时代 按下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速键” 104
35.为农服务要畅通关键环节“最后一公里” 107
36.紧紧把握三大攻坚战的着力点 110
37.银税互动助力复工复产 113
38.进一步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116
39.让假日经济之花常开不败 119
40.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关键在改革 123
41.“理财直播”应重视合规风险 126
42.加快推进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29
43.车险改革将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133
44.用改革的办法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136
45.让大众敢于消费放心消费 139
46.以法治力量实现稳恒心办恒业 142
47.充分发挥“惩罚性赔偿”震慑作用 145
48.以旅游诚信指导价驱散“天价” 148
49.只有“防”得好,才能“放”得开 151
50.文化让小康生活更有滋味 154

以文明为笔 书写美好新时代蓝图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文明,作为一个国家精神的体现,对国家发展、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20日在京举行。***总书记亲切会见参加大会的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展示出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视。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推动文明事业迈向新的发展台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位置,不断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文明不是虚假的,而是实实在在促进社会发展、居民和谐、国家强盛的软实力。
    推动文明建设,需要汇聚每一个人的力量。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重要论述。而家风的养成,就需要文明的滋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什么样的家教,决定了孩子未来走什么样的道路。重视家庭文明建设,才能让千万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开始的地方。因此,推动文明建设,要重视每一个家庭的力量,让家庭文明与社会文明共同发展,为文明中国凝聚力量。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管是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及文明个人等,都有着我们学习的地方。一个文明的城市,不仅更加有温度,更是一个城市治理水平的体现。以文明为笔,绘就了一幅幅人与人其乐融融的美好画面,让我们看到了文明所蕴含的重要力量。开展文明教育,既是要让更多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部分,也要结合红色教育,让更多人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贡献澎湃的力量。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明的必然要求。以更多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加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够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真正实现举旗帜、聚人心、兴文化的效果。例如,今年火爆的电影节目《夺冠》《金刚川》等电影,向我们展示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爱国主义精神,极大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起到了为文明社会建设“铸魂”的效果。
    “十四五”时期,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物质的丰富,也需要精神文明的均衡发展。加快社会文明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让文明之花在神州大地山更美地绽放。
    

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展现“中国担当”

    2020年渐至尾声,而新冠阴霾依然笼罩全球。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给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带来重大冲击。
    越是困难重重,越要携手前行、团结合作、共克时艰。中国在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同时,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与各国及国际组织展开合作、分享经验并提供帮助,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展现“中国担当”。
    在共同抗击疫情中不畏艰险。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携手前行才能战胜困难、赢得挑战。从中国企业在非洲多国免费改造新冠定点医院,到中国医疗专家组千里奔赴多国,倾囊相授宝贵防疫经验,再到中国与阿联酋、巴林开展全球首个新冠肺炎疫苗Ⅲ期临床实验,中国“兼济天下”,积极向遭受疫情的国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为国际社会树立了良好典范。面对困难、危险和挑战,对外实施援助的中国企业、医疗专家、科研工作者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善良。
    在践行多边主义中不讲条件。环境越是复杂多变,越需要坚持多边主义。面对全人类的共同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和合作。不管是宣布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还是与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抑或是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一项项举措、一次次行动,彰显了中国践行多边主义的坚定决心。践行多边主义,中国不讲条件、从未缺位,给各国加强合作树立典范,不仅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筑牢坚实保障,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在筑牢健康基石中不存私心。立足当前,全球抗疫要形成合力;着眼长远,卫生安全体系要继续完善。从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安哥拉国际公司实施的自来水项目,到中国援赞比亚医疗队队员刘一强坚持完成赞比亚首例巨大脑膜瘤经皮穿刺脑血管造影栓塞术,再到为柬埔寨磅清扬省一个小村庄10个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和上百名村民提供防疫和生活用品,中国在支持世界各国抗疫的同时,还实施了一个个利民项目、暖心工程,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真挚情怀和无私大爱。
    心相连,手相牵,无私无畏共克时艰。中国用抗疫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诠释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内涵。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需要不畏艰险的勇气、不讲条件的奉献、不存私心的大爱。中国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久久为功的坚持,不仅为全球抗击疫情带来必胜信心,也为应对公共卫生领域挑战贡献充足力量,更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坚实支撑。

“三大书记”同担当,挑起基层治理重担
作者:姜山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21

    在基层,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被群众称为“三大书记”,他们是乡村治理的关键角色。吉林省委组织部组织了多名来自吉林基层的“三大书记”召开了一场基层治理“恳谈会”。会上,记者与这些书记深入长谈,聊工作难题,他们许多中肯的意见建议值得关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就需要把基层治理的工作做好,只有基层工作做的牢固,国家治理水平和能力才能节节攀升。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推动基层治理,尤其需要抓好基层的“带头人”,要抓好“三大书记”,这就需要确保“三大书记”共同担当责任,才能更好地挑起基层治理的重担,一级一级抓落实,把基层的难事变成群众满意的事。
    下好“针”功夫,把基层杂事捋顺串起来。“村里矛盾多,有合理的诉求,也有不合理的‘强求’,村里的大事小情都难以达成共识。”被称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所有的工作担子都向基层压,让基层这根“针”困在事中。要把基层杂乱无章程的工作做好,就需要下好“针”功夫,要把一件件小事捋顺,要把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情落实,足以换来群众的信任,也能让杂乱的基层工作有头绪、有顺序,更好地串起来,真正地解决基层治理的难题。
    用好“真”本领,让基层人才扎根能生长。要治理基层,不能光说不练,要说得好,更要做得好,要有一诺千金的诚信,更要有群众满意的赞声。要抓好乡村治理工作,关键是要解决缺人才的问题,要补足人才短板,让人才用好“真”本领,自然能打开工作思路,打开新的工作局面。一方面要广纳天下英才,不局限一地,甚至可以以兼职的方式,着力在“用”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把扎根作为考核干部的标准,避免“镀金”心态,让人才能扎根基层、生长在基层、服务基层,提高基层治理效果。
    练好“侦”能力,把基层负担找出来根除。要做好基层工作,“三大书记”要练好侦查能力,既要发现基层工作中的难题,也要发现基层干部的困扰,要及时地把基层干部的负担找出来、根除掉,才能让基层干部少了负担,多了动力。一名干部举例说,有一次村里的自来水停了,来水之后,主管部门要求他去拍照上传,简直匪夷所思。“要是还在停水,村民自会找我,来水了还要拍照证明,多此一举。”这些形式上的工作,耽误时间、浪费精力,容易滋生形式主义歪风,“三大书记”要及时侦查到这些问题,才能刹住歪风,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人心齐,泰山移。要让基层治理工作更好推动,就需要把基层力量凝聚起来,抓好“三大书记”,共同担当,发挥好带头作用,为基层干部减负,疏通基层治理的梗阻,让基层干部更有干劲,基层工作更好解决,群众获得感更强。
    

