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政协主席李国忠讲话汇编33篇(全文123838字)

目录

1.在市政协八届三十九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4
2.在市政协八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11
3.在市政协八届二十八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17
4.在市政协八届二十七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24
5.在市政协八届二十二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32
6.市政协八届二十一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39
7.在市政协八届二十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46
8.在市政协八届十九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54
9.在市政协八届十八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62
10.在市政协八届十七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69
11.在市政协八届十六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76
12.在市政协八届十五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82
13.在市政协八届十四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91
14.在市政协八届十三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99
15.在市政协八届十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107
16.在市政协八届九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115
17.在市政协八届八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123
18.在市政协八届七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129
19.在市政协八届六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136
20.在市政协八届五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143
21.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151
22.在市政协八届三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159
23.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166
24.在市政协八届七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 173
25.在市政协八届四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 176
26.在市政协八届三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 182
27.在市政协八届二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 189
28.在市政协八届一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 192
29.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讨论组组长会议上的讲话 200
30.在2019年度政协委员主题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7
31.在视察推进镇江高新区项目建设时的讲话 216
32.在民主监督“263”委员主题活动专题视察结束时的讲话 224
33.旗帜鲜明讲政治 忠诚奉献铸党魂 232
    

在市政协八届三十九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李国忠
2020年05月22日

    今天,我们召开市政协八届三十九次主席会议,围绕“策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镇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展专题协商议政,主要目的是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发挥好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智慧和力量,为落实“生态优先、特色发展”战略,推动镇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刚才,我们听取了市文广旅局局长周文娟同志的情况通报。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蔡永祥同志代表调研组作了综合发言,邵利明、李军两位委员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早云副市长就下一步如何抓好文旅融合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希望大家认真贯彻,抓好落实。最后,我想借用四句话来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第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是网上很“火”的一句话。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总书记也引用了这句话,他说,中国的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欢迎大家都来看看。我这里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在财富和压力共增长的现代社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冲动和刚性需求,中国旅游市场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去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按照国际上“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旅游产业将进入爆发式增长”的判断,目前中国正处于文旅消费的持续爆发期和高度繁荣期,这就为文旅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
