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镇2025年夏收夏种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镇2025年夏收夏种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仲夏时节,沃野田畴,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曳,奏响着丰收的前奏,也拉开了夏收夏种这场农业生产“重头戏”的序幕。夏收夏种,一头连着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一头系着农民群众的“米袋子”“钱袋子”,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我们召集会议,就是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动员全镇上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抓好夏收夏种各项工作,为全年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以“颗粒归仓”为要,筑牢夏收“保障线”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夏收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全年粮食收成。我们要把夏收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小麦颗粒归仓,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一)农机轰鸣,奏响“铁牛奋进”协奏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业机械化是夏收的主力军,是提高夏收效率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优势,让“铁牛”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为夏收按下“快进键”。
    1.提前检修调试,确保农机“健康上岗”。农机的状态直接影响夏收的进度和质量。镇农业服务中心要牵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村、各农机合作社、各农机手家中,对收割机、拖拉机、脱粒机等夏收机械进行全面检修调试,做到“有病治病、无病预防”,确保每一台农机都以最佳状态投入夏收作业。同时,要建立农机维修服务热线,安排维修人员24小时值班,随时为农机手提供维修服务,让农机手没有后顾之忧。
    2.组建应急队伍,应对突发“机械故障”。夏收期间,天气多变,农机作业强度大,难免会出现突发故障。我们要组建农机应急维修队伍,配备必要的维修设备和配件,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巡逻,一旦发现农机故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维修,确保故障农机尽快恢复作业。同时,要与周边乡镇建立农机维修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应急维修效率。
    3.协调跨区作业,提高农机“使用效率”。跨区作业是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增加农机手收入的重要途径。镇农业服务中心要积极与周边地区的农业部门沟通协调,收集跨区作业信息,为农机手搭建信息平台,引导农机手合理安排跨区作业路线,避免盲目流动。同时,要做好跨区作业农机手的服务保障工作,为他们提供住宿、餐饮、加油等便利条件,让他们在我镇安心作业。
    (二)减损护粮,绷紧“颗粒归仓”安全弦
    “粮食减损就是增产,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在夏收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粮食损失,让每一粒粮食都能归仓。
    1.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机手“减损技能”。农机手的操作水平直接影响粮食减损效果。镇农业服务中心要组织开展农机手减损技术培训,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授课,讲解收割机的调整、操作技巧和减损要点,让农机手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减损技能。同时,要开展“减损能手”评选活动,对减损效果好的农机手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农机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田间管理,减少“收割损失”。收割前,要做好田间清理工作,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秸秆等杂物,为收割机作业创造良好条件。收割时,要合理调整收割机的作业速度、喂入量、脱粒间隙等参数,确保收割质量,减少收割损失。收割后,要及时对田间进行检查,捡拾遗漏的麦穗,做到颗粒归仓。
    3.做好烘干晾晒,防止“产后霉变”。近年来,随着天气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粮食产后烘干晾晒成为保障粮食质量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烘干设备,加大烘干力度,对收获的小麦及时进行烘干处理,确保粮食含水率符合储存标准。同时,要引导农民利用闲置的场地、晒场进行晾晒,避免在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晾晒粮食,确保粮食晾晒安全和环境卫生。
    (三)晾晒烘干,织密“产后服务”保障网
    “产后服务跟得上,粮食安全有保障。”做好粮食产后服务工作,是确保粮食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加强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产后服务。
    1.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镇政府要加大对产后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新建、改扩建一批烘干中心、晾晒场、仓储设施等,提高产后服务的硬件水平。同时,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后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提升产后服务能力。
    2.组建服务团队,提供“贴心服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牵头组建产后服务团队,成员包括农技人员、烘干操作人员、仓储管理人员等,为农民提供烘干、晾晒、仓储、加工等一站式服务。服务团队要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需求,及时为农民解决产后服务中的实际问题,让农民感受到贴心、暖心的服务。
    3.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在夏收期间,市场上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哄抬粮食价格、压级压价等行为,损害农民的利益。镇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同时,要引导粮食收购企业合理定价,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卖上“放心粮”“满意粮”。
    二、以“不误农时”为本,耕好夏种“责任田”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夏种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关乎着秋季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我们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抢时间、争主动,高质量完成夏种任务,为全年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
    (一)抢时抢墒,下好“播种先手棋”
    “春争日,夏争时。”夏种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树立“抢”的意识,抓住有利墒情,抢时播种,确保夏种工作按时完成。
    1.密切关注天气,把握“播种时机”。气象部门要加强天气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天气信息,为夏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镇村干部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做到雨前抢墒播种、雨后及时播种,确保种子在最佳墒情下出苗生长。
    2.组织群众动员,激发“播种热情”。各村要召开夏种动员大会,宣传夏种的重要性和政策措施,激发农民的播种热情。镇村干部要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农民的播种计划和困难,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农民积极投入夏种工作。同时,要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成立“夏种突击队”,帮助困难群众、缺劳户抢种,确保不漏一户、不误一墒。
    3.做好物资准备,保障“播种需求”。种子、化肥、农药等是夏种的重要物资,镇农业服务中心要提前做好物资储备和调运工作,确保物资供应充足、质量可靠。同时,要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优化结构,打好“产业升级牌”
    “结构调整调得好,农民增收没烦恼。”夏种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种植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
    1.推广优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优良品种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关键。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大优质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力度,引导农民种植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作物品种,如优质玉米、大豆、蔬菜等。同时,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种业企业的合作,建立优质品种繁育基地,为农民提供优质的种子资源。
    2.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品牌优势”。我镇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合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各村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如中药材种植、特色蔬菜种植、生态养殖等。要加强品牌建设,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让特色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3.推进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益”。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同时,要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为他们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让他们成为夏种工作的主力军和农业产业升级的引领者。
    (三)科学指导,念好“田间管理经”
    “三分种,七分管。”夏种结束后,田间管理是关键。我们要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农民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确保农作物苗全、苗齐、苗壮。
    1.开展技术指导,解决“生产难题”。镇农业服务中心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为农民讲解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要利用广播、电视、微信、抖音等媒体平台,发布农业技术信息,开展在线答疑解惑,提高技术指导的覆盖面和时效性。
    2.加强病虫害监测,做好“防治工作”。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病虫害发生信息,指导农民科学防治。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做好田间排灌,应对“旱涝灾害”。夏季天气多变,旱涝灾害频发。我们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做好田间排灌工作,确保农作物在干旱时能及时灌溉,在涝灾时能及时排水。镇水利站要对全镇的灌溉设施、排水渠道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同时,要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应对旱涝灾害的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三、以“稳产增效”为纲,夯实生产“硬支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业稳产增效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农田建设,筑牢“耕地保护墙”。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们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1.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抓好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工程建设,提高耕地的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改良“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我们要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技术,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定期对耕地土壤进行检测,建立耕地质量档案,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施肥方案,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3.加强耕地保护监管,遏制“非农化”“非粮化”。耕地保护是红线、是底线。我们要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监管,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建立耕地动态巡查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让保护耕地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二)水利建设,架起“灌溉连心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设施建设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应对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45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