擎起“十四五”新征程更闪亮精神火炬
作者:艾莲莲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20

    党的十九届XXXX通过的规划《建议》,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确立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将“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纳入2035年远景目标,不断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构建与社会发展匹配的精神文明,擎起引领时代进步的精神航标,激发亿万人民砥砺奋进的精神动力,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的重要保证。
    高擎精神航标,激发亿万人民奋进动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把培养时代新人作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不断推动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营造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无论是在脱贫攻坚战场,还是在防控疫情前线,抑或是平凡岗位上的坚守,都清楚地表明,富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决胜全面小康、圆满实现“十三五”规划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高擎精神航标,提升社会文明发展水准,增进了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全面小康离不开精神文化生活的小康,常态化的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城市活动,有力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和百姓生活品质,治理体系逐渐完善、治理能力日益增强、历史文脉得到延续、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生活环境愈发美丽,契合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参与、使人民群众受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百姓生活细节,贯穿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彰显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初心使命。
    高擎精神航标,以高度精神文明推进高质量发展,汇聚托举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加给力的精神文明建设,唤起亿万民众内心的文明因子,厚植全社会的文明基因,崇尚真善美,弘扬正能量,凝聚精气神,激发内动力,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奋进“十四五”、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事业上来,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激活“造血”功能,奋力谱写脱贫攻坚“幸福答卷”
作者:姜山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20

    近年来山西在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瞄准道地药材资源,把山西药茶作为重要突破口,大力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助力农民增收,为破解深度贫困和农业转型发展探索新路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还是要激活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既要让他们当前能脱贫,还能在扶贫干部、扶贫政策离开后,依然稳得住,这样的脱贫成效才具有含金量。对于农民而言,很多他们身边的普通作物、植物就是致富的“香饽饽”,只是因为受生产的模式、技术、规模、销售等各方面的影响,不能让这些“土特产”打响品牌,自然也就难以成为致富产业。因此,要因地制宜,要转变思路,要着力把脱贫致富路上的堵点打通,走好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奋力谱写脱贫攻坚“幸福答卷”。
    思路上转,走好农业转型发展之路。山西北部盛产黄芪、款冬花等品种,中南部适宜黄芩、连翘等品种种植。中药材显然是地方的一大特色,但是传统的种植方式,存在产量低、质量低的问题,要种植出质优的中药材,尤其需要转变思路,要走好农业转型发展之路,对产业进行深加工,从把中药材种植出来直接买,到对产品进行研发,做好宣传推广,打造品牌,才能让中药材的价值进一步提升。
    收入上增,开出特色产业致富“良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种植中药材是这个地方的特点、特色,要成为脱贫致富的亮点工作,成为养育一方人的“资本”,还需要发挥好企业的带头作用,把中药材的全身都变成“宝”,实现药茶融农业、文旅、健康等不同产业于一体,打造全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让每一株中药材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避免了浪费,能帮助群众降低损失,增加收入。
    力量上聚,握指成拳凝聚战贫合力。以中药材产业为脱贫致富的新路径,打开了一扇新的创业大门,要做强新产业,尤其需要各方的力量向这里汇聚,从中药材的研发到人才,再到项目合作,不断地解决产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市场、技术等瓶颈,同时,用好农博会、茶博会等展销平台,扩大中药材产业的知名度,打响品牌,多面给力,握指成拳攻克贫困难题,提升脱贫攻坚战斗力。
    筑牢中药材品质根基,要坚持质量优先。要走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要站在全局的思路,要坚持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在每一个环节都把质量挺在前面,才能不断地提升中药材产业的竞争力,增加群众收入,走好脱贫致富路。
    

金融“活水”为企业发展强基固本
作者:李小丽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20

    企业要发展,就得需要钱。近17万亿元!这是前10个月我国新增贷款总量,已超过了去年全年16.81万亿元的水平。预计今年全年人民币贷款有望新增近20万亿元,创2016年以来新高。
    今年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批发零售、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产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增加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它们能够活下来、发展起来,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从中央到地方,精准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就是为了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巩固企业发展的基础。
    金融“活水”增强企业能力,为企业增强抵御风险的信心。企业发展关乎全年经济工作的成色,如何尽量减少对企业的影响,考验了部门的管理智慧。从减税降费、减租降息,发展普惠金融,到确保各项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极大提升了企业应对风险的信心与能力。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金融活水的灌溉下,我国经济劲头更足,企业加速复工复产,市场信心不断增强。10月份经济运行主要数据新鲜出炉,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市场销售持续回暖,经济延续稳定恢复的态势,让企业顺利挺过最艰难的时刻。
    金融“活水”释放企业潜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始终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以来,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展示出了澎湃的动力,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新业态。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坚持创新,才能牵住行业发展的牛鼻子。但是,坚持创新发展,必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精准向科技创新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不仅解决了企业当下发展遇到的困难,也向企业传递出政府支持创新的积极信号。
    金融“活水”释放企业潜力,激发万千市场主体内生活力。今年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而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就是其中的重点任务。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不仅帮助企业能够更好发展,也能够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让整个市场能够更有活力也更有后劲。
    ***总书记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金融“活水”不仅惠及了企业,更关系着亿万民生的就业、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展望未来,用好金融政策,能够进一步释放出中国巨大内需市场的潜力,增强抵御风浪的能力,在全年的经济工作中取得好成绩,巩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共筑健康成长“保护网”,许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
作者:阚亚玲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20

