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专题党课:学好百年党史,坚守责任担当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作为中共党员,我们必须把党的百年奋斗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共党员这第一身份,深刻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才能更加自觉、更高标准地干好本职工作。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好。今天,我以《学好百年党史,坚守责任担当》为题,跟大家一起回顾交流中国共产党建国前的光辉历史,希望大家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从党史学习中汲取汲取智慧和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0世纪初,中华民族处于深重的灾难之中,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一座二层居民小楼中秘密开幕,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等13人。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主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初期,党的队伍虽然不大,但社会主义的星星之火已经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燃起。
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负责人向孙中山说明了关于实现国共合作的主张。孙中山欣然同意,并赞成依照民主的原则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对孙中山的旧民主主义重新做了解释。
在过去,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旧三民主义。而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生前对其“三民主义”思想作出的最后一个版本的修正,是孙中山晚年联俄、联共、扶助和依靠农工的思想体现。
1925年2月和6月,国民革命军先后进行了两次东征,平定了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等叛乱,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26年2月,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共约七十万军队,当时广东国民政府只有国民革命军十万人左右。在苏联军方顾问的帮助下,国民革命军集中兵力,长驱直进,统一了全国,北伐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然而,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窃取北伐战争的胜利成果。面对蒋介石的篡权阴谋,陈独秀却一再妥协退让,使蒋介石的阴谋步步得程。
蒋介石的反革命暴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革命群众纷纷发表讨蒋声明。在中国革命处于紧急的关头,1927年4月27日中共在武汉举行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批评陈独秀犯了忽略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右倾错误,强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但未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党的“五大”并没有担负挽救革命的任务。党的“五大”以后,武汉地区的危机更加严重,汪精卫制造了“七·一五”反革命叛变,公开支持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6月30日中共中央扩大会议还通过决议,承认国民党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使得汪精卫的反动气焰更加嚣张。陈独秀等右倾的错误,导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彻底失败,期间我党大批优秀领导人及革命群众英勇牺牲,中国共产党最初具有很好发展势头的第一次大革命遭受了失败,但与此同时,这也给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教训。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全国革命势力受到严重摧残,中国共产党员由五万七千多人减少到一万人左右,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低潮。党的组织转入地下工作,形成红白对立、国共两党对垒的局面。
1927年7月中旬,中央决定举行湘、鄂、粤、赣四省的农民暴动和南昌起义,以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8月7日,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委托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从八七会议至1928年底,全国各地还有一百余次武装起义,我党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
‘六大’以后,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30年,全国红军已发展到10万人,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等省,开辟了大小十余块革命根据地。在革命形势好转的同时,国民党军阀内部却爆发了大混战,使得党内主要领导人李立三等‘左倾’冒险主义的头脑膨胀,组织工人大暴动,命令红军攻打城市,使红军和根据地受到了严重损失,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瞿秋白、周恩来主持了会议,结束了李立三的路线,纠正了‘左倾’的错误。由于红军攻打城市,使敌人引起了警觉,国民党部署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于1930年至1931年7月先后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辉煌胜利,各根据地开展了反围剿的游击战争。然而,我党却又出现了一个比李立三“左倾”错误气焰更盛的“左倾”机会主义,即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他们打着‘反右倾’的旗号,对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无情的打击,党内民主气氛遭到很大的破坏。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在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命令下相继退入关内,东北三省沦陷为日本的殖民地,抗日运动在全国迅速掀起。但由于王明路线的错误,革命力量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削弱。
1932年6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27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