    巧合的是,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宣布的。我认为,镇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最大的机遇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融入一体化。长三角一市三省,人口2亿2千万,占中国总人口的七分之一,GDP20多万亿人民币,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从一体化内部看,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文旅市场;从一体化外部看,当镇江真正融入一体化发展后,对全国乃至全球都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联系当前的经济形势,受疫情影响特别是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税收增长减缓,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越来越小,越来越需要从促进消费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但大家也知道,镇江体量小、人口少,本地消费市场人气不旺。而文旅产业的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能够持续吸引发展所需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汇聚商机、集聚人气、拉动消费最为明显的产业。抓住文旅消费爆发期、繁荣期带来的机遇,全力推动镇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加速经济转型、转换发展动能、提高发展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因此,无论是从文旅自身发展,还是着眼于产业强市、让镇江更快“跑起来”,我们都要坚定“生态优先、特色发展”的战略不动摇,更加旗帜鲜明地支持文旅融合发展,切实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第二句话:无中生妙有,心物自苍穹
    这是佛教界修行悟道的一句偈语,意思是说修行步入了“无中生妙有”的境界,心里自然就会生出无限广阔的天地。面对长三角区域内激烈的竞争态势,镇江文旅产业要想闯出一片天地,也必须走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修炼升级”之路。
    一方面,要学会“无中生有”。有些同志一说到镇江文旅资源,总是夸自己有“真山真水真故事”,一提到无锡灵山、常州恐龙园,就说他们是“人造景观”“无中生有”。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讲,“无中生有”恰恰体现了高超的运营策划能力,是他们的一种竞争优势。实事求是说,比我们做得好。好在哪?好在不靠资源、不吃老本,而是拼想法、拼创意、拼运营。而我们呢,是捧着金饭碗吃不饱,抓了一手好牌打下游。有什么用?算什么本事?大家知道,文旅产业本质上是创意经济、眼球经济,没有创意就没有闪光点、没有新鲜感,也就没有远程号召力和持续吸引力。无锡的灵山、常州的恐龙园、杭州的宋城、横店的影视城,甚至美国的迪士尼、环球乐园,都是靠创意的“金点子”点出了消费的“真金白银”,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无中生有”。因此,我们一定要抛弃“坐吃山空”的资源依赖,充分发挥想象空间,在加强创意策划、创新引领等方面主动出击,打造差异化、特色化新项目,开拓具有视觉冲击力和独特吸引力的龙头产品,给游客带去最大限度的惊喜感、满足感。
    另一方面,还要做到“有中生妙”。镇江是“有山有水有故事”,但这些“有”还不够好、不够惊艳,还是有“看点”没“卖点”。要把现有文旅项目“从有变优”“有中生妙”,就要深挖潜力、以质取胜。首先,要在资源上整合。按照“集点、连线、成面”的要求,统筹抓好全市文旅资源整合,做好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的串联,切实把“珍珠”串成“项链”,形成拳头产品,提升现有旅游产品的品质感和竞争力。其次,要在体验上延伸。要盘活现有存量资源,加快形成一批参与度高、娱乐性强、体验度好的“吃住行游购娱”深度融合的旅游项目,切实从观光式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大力发展夜游经济,在现有景区基础上,通过灯光、置景、多媒体等手段,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夜游产品,使游客白天有地方可看,晚上有地方可玩,真正变“过路客”为“过夜客”。第三,要在文化上赋能。深挖镇江地域文化特色,大力推动演艺娱乐、节庆会展、影视动漫、非遗传承与旅游体验有机结合,提升“文化+旅游”的综合效益,使游客悦目于风光,赏心于文化,快乐于全程。最后,要在营销上添彩。做好目标游客群体的消费研究,积极开展互联网、手机自媒体、短视频等新式营销,不断创新营销策略,拓宽营销渠道。特别要加强创意营销,多出奇招、多亮巧招,切实发挥宣传营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实现“小投资撬动大回报”。
    第三句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是《红楼梦》中薛宝钗用来描写柳絮的一句诗词。柳絮要飞得高,必须借助风势。文旅产业要实现融合、跨越发展,同样也要善于借力打力、借势成势。
    一方面,要抓住区域融合发展的大势。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和宁镇扬一体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的优势,以资源为基础,以产品为纽带,以共同客源为目标,加快推动区域文旅产业的协同合作。要加大捆绑销售,共同开发市场,互相开放资源,切实变无序竞争为有益补充,实现旅游资源一体化经营、集聚化发展。
    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势。文旅产业不是公益事业,没有足够的经济效益,项目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便捷的渠道,综合运用特许经营、承包经营、股权合作、区域代理等手段,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开发文旅资源、经营文旅项目、参股文旅企业。要持续推进投资和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市场化,以“汇涓流而成大海”的包容心态,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潮中来,借助一切能够借助的力量,推动镇江文旅产业大步前行、阔步前进。
    第四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这是陆游教导儿子写诗的一句话,意思是说要想学诗,必须先把诗词之外的功夫下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推动文旅融合、做强文旅产业,也要做到“功夫在诗外”,提升文旅发展的整体实力。
    一是城乡品质要再提升。良好的城乡品质是文旅产业的基础,健康的文旅产业能够促进城乡品质提升,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要按照“宜游”的标准来完善城市功能配置,把旅游作为关键要素全方位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之中。要把加快景区建设、推动全域旅游与精美镇江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与文明城市、健康城市创建等结合起来,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营造更加优良的卫生、生态、交通、治安和人文环境,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中,把镇江生态优美、民风淳朴、开放大气、生机勃勃的“城市山林”和“美得让人吃醋”的独特气质展现出来,真正使游客恋恋不舍、念念不忘、流连忘返。
    二是服务质量要再优化。栽下梧桐树,才有凤凰来。高质量的服务是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全面清理涉及文旅发展的审批事项,消除投资壁垒,大力推行文旅投资“一站式”受理、“全流程”服务。继续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文化旅游与公安、交通、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着力提升文旅市场的综合治理成效。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快智慧文旅建设,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数据衔接共享,建成全市文旅产业大数据平台。继续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文旅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规范游客接待服务水平,提升标准化服务质量。