    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此节日的设立,旨在增进全世界儿童的凝聚力,提高儿童意识,改善儿童福利。1959年和1989年的这天,联合国大会先后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和《儿童权利公约》,自1990年以来,世界儿童日也是庆祝联合国大会通过《宣言》和《公约》的纪念日,由此可见设置这个节日的意义非同一般。
    孩子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行动,每个人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才能为孩子筑起一个健康成长的“保护网”,许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建立政策“保护网”。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都非常重视儿童健康成长。在儿童健康和儿童教育方面的投入,有比较成熟的政策体系。尤其是最近十年,随着脱贫攻坚力度的加大,国家向偏远贫困地区投入的资源增多,在儿童健康、教育方面都有较大的政策倾斜,不仅如此,国家已将儿童作为主要人力资本放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强调“儿童优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不仅国家有系列保障儿童权益的政策出台,而且地方政府也有相关配套文件出台实施。由此可见,党和国家严密而紧实的政策保护网,为儿童优先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不管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我们涉及儿童工作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将这些政策具体细化在落实层面,全力保障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筑起法治护航“保护网”。***总书记强调,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儿童关乎未来,关乎家庭,关乎社会,所以,我们应为儿童筑起法治护航保护网,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为孩子们未来成长的路上:“法”必不可少,“法”必须具备,有“法”必依,守“法”必行。我们不仅要制定法律制度保障孩子们的权益,而且还要对孩子们进行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孩子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都有“法”的保障护航,都有“法”的庇佑呵护。
    织密关心关爱“保护网”。***总书记在2020年5月31日向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应凝聚一切力量,都来关心关爱孩子们,全力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们要把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集结在一起形成合力,把共青团、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制度,把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的志愿服务都展现出来形成特色。不仅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关心关爱活动,而且还要利用特殊节日和传统节日,引领孩子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传承红色基因,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每一个孩子都有美好的梦想。关爱、呵护、尊重每一个孩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坚守对孩子做出的每一个承诺,给孩子送一抹暖阳,为孩子洒一片雨露,共同让孩子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马兰花计划”助人才创业梦想“着陆”
作者:姜山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19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印发文件,组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
    “马兰花计划”指出,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创业者自主选择”的原则,面向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为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就业倍增效应提供有力支撑。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创业也是一种就业。很多人都有创业的梦想,但是敢于踏出创业这一步的人并不多,对于未知的创业之路,很害怕不成功,不仅仅要血本无归,更要面对各种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业的激情就容易“被浇灭”。
    “马兰花计划”为创业人才提供精准培训。“马兰花计划”绝不是大包大揽,相反,更注重对人才提供精准培训。“扩大创业培训群体范围,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主要针对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人才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能够让那些有想法的人,距离创业更进一步,这也是一种积极的推动方式,更精准的培训,也能确保培训效果更有保障。
    “马兰花计划”为创业人才提供尝试机会。创业一帆风顺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会遇上很多的难题,要确定创业的道路是否正确,尤其需要给创业人才一个“尝试”的机会。“马兰花计划”通过促进技能与创业创新结合,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创新活动,将学生在校期间开展的“试创业”实践活动纳入政策支持范围。“试创业”给人才的创业梦想一个“着陆”的机会,能让更多的人在尝试中找准道路,增强创业的信心,才能更好地走好创业一途。
    “马兰花计划”为创业人才提供效果评估。对人才创业的帮助不能止于创业培训,要多“送一程”。“马兰花计划”提出完善创业培训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估体系,强化创业培训后续服务。要在创业人才创业的过程中去观察创业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能够及时地发现创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创业人才指出他们的不足,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创业能够充分地激发发展的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按下“快进键”。同时,“马兰花计划”为创业人才提供了更精准的创业培训服务,让他们不仅仅有激情,更有理性、有策略,才能在创业的过程中,少一些失败,多一些成功,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朋友圈扩容 “一带一路”传递合作的力量
作者:刘颂寒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7日介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呈现十足韧性。截至目前,我国已经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国际上认可度最高、参与度最强的国际公共产品,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从共识到共建,7年弹指间,却让“一带一路”不断焕发新的意义。朋友圈一次又一次的扩容背后,彰显了中国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带来新的挑战。
    “一带一路”助力全球经济复苏。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一些国家采取封闭的方式来应对疫情的蔓延。在此背景之下,“一带一路”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9634.2亿美元,虽然同比下降1%,但增速比全国整体水平高0.8个百分点。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7%,高出全国整体增速32.3个百分点。随着投资的增加,不仅为沿线各国经济早日复苏打下了基础,也增加了国家之间的合作,凝聚了更多发展共识。
    “一带一路”携手世界抵御风雨。突如起来的疫情,让全球发展陷入了停滞。大面积的航空停飞、轮船停运,阻碍了全球物流的畅通。但是,中国排除万难开行中欧班列,有力的保障了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欧班列开行达10180列,已超过去年全年开行量,运送货物92.7万标箱,同比增长54%,往返综合重箱率达98.3%,更重要的是,中欧班列也向沿线需要的国家源源不断输送了医疗物资近8000万件,共计6万多吨,为沿线国家战“疫”提供了弹药,架起了一条“生命线”。
    “一带一路”凝聚各国发展共识。一种理念之所以响应者云集,因为它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要走团结合作之路,都应坚持多边主义。今年以来,中老铁路全线隧道实现贯通,中泰铁路一期线上工程合同达成一致,雅万高铁建设实现节点目标,匈塞铁路匈牙利段项目EPC主承包合同正式生效,实现了“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容,更向世界展示出只有坚持多边主义,才能更好发展的共识。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面向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全球发展,必定引领全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弘扬“五老”精神,书写“桑榆”情怀
作者:阚亚玲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19

    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17日至18日在京召开。***总书记就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中国关工委成立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团结带领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在为“五老”队伍点赞的同时,更为“五老”队伍初心不改的情怀感动。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我们时常看到,“五老”队伍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经常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近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他们为青少年进行传统革命教育,在疫情防控前沿无私奉献……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发光发热,为广大青少年送来精神食粮和物质帮助,全力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书写了一篇篇感人的桑榆篇章,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积极的正向引领作用。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总书记强调,广大“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善于凝聚“五老”队伍的力量,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壮大关爱队伍,与“五老”一起为国育人为党育才;要善于学习“五老”队伍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忘我的付出、高尚的情操和奋斗的精神,不断感染自我,启迪自我,提升自我,与“五老”一起为学校、家庭、社会尽心尽力做好服务;要善于发挥“五老”队伍的特长和优势,弘扬“五老”精神,使广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绽放桑榆风采,促进广大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初心不改若磐石,笃定前行显本色。广大“五老”情系下一代,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默默地奉献着力量,以夕阳之躯托起祖国的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理想,时时影响激励着周围的人。***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也为广大“五老”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广大“五老”应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自己的奉献情怀;把“老有所为,为民造福”作为自己的价值理念;把“廉洁奉公,一心为民”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把“学无止境,奉献终生”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把“以身作则,身正示范”作为自己的庄严宣誓;把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人成才,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奋斗目标。让润物细无声的“宗旨意识”滋养初心,激活初心,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永葆本色,让夕阳之年因初心不忘而熠熠生辉,让桑榆情怀因使命永在而长润心田。

把人才“好钢”用在“刀刃上”
作者:姜山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12

    浙江省杭州市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今年以来,新引进全球顶尖人才24名,1—10月,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30.9万人,比2019年全年总数增长45.84%。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信息化、网络化、5G时代、新业态等,这些不断刷新我们视野的名词,不断地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撬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他们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展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把“人才”好钢用在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点,就需要坚持事业为上,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才能引来五湖四海的人才,蓄积强大的人才力量,为地方发展注入新活力。
    用好国际舞台,拓宽延伸引才渠道。当前,各个地方对人才都表现出来一种求贤若渴的态度,也折射了人才存在的巨大短板,要破解这个问题,既要引进优秀的国内人才,用好本土人才,更要把目光放在国际的舞台上,引进更多的高端人才。日前开幕的2020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上,共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才线上线下参会, 还将举办2020中国留学生论坛、长三角人才云市场高层次人才招聘大会等活动。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引进人才的良机,这个国际平台能够让国际人才更好地了解中国,也为地方引进人才,搭建了桥梁,有利于人对才抛出“橄榄枝”。
    聚焦重点产业,培育更多实用人才。引进人才不是凑热闹,而是需要这些人才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中流砥柱,这就需要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在培育人才上找准方向。本届大会聚焦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通过企业有偿张榜、人才主动揭榜的形式,发布了73个企业重大技术需求,共有40余家知名高校积极参与。企业发布的人才需求,为高校培育人才明确了方向,确保人才能够与市场、与企业的实际要求有效地对接起来,才能避免人才成为摆设的“花瓶”。
    搭建成长舞台,彰显人才创造活力。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培养人才的漫长过程,就是为了在企业需要的时候,这些人才能够站上去,发挥作用。同时,也需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给人才干事创业撑腰鼓劲,让他们敢想、敢闯、敢试、敢干,才能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格局,为推动地方发展带来新活力,能够更大地发挥好人才的创新力、创造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新时期,要持续加大引才育才的力度,要完善人才成长的培育机制,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更要推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形成,才能充分激发人才的内在活力,把人才好钢用在“刀刃上”,实现自身价值、贡献社会。

