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体育工作方针,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在加快发展体育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体育公共服务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下发后,我省以省政府名义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并及时召开全省体育产业工作会议,推进规划制定、政策落实、项目实施、市场监管、服务指导等工作,全省体育产业呈现出速度加快、比重提高、结构优化、主体壮大、多元投入、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逐步提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省体育产业已初具规模,体育产业的质量、效益和增加值稳步提高,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水平特别是彩票销售、赛事运作、场馆多元化经营等位居全国前列。
(一)规模总量逐步扩大。近年来,**省体育产业实现快速增长。2021年,全省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535.73亿元,占全省GDP的0.69%,体育产业从业人员89.45万人。据初步估算,2021年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1640.2亿元,占全省GDP的1.09%,体育产业从业人员75.59万人。
(二)产业门类基本健全。基本形成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装备制造、服务贸易、体彩销售、体育旅游、体育培训、体育康复等为主的体育产业体系。2021年,全省发行体育彩票155.81亿元,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
(三)品牌建设初显成效。形成以***体育中心、***奥体中心、**奥体中心等为代表的大型体育场馆品牌;涌现**********等一批著名体育企业和品牌;培育环**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世界斯诺克***精英赛、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等一批国际一流的品牌赛事;打造****海澜国际马术俱乐部、****红山体育公园等体育旅游品牌。
(四)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省省与**市、***省体育局签署长三角体育产业协作协议,将在政策研制、项目合作、园区建设、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由三地共同策划的“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户外运动赛会将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三市成功创建苏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其他地区也积极融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
(五)多元投入格局日益形成。随着各项产业政策的实施,社会投资体育产业的积极性逐步高涨,正在向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场馆设施建设管理、健身服务连锁经营、体育赛事商业运作等不同领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体育产业各个方面。全省各级体育产业协会、联合会、商会相继成立,体育产业的放大效应进一步显现。
虽然**省体育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但总体来说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体育产业总量规模偏小,结构不尽合理,作为本体产业的体育服务业占比相对较小;缺乏有影响力的高端体育品牌和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还不高,体育产业专业人才不足,与快速发展的体育产业需求还不相适应,迫切需要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履行政府责任,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我们把发展体育产业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切实履行规划制定、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通过引导、鼓励、规范和服务相结合,推动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召开全省体育产业工作会议部署推进。自2011年起设立省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3年来累计投入2亿元,扶持309个项目,向社会公示实现“零投诉”,带动社会投资近150亿元。省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分工合作,协同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全省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绝大多数省辖市和部分县(市、区)已经或正在以地方政府名义出台实施意见,8个省辖市、5个县(市、区)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
(二)明确科学定位,推动产业发展融入全局。近年来,我们以“大体育产业观”为引领,将体育产业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定位、布局和谋划。发展体育产业被列入**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万人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指标被列入省政府“八项工程”监测序列。将发展体育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方面,列入省政府促进文化、旅游、健康等服务产业和扩大消费、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意见。将发展体育产业、培育引领体育消费作为拓展公共体育服务内涵的重要支撑,列入国家体育总局和**省省政府共同签署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板块。将发展体育产业作为促进体育工作转型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发全民健身服务市场,探索竞技体育职业化、社会化发展模式,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产业支撑、拓展发展空间。
(三)坚持“三化”同步,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在积极借鉴现代产业发展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坚持走集聚化、专业化、融合化发展道路,努力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一是推进集聚化发展。将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提升体育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推进。2009年出台《**省省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到目前为止共命名59家省级基地,国家产业基地从省级产业基地中择优推荐。在此基础上,从策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建设的大局出发,创造性提出昆山、江阴、溧阳三市捆绑申报苏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构想和建议,并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批复,成为全国首个以县域集群为主体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省政府2021年专门召开基地建设工作研讨会,对基地建设进行全面部署。二是推进专业化发展。我们注重以专业化方式推进产业发展,带动发展规模和水平提升。省体育产业集团组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苏州、常州、宿迁等省辖市积极整合市体育系统所属的经营性资产,准备组建市级产业集团。大力推进场馆市场化、专业化和标准化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