    三是人才引育要再加速。任何产业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要科学制定文化旅游人才发展战略和人才激励政策,重点加大项目策划、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产品推介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运营管理团队,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在市政协八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李国忠
2019年06月21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事关广大学生和千家万户,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全市校外培训机构迅速扩张,已经发展为一项“热门产业”,但是量的积累并没有带来质的保证,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乱象,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今天,市政协八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就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监管进行专题视察推进,目的就是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为构建校外培训机构长效发展机制增添动力、汇聚合力,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把这项民生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刚才,我们现场察看了润江明诚培训中心、镇江学而思培训学校以及和乐教育培训三家校外培训机构,听取了市教育局局长刘元良同志关于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情况通报。最后,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政治站位要再提高,做到担当尽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会严重污染教育生态和社会环境,背离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是造成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重要原因。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等突出问题”。去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以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机制为着力点,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问题”。可以说,抓好校外培训机构的常态化监管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维护教育公平、回应群众关切的迫切要求,对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前一阶段专项治理和集中攻坚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这项民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这件“看似小问题,实为大民生”的好事实事办得更有质量、更有成效,从而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更有获得感。
    第二,源头管控要再加强,做到疏堵结合。把好市场准入关口,是保障教育培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一环。要坚持疏堵结合,健全完善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审批、管理等各项准入标准,尤其是对涉及课业培训的,要严格执行“先证后照”制度,设定办学“红线”,确保办学硬件设施“安全”、招生和宣传“可信”、师资条件“达标”、培训内容“科学”、培训时间“合理”,从源头上加强有效约束,让人民群众吃上定心丸。对校外培训机构资质注册混乱、“走商不走教”打教育咨询和培训擦边球的现象,要进一步强化教育、市场监管、人社、民政等部门信息共享,厘清教育咨询和培训概念内涵,清晰托管机构服务与教育培训行为边界,明确准入标准条件,严格事前审批程序,防止事中监管、事后查处出现“灰色”或“真空”地带。另外,在保障社会教育公平、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要通过强化制度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行政服务水平,进一步激发校外培训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为校外培训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三,内外联动要再深化,做到优势互补。校外教育也被称为学校教育的“影子教育”。要解决好当前培训热等问题,必须内外联动,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在规范学校招生行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优化学校教育服务、提升课堂教育效果等方面持续发力,增强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促进教育“全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优质教育公共资源开放、共享,保障学生“吃饱吃好”,为课外过度“加餐”“釜底抽薪”。要把解决好课后“三点半”问题,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按照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长自愿、社会协同的思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等方式多措并举、按需服务、破解难题。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场作用,利用学校设施、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为学生发展特长、开展兴趣活动等提供空间,基于学生课业的真正需求,进行规范适度的“培优”“补薄”教育服务,满足多元化、差异化需求,减少学生对校外培训机构依赖。要大力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育人导向,在提高教学质量和运行规范上下功夫,鼓励校外培训机构加强研发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公办学校与培训机构进行合作,为中小学生课后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使校外培训机构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形成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第四,日常监管要再严密,做到常态长效。校外培训机构面广量大、良莠不齐,一些违规培训机构在集中整治的高压态势下,从“地上”转为“地下”,打起了“游击战”、“麻雀战”,有的甚至“打一枪换个地方”,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抓好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既要打好一段时期内的“攻坚战”,也要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把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纳入政府的日常监管,重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无证无照”办学,超范围经营、超性质营利、超前超纲教学、教师资质不足、过度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应试导向的培训机构“野蛮生长”。要积极应对校外培训隐蔽化趋势,依托镇、街道网格化管理体系,发挥好责任督学“教育片警”作用,加强日常巡察,严查地下办班、“小作坊”办班、居家型办班等校外培训机构的变异。要全面推行年检公示、黑白名单制度,推进培训机构诚信体系建设,有效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动态化、透明化,防止边整治边反弹,违法违规“死灰复燃”。