擘画“平安中国”的光明前景
时间:2020-11-12
作者:卢默民

    平安稳定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近日,***总书记对平安中国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XXXX精神,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聚焦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前景光明、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入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握紧“行动指南”,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回望历史,我们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忧患意识已经成为党的鲜明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深刻把握国家安全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应对我国国家安全环境新变化、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和化解我国现代化进程面临风险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将其作为维护和塑造我国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绘好“初心手册”,积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治政之要在于安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源泉。党的十九届XXXX中指出,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积极打造社会治理格局。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以及社会服务等相关领域,为市场主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创造更多机会。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引导人民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多样渠道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确保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要坚守为民初心,以保障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以汇聚民智民力为着力点,以赢得民心民意为落脚点,抓好“放管服”改革举措的落实,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服务保障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准“方向标尺”,不断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立足当前,注重长远。”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的。今年,“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即将启程,但社会中仍存在不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巧妙解决与化解,亟待我们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要通过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来切实加强平安建设各项工作。首先,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社会治理,不断培养全局意识和前瞻思维,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改善思想、指导实践。其次,要注重法治建设,善用法治方式解决管理难题,积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平安建设的责任体系建设,通过制定出口管制法、数据安全法、生物安全法等法律条文,筑牢我国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的“坚实堡垒”,要找准“淤点”“堵点”“薄弱点”,精准发力,促使社会治理的法制环境不断优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发展稳定关乎国家安全、民生大计,是道“硬杠杠”。平安中国建设需要我们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与维护,我们要同心同德、拼搏进取,不断擘画平安中国的光明前景。

在“上海精神”指引下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作者:乐兵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12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10日举行,***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弘扬“上海精神”、深化上合合作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挑战、携手振兴的新思路新举措,为后疫情时代上合组织健康稳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赢得了与会各国的一致认同和高度赞誉。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19年风雨兼程,19载硕果累累,上合组织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重大成就,成员国遵循“上海精神”,加强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合作,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成长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上合大家庭”各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为本组织稳定发展和国际抗疫合作注入了正能量,树立起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合作典范。“上海精神”已然成为上合组织成功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有力回应。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国际格局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社会正在经历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重大考验。在人类发展的十字路口,***主席就深化上合合作,为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四项”倡议,顺应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为所有致力于睦邻友好和共同繁荣的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国际社会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实践注入了强大动力,这是破解时代难题的钥匙,是上合组织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当务之急是加强团结合作,从团结合作中汲取力量,加强抗疫合作、维护安全稳定、深化务实合作、促进民心相通,携手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只要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一起商量着办,治理体系由大家携手建设,发展成果由各国人民共同分享,不管遇到什么风险、什么灾难、什么逆流,只要相关各方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不断汇聚实现共同目标的强大力量,为促进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提供稳定而又澎湃的动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实践探索。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睦邻友好必将超越以邻为壑,互利合作必将取代零和博弈,多边主义必将战胜单边主义。未来,上合组织成员国更应该高举“上海精神”旗帜,精诚合作、砥砺前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实践探索,为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上海精神”璀璨夺目。
    

把握“三对关系”,用好考核“指挥棒”
作者:陈倩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11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指出“要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政绩考核内容指标”。把握好“言与行”“表与里”“绩与效”三对关系,选出、用好、管住始终用实绩说话、向实处发力的干部,让干部政绩考核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听其言、观其行,“多角度”才能精准“选”。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涵,必须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始终代表着从实担当、从严管理的前进方向。要坚持政治标准“硬杠杠”不动摇,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选人始终,聚焦政治能力、调研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从宏观到微观、从顶层设计到配套落地、从类目到子项,分级分类抓“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确保做到以事择人、人岗相适。要坚持党管干部、选贤任能,采取谈心谈话、联席会议、民主评议等方式方法,树好公开公平选人导向,精准对接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把好政治关、能力关、廉洁关等,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不断激发集体决策智慧和能力。要把稳“言行合一”之舵,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对标对表“良贤”所说所为,持续提升“达标率”和“匹配度”,营造“广开城门、招贤纳士”的良好氛围。
    察其表、析其里,“全方位”才能科学“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通过“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干部考察,这就给科学用人提供前提要义和根本遵循。要坚持干部工作“一盘棋”,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压实“抓党建、管干部、育人才”主责主业,细化量化政绩考核指标,依“岗”考评、依“事”用人,坚决反对“两面派”、悉心甄别“两面人”。一方面,要从全局察、从细处察、从长远察,以研机析理、见微知著之法识别干部“一贯表现”和“关键表现”,科学分配“考人”和“考事”指标“权重”,激励干部勤照“全身镜”用以“正衣冠”“治治病”,不断教育引导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另一方面,要破除唯身份、唯学历、唯职称、唯年龄等用人窠臼,坚持以德为先、以贤为“尺”,不断优化干部成长成才路径,规范选拔、晋升、奖励等渠道,创新构建合理科学的用人机制,激活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评其绩、查其效,“近距离”才能动态“管”。涉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管人是实时调整、动态匹配的过程,必须要对准政绩考核“焦距”,在既看“显绩”又看“隐绩”、既求“量变”又求“质变”中确保“项目式”推进,实现跟踪问效。要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筑牢群众观念,延伸管人、管事“触角”,在强化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中充分发挥“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能动作用。要将“出没出实绩、有没有实效、得不得民心”作为政绩考核的评价标准,把“何时考、怎么考、考什么”结果运用转化到各领域各方面,不断增强群众参与度,让“实绩”和“实效”相互印证、相互配套。要加强党员干部监督管理,下沉现场、贴近对象力求抓早抓小抓细“萌芽期”问题、“深水区”障碍,在发现问题中聚力打通“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在近距离考核中察人识人管人,统筹实现政绩考核的动态研判、动态调整、动态跟踪、动态监管。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知事识人,重在考核。紧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绩效统一,让政绩考核在精准“选”、科学“用”、动态“管”中强化“指挥棒”结果运用,持续增进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奏好进博会主调,唱响开放合作“大合唱”
作者:何家欢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11

