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坛闭幕式上的发言

论坛闭幕式上的发言
    各位*家人:
    紧张密集一天半的论坛就要结束了,接下来我进行一个总结,我就不用PPT了。一方面因为这个总结是我从今天*点钟到现在刚写的,另外一方面这个屏幕是幻灯片显示,不太清晰,所以我就读我写的总结稿。
    本来我是没有准备组织这次会议,或者想推迟到后半年组织会议。因为我的博士论文毕业压力非常大。在*老师的总的协调下,在*以及许多校长和老师的大力配合下,特别是在*校长的盛情邀请和鼎力支持下,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等老师知道我为毕业而“挣扎”,所以承担了大量琐碎的工作,极大地节约了我的精力和时间。
    筹备论坛期间,为了让老师们既省钱又有更多的收获,为了办出*的特色,为了给老师们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会务组对各个环节精心考虑,反复修改。我们取消了不实用的纸质笔记本,换为专门为*订制的稿纸。国内大部分会议的胸牌是通用的,我们为了让老师们能第一时间认识对方,在每个胸牌上都印制了姓名。在胸牌的两面都印制了姓名,这就避免了由于挂反而无法展示姓名。我们没有为了方便直接购买书籍,而是在论坛前半月,紧急组织人手编印了全部由*老师撰写的《一周观察合集》。我们订制了私人专属的水杯,连写字的笔都刻上了此次论坛的标识。
    为了让大家领略教育前沿的最新动态,我们邀请来自教育发达地区——*省的*、*三位名师。为了更有实效,我打破常规论坛以讲座为主、以专家为主的培训形式,要求专家一定上公开课,要求一定要有来自联盟校老师的分享,给大家提供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大的平台,而且专家要对分享给予点评,让分享者有更多的收获。
    特别是*校长和第二小学的老师们为此次会议更是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精力。如果说到此次会议的筹备,要追溯到**年暑期。当时,*校长就反复热情邀请我们将“暑期经典共读”办到*。会前,学校购置了桌椅、装修了会场等,做了大量的准备。但由于疫情的原因,经典共读在*园长的大力支持下,办在了成都。我不了解第二小学为此次论坛准备的详细情况,但从酒店的选择、会务的接待、校园的展览、会场的布置各个场景和各个环节,可以看出第二小学为此次论坛的申办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支持。
    比如,此次住宿如果住在学校旁边会很方便。但为了让我们看到大海,*校长安排我们住在了大海旁边。海景房的价格本来是非常贵的,*校长通过局长与酒店沟通,使房费在内部协议价的基础又有降低。同时,增加费用租了大巴车往返接送。一滴水能折射出七彩的阳光,高水平的会议组织也反应出第二小学的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此次会议组织为以后的论坛组织开了好头,树立了标准。尤其让我感动的是,每天早晨五点半,*校长都会带我到海边跑步,助力了我的“减肥大业”。几十年后,也许会议的具体内容会忘记,但我们在海边迎着霞光跑步的场景定会记忆犹新,宛如昨天。
    老师们,比我们办的论坛水平高的还有很多,比我们收费少的也许还有,但如此低的会议费,又能感受到如此高的会务接待,如此高水平的专家指导,如此真实而高效的学习,在国内估计很少了。在此,向为会议筹备付出辛苦的老师们表示真诚的感谢!是你们的付出让论坛办出了水平;是你们的付出,呈现了*的特色;是你们的付出,弘扬传承了*卓越的品质。
    一天半的论坛,活动密集。上午四小时,下午四小时,晚上三小时。中午都没有充分休息。联盟校校长和线下学习中心主任昨天晚上十点才返回酒店。回去之后,还在大厅等场所交流。有限的时间,总想让更多老师有收获,总想多一些交流,所以安排有点密集。估计许多校长和老师很少参与这样高强度的培训学习。但这也折射出了新教育人的精神特质。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很激动、兴奋,虽然许多人都是初次见面,但感觉是久别重逢。这既是一次高品质的研讨,又是一次“网友”线下见面。不论是局长、校长、还是老师,大家打破区域、学科、年龄、职务的界限,以普通学习者的身份真诚交流。这种在现实中的丰富交往,真实对话,会对自我的认知、视野、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大家除了聆听报告,在论坛间隙还参观学校,与早已慕名的学友交谈,与新认识的朋友交流。这也是专业交往的一种形式。
    更让我感动的是,这两天我仔细观察,发现大家来到旅游胜地,大海近在咫尺,但绝大部分校长和老师都全程参与了学习。我曾经参加了不少高水平的论坛和会议,在会议的后半程,台上是国内顶尖的专家讲座,台下有一半的座位已经空着。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发誓,*办的会议一定不会办成那样。我看台下的座位与昨天相比,有了不少空缺。估计有的是要提前赶回去;有的是因为今天上午的讲座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科,所以到附近看一看;只有极少数是为了来旅游,但我们也要感谢人家,为我们的论坛提供了经费。此次我们的组织也增加了经验,以后的培训,要安排满两天,不要专门留下旅游的空间。当然我也反思自己,我是全国各地到处跑,但是很少旅游。*的人,我认为我们的学习就胜于旅游,但是这也是自己的体会,不能把自己的体会强加给他人。大部分老师常年待在学校,离开本县域都很少,出来转一转,也是可以理解的。
    昨天上午,*老师和五年级学生共同穿越了《数数》一课。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数学是一种再创造的智力活动”。*老师做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的主题讲座,着重就“结构化、提出问题、学习冒险”三个核心词语展开分享。他强调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不要让数学变成记忆,要在理解中学会举三反一;他说数学是一种深刻的美,是一种再创造的智力活动。我们要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自己的灯塔。
    *老师分享的《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的三种表达》中,从“一课三备”、深耕“一课三磨”和创新“一课三评”这三个方面详尽展示了所在学校在理想课堂方面的探索。
    *老师的报告《达成理解的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设计研究》,从借助故事情境、借助多元表征和借助真实情境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呈现了自己对理想课堂的样态定位。
    *老师围绕“数感”,就自己在《玩游戏,学数学》课程中的思考和实践进行了题为《数学学习的浪漫之旅》的分享。*老师说,数学课应该是孩子们被润泽、被唤醒、被启迪的状态,她向我们阐释了她眼中的理想课堂的模样:发明数学、创造数学,像数学家一样思考……
    *老师在《理想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之课堂三环节校本化研究》中,针对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和观课议课的生发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主要任务、共读书目和学习要点三个方面展示探索的过程。
    *老师在《聚焦新课标理解一致性》分享中,向我们传达了“一致性”理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吃透课标,深化教材,厘清数学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使核心素养落地。
点评环节,*老师认为各位教师真正做到了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25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