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国有企业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日至18日在京召开,大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观察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在企业改革方面,我结合企业加大业务拓展和业务模式创新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全局,这是党中央基于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精准把握和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长远谋划所作出的重要决策。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保障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从经济层面来看,国资国企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以我国为例,国有企业在能源、交通、通信等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为国家的经济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如国家电网公司,其庞大的电网体系覆盖全国,保障了亿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将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从战略层面讲,国资国企是国家战略实施的“主力军”。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肩负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动产业升级等重要使命。例如,中国的航空航天、高铁等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不仅提升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也为国家的战略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当前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尽管国资国企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一)企业治理结构仍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国有企业虽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在实际运行中,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够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主体的职责边界不够清晰,决策机制不够科学,导致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例如,一些企业在重大项目决策时,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存在盲目投资的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损失。
    (二)创新能力不足。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相对较低,创新人才短缺,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高,难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国有企业的布局相对滞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仍需优化。部分国有企业存在业务分散、主业不突出的问题,在一些非关键领域和竞争性领域投入过多资源,而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同时,国有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
    (四)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一些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制度不够合理,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不足,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领域,缺乏对科研人员的有效激励,导致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
    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进一步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加强董事会建设,提高董事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确保董事会能够独立、科学地决策。同时,要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1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