    ***主席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经过3年发展,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买买买!签签签!长长的购物清单、满满的“购物车”是本届进博会上的新常态。会上,中外企业商贸洽谈热情高涨,一项项协议签约,一次次掌声响起,国际采购平台作用愈发凸显。以进博会为主调的“合作曲”已经奏响,推进各国唱好共赢“大合唱”。
    以进博会“定调”,打造开放市场,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从餐桌美食到大件装备,从组团采购到集中签约,连日来,进博会签约采购亮点纷呈。全球疫情防控仍处于紧张态势,中国进博会如约而至,就是因为这样特殊的时期,全球经济主体都需要这样一个国际采购平台,促进交流合作,中国也愿意扛起大国担当,以进博会为突围点,打造开放包容的市场,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愿同世界各国一起做大经济发展“蛋糕”,让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共享中国改革红利,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转贡献中国力量。
    以进博会“起调”,促进合作交流,提升世界合作效能。从“卖全球”到“买全球”,境内外企业代表“一对一”交流,一旁大屏幕上实时显示数据,达成合作意向数、现场签约数、实地考察意向数不断攀升。中国借助进博会这个国际采购大平台引入了更多优质商品,更好的满足国内消费者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也激发了国内消费结构升级,促进了国内消费提质扩容,提升了我国产业竞争力。与此同时,依托进博会这个大平台,各国不只是交易商品和服务,更是交流文化和理念,各市场主体之间创意和理念的深入交流,给我国产业带来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灵感,也让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通过进博会这个窗口感知中国、了解中国,深化合作。
    以进博会“和弦”,推进融合发展,增添循环发展动力。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将是今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的潜力与韧劲给予了各国投资者强大的信心。并且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所释放的需求和机遇,同样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动力。进博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以进博会“和弦”,就是要利用好进博会这个国际平台,推进世界融合发展,让各国市场经济主体能和中国本土企业一道参与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进程中,推动中国和世界共同繁荣发展。
    

聚拢人才,燃旺城市发展的“智慧火焰”
作者:姜山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10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把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进16个院士工作团队、50位高层次专家、3000余名博士,他们在抚州创新创业,也助推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要推动一个城市的快速发展,人才是关键,是重要的引擎。要充分释放人才活力,既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也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厚植助力城市发展的人才“蓄水池”,为振兴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
    要激活一座城市,尤其需要这座城市的人才之火越燃越旺,让创新创业的热情升温,才能撬动地方产业的发展。要聚拢人才,要重视人才,诚意邀请人才,精准使用人才,为人才搭建成长舞台,让智慧转化为科研成果,营造更开放的引才环境,才能真正实现“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让人才的火焰旺起来,城市发展火起来。
    为人才“搭台子”,让英雄有用武之地。人才,只有站在适合他们的舞台上,才能大放异彩。抚州市委组织部部长李高兴说:“人才战略不仅是把人才吸引来,更重要的是为人才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要让人才的才华找到着落的地方,就需要为人才“搭台子”,瞄准大数据和数字经济产业,抚州通过建设标准厂房、构建数据中心机架等方式“筑巢引凤”,让人才对这些地方充满向往,自然能够汇聚人才,也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助人才“圆梦想”,让知识在一线闪光。人才,最落寞的是怀才不遇,是没有遇上让自己发光发热的地方,是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的平台。要推动一个地方的发展,尤其需要从人才的需求出发,能够以他们的梦想为出发点。抚州针对性出台《抚州市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方案》,提高政府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2019年科学技术支出达13.2亿元,同比增长28.1%。为了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去,精准的政策支撑,搭建圆梦平台,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支持,也是最诚意的留才方式,推动更多的知识火花在城市闪光。
    引人才“聚拢来”,让城市充满新活力。人才,推动一个企业,也激活一座城市。在诚意引才聚才用才的氛围里,2019年,抚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48家,同比增长52%;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372家,同比增长57.63%。不断增长的数据,是人才聚集释放的巨大力量,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动能,只有人才充足,地方发展的动能才会强劲,未来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非遗扶贫”开启贫困群众“幸福之门”
作者:大扑云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08

    学会一门手艺,全家有望脱贫致富。包括剪纸、刺绣、绘画、金属锻制、建筑营造等在内的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带动城乡就业、促进脱贫增收的作用。从2018年7月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地方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超过2000所,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增收。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各地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类非遗项目,设立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提高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从推行“非遗扶贫”成效来看,不仅给予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力量、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更有信心,而且还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有效传承,同时还将扶持和培养当地文化人才。
    “非遗扶贫”给予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力量。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各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已带动项目超过2200个,带动近50万人就业,助力20多万贫困户实现脱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决贫困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增强贫困群众自身的就业能力,通过强化“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传统工艺特点,一步一步给予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力量,让贫困群众的钱包不断地鼓起来。比如甘肃宁夏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让贫困群众学习临夏砖雕制作技艺,不仅让贫困群众拥有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月均收入超4000元,而且还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更有“劲儿”。
    “非遗扶贫”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更有信心。某些地方的非遗在技艺传承和产品市场开拓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年初疫情影响,很多非遗产品出现滞销,但随着“非遗购物节”的举办、“非遗扶贫”的推广,让偏远地区的非遗产品越来越红火。依托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开展传统工艺培训,提升村民的产品制作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举办各类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加大线上线下宣传和营销力度,让非遗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路上的“摇钱树”,不仅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信心,而且实现了脱贫致富和非遗传承的双赢,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非遗扶贫”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乡村振兴,离不开年轻人,也离不开文化振兴。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成立,不仅让老百姓实现就近就业、脱贫增收,而且还让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加入“非遗扶贫”行列,当然也让乡村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有活力。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文化产业原创力的源泉,也是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脱贫攻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乡村振兴等,都需要厚植人才根基,而年轻人无疑是补齐人才短板的关键。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越办越好,就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滋养。
    打赢脱贫攻坚硬仗,“非遗扶贫”大有可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党立下的军令状。无论是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要做好“非遗扶贫”工作,发挥文化的扶志、扶智作用,因为这样不仅能在物质上有助于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实现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可持续,而且在文化上有益于传统工艺的接续传承。

