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新时代楼宇党建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新时代楼宇党建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商务楼宇治理实践新模式,商务楼宇已成为我市基层治理重要的承载地和实践区。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商务楼宇治理高质量发展,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市党建引领商务楼宇治理的实践特点
    商务楼宇是我市的城市名片。从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开始,以中华企业大厦、嘉兴大厦为代表的楼宇在全国率先开展“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到实处”党建创新实践,并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推动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不断提升楼宇服务能级。自2020年以来,以“亿元楼”近铁城市广场等10幢楼宇为试点,建立实体化楼宇党委和楼委会,将“居委会”模式向商务楼宇嫁接,以管理模式破局推动基层党建破圈。2021年5月,××市“党建引领楼委会”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区举行。自此,我市楼宇党建由从侧重建支部的“1.0版”,到注重优服务的“2.0版”,再到着力强功能的“3.0版”,发展到以“楼委会”为代表、以“善治理”为典型标志的“4.0版”,主要呈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做实楼宇党委,强化党建引领。商务楼宇像是“竖起来的社区”,企业和员工流动大,游离于传统组织体系之外,楼宇党建涉及面广、涉及主体多,决定了楼宇党建无法简单沿用传统的单位党建模式,必须进行党建模式创新,以整体性实体化的党建方式破解楼宇党建的困境。楼宇党建“4.0版”立足让楼宇党组织更有利于资源整合、服务发展、推进治理,以楼宇内基层党组织为主体,在具有地标性质、规模能级高、经济效益强、党员数量多的标志性楼宇,单独建立楼宇联合党委(总支);在具有一定辐射效应,有一定数量党组织和党员的商务楼宇,单独建立楼宇联合党委(总支)或在两个以上楼宇建立联合党委(总支),隶属于街道社区党委。制定楼宇党委工作职责,突出楼宇联合党委(总支)在楼宇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主体地位,建立强大的基层党组织覆盖网络把广大党员凝聚起来,汇集多方力量、多元主体,为多元治理的实践提供坚强的组织基础。
    (二)搭建楼宇治理载体,推进楼宇治理主体多元化。在建立楼宇联合党委(总支)的基础上,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楼宇治理格局。在楼宇中建立“楼委会”,制定《楼宇治理公约》《楼委会议事规则》等,建立议事会、协调会、评议会“三会”制度,搭建多方共商共议的平台,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街道、楼宇产权方和物业方、楼宇企业和员工、楼宇所在居民区党组织等各类主体充分联动起来,实现楼事楼议、楼事楼办、楼事楼管。如,××区在凯迪克大厦组建的楼委会,成员由楼宇党委书记、产权方代表、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以及企业代表等9人组成。楼委会组成人员广泛,在“一核多元”的楼宇治理结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提供更多元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
    (三)以楼宇治理项目化运作为抓手,提升楼宇治理效能。目前,商务楼宇治理普遍以党建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通过项目化运作和管理的方式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协作,共同推动楼宇治理。如,××区凯迪克大厦楼委会建立了项目认领制度,由楼委会牵头搭建平台,将楼内不同类型的项目归纳整合,建立项目信息库,并公开发布,组织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党组织、企业、党员群众认领,楼宇党委负责审核、监督、实施及跟踪问效。项目的设计和征集过程就是一个征集民意、整合民意的过程,将有不同治理需求的主体通过一个个项目联结,增强了楼宇主体楼宇共同体意识。项目聚焦楼宇企业和员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统筹各类资源和力量,推动解决楼宇治理难点、热点;并且通过一个个项目的认领,挖掘出了一大批楼宇能人和热心的志愿者。楼宇内各类企业及其员工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积极参与楼宇、社区公益志愿活动,增强了他们的集体归属感。
    (四)推动楼社联动,构建街区治理新格局。党建引领商务楼宇治理包括楼宇内的多种所有制类型企业和产权方、管理方、行政方等多元利益主体,以及楼宇外的诸多利益相关参与者,如社区、行业协会等。推动党建引领商务楼宇辐射治理范围,有利于整体提升楼宇治理效能。近年,××各区商务楼宇积极推动楼社共建,构建街区治理新格局。如,××区推动实现了26个楼委会与10个街镇党群服务中心、52个居委会结对共建,将楼宇党建与区域化党建、居民区党建统筹推进,打破“治理孤岛”,彰显“楼宇党建+社区治理”的“溢出效应”?。××区聚焦重点商圈、街区,探索建立以楼宇企业为重要治理主体、多方面参与、共同行动的商圈党建联席会议、街区治理联盟、街区治理委员会等共建共治机制,探索构建党建引领下互融共生的楼宇和街区“善治理”模式。
    二、当前党建引领商务楼宇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楼宇治理规范化不足。近年来,各区将社区治理模式向商务楼宇嫁接,探索商务楼宇治理模式,推动党建、治理、营商“三位一体”相互融合、互促共进,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楼宇经济发展。但是,当前各区关于商务楼宇治理自治组织的名称不一,有“楼委会”“楼务会”“楼管会”“楼事会”等名称。各区楼委会组成人员及自治制度不规范,缺乏统一规定。由于名称、制度不一,缺乏规范,给楼宇治理高质量发展、各区交流和扩大宣传影响带来困扰和障碍。
    (二)楼宇治理法治保障缺失。当前商务楼宇治理过程中,缺乏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楼委会等楼宇治理组织法律地位不明确,是否将其定位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尚不明确。不同治理主体参与商务楼宇治理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治理机制欠缺法治规范监督,极大地影响了楼宇治理效能。
(三)楼宇治理虚化空转。各区之间楼宇治理发展由于起点不一,发展参差不齐。楼宇产权性质不同给楼宇治理及其成效带来极大的考验和挑战。有的楼宇只停留于建立了楼委会治理组织架构、相关制度,但由于产权方利益内驱力不足等原因,制度落实困难,使治理实效陷入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253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