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廉政故事30则
目 录
一、 悬鹅示众 1
二、 立檄拒礼 2
三、 棒打送礼 2
四、 厚谢婉拒 2
五、 羊续悬鱼 2
六、 悬丝尚书 3
七、 四铁御史 3
八、 风月尚书 4
九、 唐朝名相李勉二三事 4
十、 清除私心,不取私财 4
十一、 为政简肃,智斗污吏 5
十二、 痛恨贪暴,锄恶扬善 5
十三、 新鞋踩泥 5
十四、 子罕辞宝 6
十五、 公仪休拒鱼 6
十六、 灭官烛看家书 7
十七、 杨震拒金 7
十八、 陶母退鱼 8
十九、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8
二十、 以廉为宝 8
二十一、 一钱太守 8
二十二、 苏章二天 9
二十三、 苏琼三悬 9
二十四、 杨震四知 9
二十五、 司马五规 10
二十六、 不为诸子建宅的刘福 10
二十七、 令家人退还玉带的王旦 11
二十八、 甘居先人敝庐的黄洽 11
二十九、 不以民膏自肥的杨简 12
三十、 灭烛读书 12
一、悬鹅示众
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二、立檄拒礼
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三、棒打送礼
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x大板,赶出了门外?
四、厚谢婉拒
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五、羊续悬鱼
东汉时,羊续任庐江太守?一天,羊续的下属府丞焦俭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不收吧,对不住焦俭的一片好心;收吧,有违自己为官清廉的道德规范?但眼前焦俭的盛情难却啊,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没过几天,鱼成了一条枯鱼干,在屋檐下飘来荡去,羊续也不让人取掉?直到有一天,焦俭又笑嘻嘻地拎着更大的一条鲤鱼来拜访羊续,羊续也不说话,只是笑着指了指悬挂着的那条鱼,轻轻地摇了摇头?焦俭看着这条丝毫没有动过的枯鱼干,领悟到了太守的一片苦心,红着脸收起鱼,退了出去,从此再也不敢给羊续送东西了?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以后再也不礼贿他了?
六、悬丝尚书
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吏部尚书山涛,为官三十余年,“居荣贵,贞慎俭约”,清正廉洁,从不收礼?有一次,县令袁毅偷偷地给山涛送去百余斤真丝,山涛得知后命家人将这些真丝悬挂于梁上而不用?后来,袁毅劣迹事败,朝廷得知他曾送真丝给山涛后,派人到山涛府上查询,只见那百斤真丝仍悬挂在梁上,虽已为虫蛀食,但“尘埃封印如故”,众人不禁钦佩山涛为官清廉,因而山涛也被人尊称为“悬丝尚书”?
七、四铁御史
明代的冯恩,在任御史(监官)时,执法严明,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明史?冯恩传》载:因“疏劾汪,上怒,命会大臣鞫(审问)之?高坐,令校士持其膝,恩遽起直?曰:‘汝杀我,我为厉鬼亦杀汝?’益怒,谓何故敢叱大臣,恩曰:‘大臣而无君,人人得而诛之,何但(只)叱!’观者叹曰:‘是真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遂号‘四铁御史’?”冯恩如此不畏权贵,直言斥奸,守持“四铁”,表现出了凛凛正气?铮铮铁骨,实属可贵可敬,可颂可鉴?
八、风月尚书
南北朝时的徐勉,为官廉正,不徇私情?《南史?徐勉传》载:他担任梁吏部尚书时,“尝与门人坐,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曰:‘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时人敬其公廉正派,赞其为“风月尚书”?
九、唐朝名相李勉二三事
李勉,字玄卿,其曾祖李元懿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李勉以近属陪位入仕,历任开封府尉?监察御史?河南少尹?京兆尹兼河南尹?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等职?晚年入朝为相,任吏部尚书,平章事?李勉生性耿直,为官做人,更是清正廉洁,奉公守法?
十、清除私心,不取私财
李勉少年贫困,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行,书生生病将死时,取出所带金银交给李勉,说:“左右无人知,幸君为我葬,余则君自取?”李勉为使他安心而逝,答应了他的要求?然而安葬时,李勉却将多余的金银放入书生的棺材里?后来,书生的家人拜访时,李勉和他们一块打开坟墓,把金银全部交给了他们?769年,李勉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史,此时的广州“地当会要,俗号殷繁,交易之徒,素所奔凑”?他到任后,对商人更加抚慰,商船入口,不许侵夺,一年后广州商船如织,经济很快繁荣起来,许多商人为感谢他,送来厚礼,都被他婉言拒绝?
十一、为政简肃,智斗污吏
767年,李勉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时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知国子监事,每到国子监视学,随从数百?前京兆尹黎干倾心候事,动心求媚,每次都指使府中上下预备数百人的酒食,鱼朝恩还是不甚满意?李勉到任后,鱼朝恩来国子监,府吏请示李勉,李不允许过分招待?他说:“军容使判国子监事,勉候太学,军容应具主礼?”鱼朝恩碰了个软钉子,从此再也不到太学骚扰了?
十二、痛恨贪暴,锄恶扬善
封建官场贪污受贿成风,为整饬吏治,李勉严刑峻法?他当开封府尉时,上任后立即张贴告示:“凡受贿者,须在3天内自首,过日者舁榇相见?”告示贴出后,有一个自恃有点背景的污吏,一天受贿后故意放出风来,让李勉知道?过了期限后,他又满不在乎,而且还让人抬着棺材去见李勉?李勉在弄清真相后,说:“故意受贿枉法,罪加一等?”对方不以为然,李勉命令手下“将他装入棺材?”这时他才如梦方醒,但为时已晚,被扔进河里?此后,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官员心惊肉跳,再也不敢贪赃枉法了?
十三、新鞋踩泥
《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乘轿见闻:一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小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后来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
十四、子罕辞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载文: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石的人说:我曾经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因此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图财物的这种操守当作是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还不如我们都保有各自的宝物。”故事中,子罕恪守“不贪为宝”的信条,巧妙拒玉,寓意深刻,真正给人教育和启迪。
十五、公仪休拒鱼
《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一个公仪休拒鱼的故事: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不收。问其原因,他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接受,现在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己俸禄买鱼吃,如果现在收了鱼而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所以我不能接受啊。”公仪休“好鱼而不贪鱼”,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丢官、受惩罚”之间的内在联系,愿每位领导干部任前任中都时刻不忘认真算一算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
十六、灭官烛看家书
据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1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