墙上“C位”不如群众心中“C位”
作者:大扑云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07

    一个小小的村委会,内墙、外墙上的宣传板、宣传牌、门头牌、门牌有上百块,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可为了让自家的牌子、板子挂在显眼处,有上级部门开始争夺村委会墙上的“C位”。基层干部说,哪个部门的工作都很重要,哪个都惹不起,为了应对部门检查,只好谁来检查就挂谁的牌子。不仅牌子要挂正,戏更要演好。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墙上争“C位”,而不是想方设法地争做群众心中的“C位”,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与党的群众路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背道而驰,当休矣!无论墙上的“牌子”挂的再好,不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不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所作的事情只会徒增基层负担,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上级部门的党员干部要争做群众心中“C位”。
    要想做群众心中“C位”的党员干部,就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与其在阅览室挂阅读流程、借阅流程、归还流程、登记流程等,还不如亲自出马解读规章制度,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员干部的热情、真心。心中有人民,人民心中才有你。老百姓找党员干部办事、解决问题等,从来不会去关心墙上挂了什么牌子,他们只关心党员干部的办事效率、能否解决问题。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公仆的定位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真心、真抓实干换民心,增进党群关系。
    要想做群众心中“C位”的党员干部,就要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毅力。党的十九届XXXX公报中多次提及“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等内容,“人民”二字始终贯穿全文。群众的事情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想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善于从“小事”做起,于细微处做起,在植根人民、造福人民中积极探索如何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在做“小事”中培养自己的大情怀和担当精神,在真抓实干的过程中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想做群众心中“C位”的党员干部,就要有“身心皆到群众中去”的行动。张富清深藏功与名、用朴实纯粹的奉献精神扛起时代楷模的旗帜;“扶贫之花”黄文秀倾情投入脱贫攻坚第一线,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羊书记”隋耀达举家“落户”山村,用心用情用力奋战在扶贫路上,带领乡民摘掉了“穷帽子”,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用一腔热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用脚走到基层,走到田间地头,走到院落深处,真正和群众一起同坐小板凳,一起喝大碗茶,一起聊天谈心,认真听取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最急、最难、最盼的事,而不是一味让制度上墙、“痕迹管理”等。只有真正带着深厚的感情到群众中做工作,带着热情去体察民情民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真正成为群众心中的“C位”。

奋进“十四五”,党员干部阔步前行
作者:陈倩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06

    随着党的十九届XXXX的胜利闭幕,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于近日播发。《建议》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勾勒出“十四五”美好蓝图,为各地区各部门提供战略支撑和行动指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定好向、开好局、起好步。
    站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交汇处,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是极大的政治考验和能力锻造。能否做好统筹协调、排兵布阵,果断攻坚、练就“真金”,当要在共建“收好官”和“开好局”衔接点、共谋“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结合点、共享“成熟期”和“萌芽期”交融点上持续发力,为完美收官“十三五”、砥砺奋进“十四五”不懈奋斗,扬帆再起航,搏击正当时。
    共建“收好官”和“开好局”衔接点,乘势而上、接续奋斗。脱贫攻坚战让农民挑上“金扁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让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增进、坐着高铁看“中国速度”飞驰于崇山峻岭、“中国创造”领航于世界之巅……5年栉风沐雨,“十三五”成果丰硕,为“十四五”时期的“最初一公里”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在严格对照“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时,要全面系统找、走深走实纠、真刀真枪改,站好最后“一班岗”及时查缺补漏,在细化“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及时“回头看”,强化成果运用,有效避免“回炉”“补课”。擘画“十四五”发展愿景,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主动认领“主战场”“主阵地”的规划条目,坚持基本思路不动摇,咬紧主要目标不懈怠,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禀赋中打牢“地基”、铸就“梁柱”、丰盈“血肉”,抢抓机遇而能为、善为、有为,接续走好新时代复兴路。
    共谋“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结合点,蓄势发力、顺势而为。近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知行合一、与时俱进的光明正道上“谋幸福、谋复兴、谋大同”。“三大攻坚战”坚持分级推动、分类实施,疫情防控坚持向科学要答案精准施治,问策“十四五”坚持“开门”问计于民……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科学统筹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始终站在合作共赢“新高地”上育新机,因时因势调整“攻略”,增进高质量和一体化发展的强劲动能。在“试点先行、全面铺开”战略部署中要避免重复建设,在“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方式方法中要克服路径依赖,多些“接地气”“冒热气”实际举措,为规划部署、协调各方、执行落实提供更多“示范样本”。在“全局”和“局部”相配套、“重点”和“盲点”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促进中多线并行、精准发力,在识变、应变、求变的历史进程中用心用情用功抓落实,蓄力精进、行稳致远。
    共享“成熟期”和“萌芽期”交融点,审时度势、再创辉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发展的“快和慢”、距离目标的“远和近”都不尽相同,在“同方向”中凝聚合力、偕作偕行,在“同步伐”中保持进度、张弛有度,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大局意识,结合实际进一步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有效避免短板效应、克服“经验盲区”。《建议》擘画了未来一个阶段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精准把握“时间节点”上集聚优势力量,强化“十三五”成果运用,扩大“硕果”红利,在交融互通、万物互联更加紧密、更加顺畅中取得实质性变革实效。“萌芽期”带来的无限机遇和挑战,能够给传统领域带来“创新源泉”、给新兴领域带来“新鲜血液”,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旧”产品和新理念相互碰撞中激荡改革动能,激发创新活力,在与新时代同频共振,为再创新的辉煌注入澎湃伟力。

崭新“十四五”,政策暖风为中国未来创新增力
作者:姜山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05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规划是中国前进征程上擘画的新蓝图,也是未来5年以及15年的新指南。创新是第一生产力。面对越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创新力量不可忽视,“十四五”规划制定了一系列的创新政策,为走好未来的创新之路添薪加火。
    科技强国,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凸出的位置上。短板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更好地走好新时期的创新之路,尤其需要在解决科技的“卡脖子”问题上用心。“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以链的思维,让中国的科技创新推动更系统化,让每一个科技环节的衔接更加紧密,才能够在全面提升科技竞争力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国家的竞争力,真正实现科技强国。
    技术强企,要牢牢把握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增强企业竞争的新动能、新引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关键的决定性因素。要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推进产学研深入融合,要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要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才能推动企业的竞争力整体提升,在新阶段书写新的成绩。
    人才创新,重视人才建设夯实创新的根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要靠人才,要不断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提高思想上对人才的重视,也要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完善创新成果权益分享机制,能够把更多的实惠送给创新人才,激发人才创新的内生动力,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完善机制,发挥制度优势营造创新好氛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推动创新发展,完善制度必不可少,只有更完善的制度,更有效的制度,才能让更多的创新人才、创新成果涌现出来。“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加大对创新的重视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可以创新,处处可见创新的良好氛围,才能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时时体现创新成果,让创新成为我们身边的红利。
    “十四五”的蓝图已经绘就,要完成未来5年以及15年的目标任务,尤其需要重视创新,不断激发创新动力,才能为更高质量地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注入更多的创新力量。
    

