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思想之基 共绘团结之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发言材料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命题,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站稳“政治坐标系”,深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分量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共识,战略全局凝聚战略共识。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这一理念上升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和“魂”。它不是一句政治口号,而是引领方向的思想旗帜、铸就团结的精神纽带,更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共同底盘。
我镇地处民族交融之地,24个民族在这里交织共处、血脉相连,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17%。在这里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奏响共融共进的强音,不仅是现实之需,更是历史之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站在党的二十大和三中全会精神的时代回响中,我们必须把“铸牢意识”作为固本之举、战略之策、根本之责,进一步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见效。
二、校准“语言统筹器”,推动国家通用语言与教材推广走深走实
语言是沟通之桥,教材是育人之根。推行国家统编教材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推动各民族交流交融的基础性工程,是“文化认同”走向“心灵认同”的关键一环。
我们要以“润物无声”的温度、“落地生根”的力度,推动语言文字政策落细落实。紧扣“从娃娃抓起、从课堂入手”的路径,持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和课程资源保障;统筹推进“通用语言+民族语言”双语协同推广,构建“学得会、用得上、记得牢”的语言教学体系。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切实推动“你我他”说好“普通话”,“三代人”用好“同一书”,把中华文化的种子深植心田,在润泽中凝聚起民族认同的精神根脉。
三、聚焦“示范引领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质增效
民族团结不是写在纸上的理念,而是写进每一位群众心里的行动。我们将“示范引领”作为发力点,以点带面、以创促融、以融促和,让团结之花在基层大地竞相绽放。
(一)以“共识教育”为支点,推动团结理念入脑入心
开展“进机关、进校园、进村居、进宗教场所”全域宣传,推动党的民族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4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