    第五,协同配合要再到位,做到综合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一盘棋”。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切实发挥好市、区两级联席会议的牵头、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及时总结经验、研究问题,不断改进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健全联合执法和联合惩戒机制,对教育部门赋予更多的协调统筹监管职责,市场监管、民政、人社等部门要严格履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责任,形成分类管理、信息共享、部门协同、责任明晰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共建共治”监管体系,通过行业协会的协同治理,推动校外培训机构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良好的自我约束。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以媒体曝光、设置举报箱、投诉点等方式,建立强有力的社会监督约束机制,真正形成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全民出击”的强大合力。
    第六,舆论宣传要再发力,做到正确引导。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慢工出细活的事情,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尊重、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要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栏、微信平台、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促进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成才理念,对校外培训做到科学认识、理性选择。要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监管各项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提升人民群众的知晓度,及时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的黑、白名单,树立正面典型,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外培训市场,为广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在市政协八届二十八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李国忠
2019年05月17日

    今天,我们召开市政协八届二十八次主席会议,专题视察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刚才,我们现场察看了白兔镇伏热花海和茅山镇白鹭生态园两个乡村旅游项目,分别听取了句容市市长周必松同志关于句容经济社会特别是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和镇江市文广旅局局长周文娟同志关于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情况通报。
    最后,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树立机不可失的思想自觉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顶层设计和战略举措。乡村旅游顺应旅游市场需求,把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农区变景区,做到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无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招。为此,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强化行动自觉,切实把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首先,发展乡村旅游是打开乡村振兴局面的突破口。当前,农村人力资源流失严重,人口和资本进不来,土地资源也就无法转化为土地资本从而实现增值增收。发展乡村旅游较好解决了“钱从哪里来”“土地怎样改”和“究竟谁来干”的问题,成为撬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杠杆。通过把乡村社区、农田耕地以及荒山、荒坡、荒滩等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形成乡村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度假养生等高附加值现代乡村旅游产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盘活土地资源,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城市人才下乡创业,为乡村经济持续注入人力资源和产业资本,真正助推城乡资源双向融通、合理配置。
    其次,发展乡村旅游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习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落实好“五个振兴”,就必须围绕产业振兴主线,聚焦产业振兴重点,统筹加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具有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大、带动性强等特点。据测算,旅游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比例为1:4。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在促进传统农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农副产品深加工、手工艺品生产销售、旅游用品和纪念品生产开发以及服务业的共同发展,推动一、二、三产相互融合,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联动效应。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振兴乡村文化、引进和培养人才、激活基层党组织活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是把珍珠串成项链的“红绳子”。