燃“复兴”之光,奋力走好新长征路
作者:陈倩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04

    党的十九届XXXX胜利闭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届XXXX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议,必须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XXXX精神特别是***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共克时艰、同心同德,奋力走好新发展阶段复兴之路。
    不朽的历史丰碑,伟大的复兴征程,感悟“十三五”成就巡礼,擘画“十四五”美好愿景,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伟大的民族精神为实现独立、谋求和平解放点燃一盏“明灯”,理想之光不灭,奋进脚步不止。广大党员干部站在新长征路的新起点,在新目标、新姿态、新作为的实践指引下,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新长征路上锐意进取、团结奋进,于改革与发展并趋、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复兴路上阔步前行、开创新篇。
    瞄准新目标,立好“风向标”,一锤接着一锤敲。经济总量即将突破100万亿大关、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贫困发生率由5.7%降至0.6%、5G商用、“中国的北斗”成为“世界的北斗”…… “十三五”时期经济运行、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等领域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为收官之战交上“满意答卷”。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十四五”规划是前进路上的“风向标”,要明确从“大国”建设到“强国”飞跃的历史进程中既需“量”的积累、又需“质”的突破,在关乎民生实绩中坚持问策问需于民,在科学研判、决策部署、执行推进中始终党建领航,旗帜鲜明挂牌督战,抓牢目标“进度条”,抓实任务“剩余量”,实现问题动态清零。要乘势而上、齐抓共管将“一张蓝图”绘到底,特别是在历史交汇点、任务衔接处、工作交接地,更要压实“责任田”、划好“标尺线”,咬紧目标不放松、不偏移,结合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敲重锤”,创出更大奇迹。
    昂扬新姿态,用好“快进键”,一块接着一块啃。一个地区,利用好优越的资源禀赋会加速综合发展;一个民族,传承好优秀的精神禀赋会激发不竭的内生动力和发展势能。要赓续伟大长征精神,在薪火相传中弘扬延安精神,常态化制度化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日常积累、实战演练中增强攻坚底气、克难信心,让理论武装更强文化自信,冲锋姿态更显刚劲有力。扶贫路上不漏一户、疫情防治不落一人、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掉队……正是协同共治的战略储备,守望相助的攻坚“战术”,才能让“十三五”成就实现了历史性飞跃。要高扬挺身而出为人民、一鼓作气向前冲的奋斗姿态,“清单式”管控资源配置、“项目化”推进改革进度,在永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最强干劲、“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最高效率中谋划高质量和一体化,奋起直追、弯道超越。要对照“十四五”规划新目标,对标对表好干部“画像”,找准工作新定位,主动认领岗位新职责,凝心聚力投入法治保障、乡村振兴、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等各条战线中,迅速转变角色,强化斗争“配置”,巩固扩大既得成效,以“上下一股劲”“内外一条心”的强大优势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展现新作为,握好“接力棒”,一年接着一年干。前行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成就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新长征路上的“接力棒”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交织激荡着“不负韶华、不负人民”的时间洗礼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践路径。要坚持长久立和当下改结合,与时俱进抓改革,脚踏实地谋振兴,一步一个脚印走深走实“根基稳、势头强、后劲足”的复兴之路,让农民真正端牢“金饭碗”,城市居民看见“推窗可见的绿”,实现乡村振兴“美、富、安”,多元共治“大、通、强”,为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提质增效。要统筹把握好全局和核心、最初和最后“一公里”、优势和短板,抓牢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站稳大局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显著优势,做好优势衔接、资源互补,在实战中激发补短板、强弱项的“造血”功能,于使命更光荣中奋勇搏击,于任务更艰巨中勇立潮头。要在“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实力下共塑“中国面孔”,彰显斗争智慧,主动作为回应人民期盼,接续奋斗作出突出贡献,在“组合”到“磨合”再到“融合”的前进征途上让思想再解放、成就再辉煌、改革再出发。

从“十三五”成就看民生“小”事里的“大”变化
作者:吕俊程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0-11-01

    刚刚过去的五年,中国在做好各项国家大事的同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一桩桩民生“小”事,不仅解决百姓吃饱穿暖等基本问题,还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各项民生事业不断繁荣发展,各项民生指标不断改善。回眸“十三五”,民生“小”事都有了“大”变化,这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是充满成就的五年,这五年是幸福感满满的五年。
    这五年,我们的“小菜篮”越拎越幸福。小小菜篮子,关乎大民生。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蔬菜产量多年稳定在7亿吨左右,水果产量达1.8亿吨左右,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的36个大中城市,均建立了耐贮蔬菜或肉类产品的储备制度。“菜篮子”监管越来越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基本完善,现有检测机构2732个,5年来抽检样品近800万个。监测越来越细,每年定期对五大类111种日常消费的大宗鲜活农产品的130个指标开展监测,监测指标数量比“十二五”末增加38%。产品越来越“绿色”,全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4.8万个,比“十二五”末增加63.9%。品种更丰、质量更优、流通更畅,百姓的“小菜篮”越拎越幸福。
    这五年,我们的“小饭碗”越端越稳固。从东北黑土地到中原大地,再到江南鱼米之乡,粮食安全始终是***总书记心中牵挂的大事。“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总书记反复强调。5年来,我国大力实施藏粮于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在广袤的田野,天上飞的北斗、地上跑的大拖拉机,都成了种粮神器,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跨上70%台阶,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强农惠农政策密集出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472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我们牢牢端稳了饭碗,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了战略主动。
    这五年,我们的“小特产”越做越兴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小木耳,大产业”……“十三五”以来,***总书记非常关心扶贫产业发展,从黄土高坡到西南边陲,从秦岭深处到大别山区,总书记一次次深入贫困地区,走到田间地头,考察特色产业。近年来,通过实施产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全国每个贫困县形成2—3个扶贫主导产业,一批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小特产”越做越兴旺,带动贫困群众甩掉穷帽子,走向新生活。数据显示,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达到30.2%。832个贫困县每个县都有了主导产业,90%的贫困人口参与富民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五年,我们的“小住房”越住越宽敞,我们的“小马路”越修越通畅,我们的“小钱包”越装越鼓胀……回眸“十三五”,一项项保障改善民生的改革举措,一笔笔增进人民福祉的资金投入,化为百姓心中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望“十四五”,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任务,中国将书写出更加幸福美好的时代答卷。

数字乡村为“两个一百年”衔接添动力
作者:胡臣臣
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安在线

    在“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之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中华民族阔步走向全面小康,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圆满实现。开启“十四五”,中国将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各项工作的有效衔接中,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重要内容。在全社会的共同帮扶之下,脱贫攻坚因地制宜攻克了一个个贫困堡垒,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然而,脱贫不是终点,而是奔向美好新生活的起点。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发展振兴,就更加需要为乡村发展添动力,利用数字赋能就是关键一招。
    完善“数字设施”,夯实发展根基。疫情发生之后,我国一直在寻找推动经济复工达产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就是我国挖掘的重要动能。无论是疫情期间培育壮大的“线上办公”“云端展览”“直播授课”,还是初试阶段的“VR选购”,都展现出了数字经济的勃勃生机。乡村发展要想共享新时代的红利,也要加快接入到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中。因此,要加快完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基建”布局,让乡村经济发展嵌入到新时代数字经济、现代流通体系网络中,切实为农村电商、现代化农业发展夯实根基,推动乡村脱贫到振兴的平稳过渡。
    强化“数字治理”,优化发展环境。乡村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同样需要依托乡村的数字化治理。政务服务数字化,依托政务微信公众号直接进行业务申办、补贴申请,借力推送机制直接将宣传信息推至群众客户端,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办事效率,也能提高群众获得感。环境监测数字化,依托先进的科技监测设备,对空气监测情况、负氧离子含量等实时监测并显示,不仅提升了环境治理能力,也满足了精品化旅游发展需求。因此,逐渐将科学技术应用到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定能不断拓宽乡村发展空间,释放发展潜能,按下乡村脱贫到振兴的“快进键”。
    培育“数字人才”,增添发展动力。人才资源始终都是乡村发展的“第一资源”,强化数字人才培育,就能为乡村数字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方面,要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将这些对本地归属感极强、学习愿望极高,又努力奋斗拼搏的人才培育为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另一方面,要优化乡村干事创业环境,将乡村打造成为干事的舞台、成事的平台,将更多契合本地发展方向与目标的数字化人才聚集起来,依托其创新创业带动乡村发展,为乡村脱贫到振兴注入源动力。
    

