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文旅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文旅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3年9月,***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强调,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求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产业兼具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主要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多元融合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对产业结构转型、文化传承与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文化中心城市、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出台《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推动我市从文旅大市走向文旅强市、文旅名城。但是,全市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与全市的经济实力在国内城市的地位不匹配,在文旅产品的创新供给等方面,文旅产业亟需突破升级。
    一、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
    (一)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一是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我市是中国三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从汉朝开始,我市就是江南文化的中心地带,留下众多历史遗迹和文物,古琴台等都是标志性景点。我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长江汉江交汇,形成独特的江城风光。我市“九省通衢”,区位优势突出,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为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打造了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文化品牌。二是产业规模大,发展水平高。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整体产业规模较大,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23年,全市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15.1%。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中,共有规上文化企业237家,实现营业收入×××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11.7%。三是区域差异较大,产业集群明显。全市各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各不相同,文旅产业发展差异也较大。近年来,高新区文旅产业快速发展,集聚了一批有实力的游戏、动漫等企业,培育了一批相关领域的人才,超越武昌区,跃升成为全市领头羊。全市部分行政区文旅资源开发潜力较大,知名文旅企业待培育,文旅产业发展质量、速度有待加快。
    (二)我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不足。一是文旅企业整体能级不够强。从产业来看,2023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足5%,而成都市已超过10%,成都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我市约××××亿元。从企业来看,除我市所属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外,我市资产、营收“双百亿”的文化企业太少,高成长性的“独角兽”和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数量不多。2023年数传集团入选提名“全国文化企业30强”企业名单,成为××省内唯一获得提名的文化企业。二是文旅跨界融合水平不够高。一方面,文化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等业态融合不够。从产业融合发展来看,技术在产业融合当中应当发挥关键性的支撑作用。但是,目前技术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发挥不充分。文化产业与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融合不够,与旅游休闲、体育竞技等关联业态耦合不强,向制造业、建筑业等支柱性产业延伸不够,为城乡建设、社会治理等公共事业赋能不足,文化要素市场仍欠发达。另一方面,文化旅游产业在区域间融合不够。区域之间的界限未打破,还处于各自为战阶段,甚至是同质化竞争,差异化发展和文旅融合互补发展不够。三是文旅产业集聚发展不够密。文旅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小、散、弱”的问题。从区域发展看,市级企业强于区级企业,中心城区强于新城区。东湖高新区和武昌区、江岸区等中心城区文化产业体量较大、在全市占比较高、增长速度较快,部分新城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不快、占GDP比重还不够高。从产业发展看,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服务链,景区重门票收入、轻游客消费,在“流量”变“留量”方面挖掘不够。四是文旅产业IP品牌不够响。我市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多数旅游景点集中于观赏或展示形态,具有文化特质、品牌内核,精神性、独特性、商业性、传播性强,游客参与度、体验度高的产品相对较少,我市的文旅IP影响力还不够响。当一日游、观光游的产品多,游客消费链条长的产品较少时,我市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可能成为文旅发展的劣势。我市是中部的龙头,其辐射的消费腹地较广阔,但我市“内生”知名文旅IP发展不足。五是文旅产业政策落实不够好。市级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很多,但各区对文化产业发展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出台支持政策的力度也差异较大。面向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扶持游戏、电竞等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的有效政策措施不多。双节期间景区及周边酒店、民宿爆满,“一房难求”,反映了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够、投资不足,导致了产业发展不充分。
    二、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国家层面出台多项促进文旅消费的政策,文旅大消费、文旅产业大发展已然成势,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一是文化旅游的国际性不断彰显。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让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二是文化旅游的民族性不断彰显。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三是文化旅游的精品性不断彰显。旅游空间新格局逐渐形成,跨行政区域旅游资源不断整合,推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各地区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发展。四是文化旅游的创意性不断彰显。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非遗资源保护传承模式不断创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推进,新技术在旅游领域加快普及,智慧文旅加速发展。五是文化旅游的载体性不断彰显。优质旅游产品供给越来越丰富,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25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