    第三,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助推器。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其中最核心的任务是要提高农民收入。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够为农民提供旅游经营机会,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农村工程建设、店铺经商、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多元化非农生产活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有数据显示,2017年我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2.87亿人次,全省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42万人,实现营业总收入近900亿元。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乡村美丽的重要途径,发展好乡村旅游一定能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使命任务。
    二、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打造以质取胜的精品工程
    乡村旅游相对于传统的景区旅游,并不是稀缺资源,对游客的天然吸引力不够强,加上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做这篇文章,因而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抓住当前的旅游热点需求,在品质和声誉上下功夫,真正打造出“看得见草绿花红,听得见鸟叫蛙鸣,闻得到花香菜香,享受到野趣野味,记得住乡情乡愁”的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具体怎么做?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句话八个字:风餐“路”宿、人情“事”故。
    风,就是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硬件基础,也是吸引游客的先决条件。这方面,镇江“有山有水有故事”,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要继续做好山和水的文章,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天然淳朴、绿色清新、赏心悦目的乡村环境,不断增强乡村旅游的生态吸引力。
    餐,就是餐饮。这是直接影响游客体验的重要环节。要抓住城市游客吃得安心、吃得健康的心理,坚持有机、绿色、安全的乡村旅游餐饮标准,突出乡村特色和乡土气息,保持原有风味,营造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美食体验。
    路,就是道路。乡村旅游往往都是自驾游,良好的交通条件是游客考虑的硬指标。近年来,镇江各地在这方面投入很大,在乡村的外部交通上做得比较好。但是在村庄内部道路、停车场、服务驿站、特色景观大道、交通指示牌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抓紧配套。
    宿,就是民宿。特色民宿是促使游客从一日旅游转变为几日旅居的关键因素。要借鉴浙江莫干山、云南大理等地的成功经验,在民宿的安全、卫生、特色、舒适上做文章,不要舍本求末,盲目追求豪华,搞成乡村的“五星级酒店”。要通过集中打造一批特色民宿,尽快让游客享受到镇江乡村的美丽夜景,延长旅游时间,延伸旅游价值链。
    人,就是受众。发展乡村旅游要有清晰的定位,首先要把服务对象搞清楚。究竟是以本市、本省的游客为主,还是面向省外、国外的游客?只有把服务对象定位好,因人制宜,因人施策,才能够从游客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情,就是乡情。有人说,游客最美好的体验往往不是看得见的风景,而是动了心的风情。要把乡村动态的、活泼的元素展示出来,用乡土味、人情味温暖游客的心灵。尤其要抓住传统节日做好营销,营造节日的气息、亲人的氛围,使游客收获浓浓的乡情、满满的幸福。
    事,就是农事。从观光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变,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乡村旅游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然后才是一种旅游方式。要结合播种、采摘等农事活动,开发针对性体验项目,让游客不仅能看见乡村的美景,还能参与乡村的劳作,不仅能看着、吃着,还能带着、送着,从而获得更好体验,收获更多快乐。
    故,就是故事。旅游是一个载体,要让这个载体腾飞,必须靠生态和文化这两个翅膀。农村的原生态经过修复和保护应该没问题,现在的关键是还要挖掘传承好文化这个灵魂。一个有故事的景点,远比一个没有故事的景点更有知名度、更加吸引人。要深入挖掘具有农耕特质、镇江特色、村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传奇故事,集中展示一批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等,让故事和文化成为乡音的表达、乡愁的载体、宣传的利器。
    三、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汇聚社会各界的强大合力
    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全域旅游的理念为引导,进一步整合要素资源,强化服务保障,汇聚工作合力,确保乡村旅游推进有序有力有效。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全”:
    一是全要素整合。要以系统规划、整合开发为原则,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镇江实际,因地制宜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做到显山露水,彰显乡韵乡味。要依托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传统村落,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全盘谋划、系统设计、统筹管理,深度整合资源,做优丹阳“齐梁文化”、句容“福地养生”、扬中“江中明珠”、丹徒“两岛一山”等品牌,打造各有特色、互联互通的旅游集聚产品,推动旅游资源串珠成线、连线成网。
    二是全流程保障。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专项资金投入,加快路、网、水、电、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环境整治。加快构建“部门联动、统筹推进、综合监管、协调高效、服务全域”的乡村旅游综合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行业审批服务机制、联动建设机制、资源保护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强乡村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扶植一批乡村旅游职业经理人、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工艺制作人,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专门人才服务保障能力。
    三是全社会共享。乡村旅游是全村投入、全体参与、全民共享的旅游新模式,必须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市场主观能动,强化农民主人意识。要充分引入市场机制,让社会资本和村民都参与到乡村旅游经营中来。需要指出的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落脚点是促进乡村振兴、农民富裕,必须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因此,在引入社会资本的过程中,要设立必要的“防火墙”,防止出现跑马圈地、侵占农村集体产权、侵犯农民利益、触犯法律法规底线等现象,决不能“富了老板、亏了老乡”。
四是全方位宣传。景色美不美,导游一张嘴;景区去不去,关键看名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20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