五年春华秋实,擘画中国巨变新画卷
作者:婧蓝
时间:2020-10-26
来源:中安在线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汇报。***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要全力做好“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脚踏实地、乘胜前进,紧盯脱贫攻坚任务不松劲,保持污染防治定力不动摇,绷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根弦不放松,推动民生改善不懈怠,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春华秋实又五年,这五年是中国快速奔跑的五年,这五年是中国砥砺拼搏的五年,这五年是中国夯实地基的五年,这五年是走好民族复兴路具有深刻意义的五年。五年,弹指一挥间,但是在这五年中有很多日夜的奋斗,有很多流汗流泪的过程,有失败、也有收获,更有希望,这五年是14亿中华儿女用勤劳智慧为国家添彩的五年,也是辉煌的五年,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新巨变,也为我们走向“十四五”注入了强大的底气和动力。
    五年,让中国梦与世界梦更近,风月同天的世界画卷如此多姿。“十三五”规划实施这五年,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加紧密,“一带一路”不仅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也为国际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搭建了桥梁。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已经写入联合国组织的多个决议,有力地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落实,书写了大国担当。五年,不仅仅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拼搏过程,也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奋进五年,让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距离越来越近。
    五年,治国理政水平再提升,法治中国的画卷在你我的身边描绘。每一个五年,国家治理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搭建治国理政的框架,完善治国理政的法律法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家治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宣言书,理性地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重大政治问题,彰显了我们党的制度自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的各项工作。
    五年,人民的幸福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一幅充满期待的时代画卷不断延伸。“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前行道路上始终不变的“主旋律”。这五年脱贫攻坚的速度加快,以每年减贫1000万以上的速度,让千年脱贫梦想即将变成现实;这五年,航天事业的突飞猛进,不仅仅提升了我们自主研发的科技底气,也让中国搭乘了“智慧快车”,在时代中飞驰;这五年,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增强,从1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增加到了21个,深圳经济特区更发挥了“样板间”作用;这五年,数字引擎不断增强,“双循环”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GDP总值在稳中有进,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这五年……五年时间,从国家方针到田间地头,都离不开幸福梦,都为了实现大家共同的中国梦。
    五年,在总结中告别,在知不足中而后勇;下一个五年,坚守为民的初心,保持奋进的姿态,扛起时代的重任,披荆斩棘,再创新的辉煌。
    

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作者:韩万里
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安在线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将于10月23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总书记将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70年前,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这场战争打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中国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勠力同心、保家卫国,7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应当参战,必须参战”的决心,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时间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积极参军,广大适龄青年踊跃参军参战,大批志愿医疗队、铁路工程队、民工担架队和铁路员工、汽车司机等奔赴朝鲜战场,全国各地都上演着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面。他们为祖国而战、为和平而战,他们无惧任何艰难险阻,无惧任何强大敌人。
    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向“最可爱的人”致敬。我们不会忘记,长津湖畔,整整一个连的志愿军战士被严寒冻成冰雕;松骨峰下,整整一个连只剩下7个活着的战士;上甘岭上,那场43天的血肉相搏……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一个个鲜活的名字如同一个个有力的音符,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歌,也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精神是为了祖国和民族尊严可以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精神是舍生忘死、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这精神是为人类和平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向所有抗美援朝的英雄致敬!向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致敬!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奏响新的时代赞歌。70年后,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舍身忘我的精神依旧在延续。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无数白衣战士、疾控工作者、解放军官兵、公安民警、建筑工人、快递小哥、青年志愿者、社区工作者、铁路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勇敢逆行,驰援湖北武汉,只为守护人民健康。在疫情最关键时期以疫为令,不惧生死,冲锋在前,积极投身抗疫事业,与新冠肺炎疫情展开殊死较量,展示出同抗美援朝精神那样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有些人、有些事永远不能遗忘,有些精神也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多年过去,鸭绿江依旧静静流淌,江水不息,这段历史,这些最可爱的人,永远成为我们铭心的胜利记忆。牺牲的英雄已成为历史的永恒,但英雄的激励永远不会停止。
    

“三块基石”夯实军政军民团结的基础
作者:刘紫鹏
时间:2020-10-21
来源:中安在线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20日上午在京举行,***总书记亲切会见与会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向受到命名表彰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回首共和国来时的路,正是在“双拥”思想的感召下,形成了军政军民一心的坚强堡垒,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每年有数十万军人退役,他们脱下一袭戎装,或奔赴乡村振兴一线,或战斗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但无一例外的都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将更趋复杂多变,而军政军民团结,则是捍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保障军人军属权益,安稳后顾“基石”。保障军人军属权益,是“双拥”工作的重中之重。军人军属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其合法权益被侵害时不能及时解决,对军心稳定、社会安定都会形成不良影响。为免除军人的后顾之忧,军人军属长远规划则成为了应有之举,要切实做到军人军属在优抚安置、就业创业、就医养老等方面的保障,营造良好的军人依法优先氛围,坚决落实各项军人依法优先举措,才能使广大官兵不为后路担心、不为后院分心、不为后代忧心。
    提升社会优待政策,构建尊崇“基石”。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抗洪救灾,每当灾难来临时,都是人民子弟兵的负重前行为广大群众撑起了一片岁月静好。提高对退役军人的社会优待,营造社会尊崇氛围,不仅是对军人往昔奉献的肯定,也是激发全民参军报国、实现强国强军的必由之路。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既要给予退役军人物质上的帮助,落实好医疗、社保、就业、等待遇,也要突出精神上的尊重和鼓励,构建完善退役军人尊崇氛围,在社会上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
    强化人民后盾支撑,巩固民心“基石”。军民一家,鱼水情深,军民融合,事关你我。社会各界应该真正把“双拥”付诸行动,打通服务退役军人的“最后一公里”,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位退役军人的心坎上。社会各界要立足自身,找好“双拥”切入点,不论行动大小贵贱,只追求一个长此以往。各地区也应该把拥军优属活动列入常态化工作之中,通过围绕地方中心工作、建设强军之路、构建和谐军民关系等重点,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双拥”工作的重要支柱,让民心所向成为建设强军之路的基石。
    走在新的历史节点,要将“双拥”工作持续向纵深推进,以更加饱满昂扬的精神姿态,前行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征程上,同心共筑谱写新时代军政军民的鱼水情。
    

燃旺产业扶贫之“火”,点亮“后脱贫时代”
作者:胡臣臣
时间:2020-10-20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1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