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深学笃行作风建设精神以过硬作风赋能某某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围绕深入贯彻中央作风建设精神进行专题学习。这既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淬炼,更是一次赋能发展的作风整训。中央作风建设,是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徙木立信”之举,是管党治党的铁规矩、硬杠杠。其精神内核,是回归党的初心使命,重塑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某某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肩负着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打造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时代重任。特殊的地位意味着特殊的担当,特殊的使命呼唤过硬的作风。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绝非小事小节,而是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事业成败、关系科技城建设全局的重大政治问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把这次学习教育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作为锤炼党性、改进作风、提升能力的宝贵契机,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把中央作风建设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某某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注入澎湃的作风动能。
一、深刻领悟“徙木立信”的政治意蕴,在深化思想认识中筑牢作风根基
中央作风建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终身坚守的政治承诺和永恒课题。其核心要义在于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以以上率下的实际行动,破除沉疴积弊,赢得党心民心。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
常怀“赶考”清醒,永葆自我革命的政治定力。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在某某科技城建设爬坡过坎、创新突破的关键时期,任何作风上的懈怠、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滋生,都可能成为阻碍我们攀登科技高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我们必须摒弃“闯关过关”的思想,坚决克服“疲劳综合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拧紧作风建设这根弦,让中央作风建设精神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市纪委监委要紧盯隐形变异新动向,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反复敲打,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深学“精神实质”,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贯彻落实中央作风建设精神,不能停留在学条文、记要求的浅层次,必须深学细悟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其中所体现的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当前,某某正处在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的关键期,面临的都是“硬骨头”、新课题。少数干部身上存在的“路径依赖”思想、“盆地意识”、创新锐气不足、攻坚克难决心不大等问题,根子都在于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拧得不够紧。我们要把学习教育作为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深刻认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科技城建设的宏伟事业,把科学家精神(特别要弘扬传承好“两弹一星”精神)和务实担当作风作为价值坐标,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在遵规守纪的框架内大胆探索、改革创新。
坚守“人民至上”,厚植为民造福的公仆情怀。中央作风建设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某某作为科技城,既要追求“顶天”的科技创新,更要做好“立地”的民生保障。群众期盼的,是干部能真正扑下身子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我们要把转作风的成效,最终体现在一件件具体的民生实事上。要聚焦科技工作者、产业工人、社区居民、农民等不同群体的现实关切,比如:解决科技人才安居、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的后顾之忧;提升产业园区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要拿出“啃硬骨头”的劲头,建立民生项目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让某某的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强化“制度硬杠”,织密规范权力的监督之网。作风问题的背后,往往存在制度漏洞和监督乏力。贯彻中央作风建设精神,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结合科技城建设和某某实际,持续完善配套制度,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扶持、重大项目等关键领域。在权力运行上: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经费管理、成果评价机制,赋予科研单位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绩效评估,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管权力不失控”。在资金管理上:强化科技专项资金、产业发展基金等财政性资金的全过程监管,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严肃查处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利益输送等行为,确保宝贵的创新资源用在刀刃上,“管资金不失位”。在资源配置上: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等平台和规则,推动公开透明、规范高效运作,严防暗箱操作和国有资产流失,确保“管资源不失效”。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和管用的“铁笼子”。
二、精准聚焦“四风”顽疾靶向施治,在激浊扬清中锤炼过硬作风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纠治“四风”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当前,在某某,一些“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是阻碍发展的最大障碍。我们必须以“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坚决态度,精准亮剑、靶向治疗。
向“形式主义”开刀,让实干担当成为科技城的最强音。形式主义是科技创新的天敌!在某某,一些地方和领域形式主义问题依然突出:有的落实上级创新政策,热衷于搞“口号式创新”、“盆景式创新”,重“包装”轻实效;有的抓工作重“痕”不重“绩”,让科研人员、基层干部陷入填表报数、迎检迎评的“事务主义”泥潭;有的调查研究“蜻蜓点水”,到企业、院所“打卡式”走访,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有的推动项目落地,前期“锣鼓喧天”,后期“偃旗息鼓”,导致一些好的科技成果“躺在纸上”、“锁在柜中”。例如,某区在推动某项科技成果转化时,签约仪式搞得轰轰烈烈,但后续在土地、资金、配套政策落实上迟迟不到位,导致项目“难产”。我们必须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坚决破除形式主义枷锁。要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推动干部深入实验室、车间、田间地头,听真话、察实情、解难题。要大幅精简面向科研院所、企业的各类检查、评比、报表,切实为创新主体松绑减负。要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创新实效、成果转化、产业贡献等硬指标,让那些真抓实干、锐意创新的干部有舞台、受重用,让那些只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
向“官僚主义”亮剑,让亲清统一成为营商环境的金招牌。官僚主义是破坏创新生态的“腐蚀剂”!在服务科技企业、科研人才方面,个别单位和干部的官僚习气仍令人诟病:有的“官老爷”心态作祟,对待创新主体“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有的制定政策脱离实际,搞“一刀切”,未能精准匹配不同创新主体的需求;有的对企业和人才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选择性失明”,或者“新官不理旧账”,承诺的政策不兑现;有的在项目审批、资源分配上设置“玻璃门”、“旋转门”,甚至吃拿卡要。比如,某企业在申报一项科技扶持资金时,因某个非关键材料格式问题被多次退回,耗时数月;某高层次人才反映的安居问题久拖不决。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祛除官僚主义顽疾。要牢固树立“服务科技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一网通办”、“秒批秒办”,探索对科技型企业、重点项目实行“极简审批”、“承诺制”管理。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高端人才机制,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完善投诉举报和问责机制,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零容忍”,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让某某成为创新创造创业的热土。
向“享乐主义”说不,让奋斗奉献成为干部队伍的鲜明标签。享乐主义是消磨斗志的“麻醉剂”!在某某发展势头良好的背景下,少数干部艰苦奋斗精神有所滑坡:有的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满足于“守摊子”,缺乏“敢为天下先”的闯劲;有的心思不在工作上,热衷于交际应酬、经营人脉;有的不愿吃苦、不敢碰硬,遇到科技创新中的“卡脖子”难题绕着走,碰到改革深水区的矛盾往上交;有的追求舒适安逸,工作标准不高,甘于“躺平”。在建设科技强国、打造省域经济副中心的宏大征程中,这种精神状态是极其危险的。我们必须拿出“刀刃向内”的魄力,坚决清除享乐主义之垢。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科技城使命责任教育,引导干部深刻认识到某某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特殊地位和肩负的历史责任,激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和“三线精神”,学习老一辈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要树立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项目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鲜明导向,让那些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实绩突出的干部受重用。要严肃工作纪律,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对精神萎靡、作风漂浮的干部及时“咬耳扯袖”、调整处理。
向“奢靡之风”亮红灯,让清廉节俭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遵循。奢靡之风是侵蚀肌体的“溃堤蚁穴”!虽然明目张胆的奢靡享乐得到遏制,但隐形变异问题不容忽视:有的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宴请、旅游、健身等活动;有的收送电子红包、快递礼品;有的在公务接待中超标准、讲排场,或化整为零、转嫁费用;有的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使用上搞变通。这些行为不仅浪费财政资金,更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污染社会风气。我们必须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久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60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