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班子成员2025年云南省曲靖市统计造假、政治生态恶化典型案例交流研讨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会前我集中学习了XXX总书记在2025年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研读了《统计法》以及《关于转发层面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关于把云南省曲靖市统计造假、政治生态恶化的典型案例作为学习教育反面教材的通知>的通知》等内容。通过深入学习和反思,我深受触动,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感悟。下面,我结合乡镇班子成员的工作实际,围绕此次学习主题,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深刻领会学习内容,增强思想警觉
(一)把握XXX总书记重要讲话精髓
XXX总书记在2025年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着重强调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乡镇基层工作而言,这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乡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确保党的领导在基层落地生根。总书记对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阐述了统计数据真实性对于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意义。在乡镇工作中,准确的统计数据是我们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分配资源、评估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任何统计造假行为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影响乡村的发展和稳定。
(二)明确《统计法》的规范要求
《统计法》是保障统计工作科学性、规范性和数据真实性的重要法律。它明确了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职责,规定了统计调查对象的义务。作为乡镇班子成员,我们要带头学习《统计法》,增强法律意识,确保乡镇的统计工作严格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如实提供统计数据是应尽的法律责任。
(三)汲取曲靖市典型案例教训
云南省曲靖市统计造假、政治生态恶化的典型案例,是一个令人痛心的反面教材。统计造假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判断,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政治生态的恶化导致权力滥用、腐败滋生,破坏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社会风气。这个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统计造假和政治生态恶化相互交织,会给一个地区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坚决杜绝类似问题在我们乡镇发生。
二、对标案例,查找乡镇工作中的潜在问题
(一)统计工作方面
数据质量把控不严。在乡镇的统计工作中,虽然我们有一定的数据收集和上报流程,但数据质量把控仍存在漏洞。部分基层干部为了完成任务或追求政绩,可能会对数据进行虚报、瞒报或篡改。例如,在农业生产统计中,为了显示农业发展成果,可能会夸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而我们在审核数据时,由于人力、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做到全面、细致的核查,导致一些虚假数据得以通过。
统计工作重视不足。一些乡镇干部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他们认为统计工作只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只要完成上报即可,没有认识到统计数据背后所反映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对决策的重要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数据填报不及时、不准确,甚至随意编造数据的情况。
(二)政治生态方面
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乡镇虽然有一定的监督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监督力度不够、监督范围有限的问题。对于一些重要项目的实施、资金的使用等关键环节,监督往往不够深入,容易出现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而且,内部监督缺乏有效的反馈和问责机制,对于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导致一些小问题逐渐积累成大问题。
干部作风存在问题。部分乡镇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工作中缺乏真抓实干的精神。在与群众沟通交流时,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不愿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可能存在推诿扯皮、拖延办理的情况,没有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种不良作风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也损害了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三)服务群众方面
服务意识淡薄。一些乡镇干部没有树立以群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群众的需求关注不够。在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时,没有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导致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在为群众办事时,可能存在态度冷漠、效率低下的问题,让群众感到不满。
服务方式单一。目前,乡镇为群众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政务办理方面,服务方式和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对群众个性化需求的关注和满足,不能适应新时代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没有根据不同群众的实际情况提供精准的帮扶和指导。
(四)纪律意识方面
对纪律规矩认识不足。部分乡镇干部对党的纪律和规矩缺乏敬畏之心,没有将纪律和规矩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工作中,存在违反工作纪律的现象,如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等。在涉及到一些利益问题时,可能会出现违反廉洁纪律的行为,如接受礼品、回扣等。
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一些乡镇干部缺乏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例如,在项目招投标、资金分配等工作中,可能会受到利益的诱惑,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
三、入脑入心纠正思想偏差,改进乡镇工作
(一)加强统计工作管理
完善数据审核机制。建立更加严格的数据审核流程,加强对数据来源的核实和调查。对于重要数据,要进行实地走访和核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数据进行定期审核和评估,提高数据审核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强化统计工作培训。定期组织乡镇干部和基层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统计方法和技术,还要包括《统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他们认识到统计造假的法律后果。
建立数据质量追溯制度。对统计数据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一旦发现数据造假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建立数据质量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中的问题。
(二)优化政治生态环境
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加强对乡镇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定期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和评估。同时,拓宽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和社会各界对乡镇工作进行监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作风整顿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求乡镇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作风建设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作风不实的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和组织调整。
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组织主题教育等方式,引导乡镇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弘扬清正廉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三)增强服务群众意识
强化服务理念教育。组织乡镇干部深入学习XXX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导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根据群众的需求和特点,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乡镇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的网上办理和一站式服务。加强与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的合作,共同为群众提供服务。
建立健全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建立群众联系制度,定期走访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建立问题反馈和解决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回复,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加强纪律意识建设
加强纪律教育。定期组织乡镇干部学习党的纪律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5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