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关于绿色矿山建设通过XX专家组验收的经验总结报告
在深入贯彻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号召的背景下,本公司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2025年2月17日,公司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迎来了XX区专家组的初步验收,并以91分的高分顺利通过。这一成绩不仅是对公司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不懈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持续深化绿色发展、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鞭策。为系统梳理创建经验,巩固建设成果,并为即将到来的市级评估验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现将本次验收创建经验总结如下。
一、坚持顶层设计,科学构筑绿色矿山建设的宏观框架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绝非一日之功,必须依赖于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与健全的管理体系。
首先,公司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绿色矿山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分头落实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这套机制确保了各项指令能够迅速传达并高效执行,为整个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其次,在创建初期,公司对照《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等国家及XX市相关政策标准,组织技术骨干与管理团队进行了深入学习与研讨。在此基础上,结合矿区自身地质条件、资源禀赋和生产实际,编制了详尽的《XX公司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不仅是行动指南,更是自我约束的准绳,它将宏观的绿色理念分解为涵盖矿区环境、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等六大板块、近100项具体的评价指标,并明确了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责任人与预期成效,确保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最后,公司设立了绿色矿山建设专项资金账户,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近三年来,累计投入超过3500万元用于环保设施升级、生态修复、技术改造与智能化建设,为各项措施的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聚焦核心领域,精耕细作夯实绿色发展实践根基
在验收过程中,专家组对公司在矿区环境、资源开发、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多个维度的具体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成果的取得,源于公司在核心业务领域的精耕细作与持续投入。
(一)矿区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协同并进
传统的矿山开发模式往往带来严重的环境负债。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公司确立了“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的动态循环治理模式,将环境保护与生产经营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矿容矿貌方面,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要求进行作业。对采区、排土场等关键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实施台阶式开采和分层分区堆放,从源头上减少了地质灾害隐患,并使矿区整体面貌整洁有序。截至2025年中期,矿区可绿化区域的植被恢复率已超过95%,昔日的裸露坡面如今已是绿意盎然。
在污染防治方面,投入巨资构建了“水、气、固”立体化环保网络。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在破碎、筛分、运输等关键产尘点安装了高效脉冲袋式除尘器和雾炮洒水系统,并对主要运输道路进行了全面硬化处理,确保矿区及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优于国家标准,粉尘浓度得到有效控制。针对生产废水,建设了多级沉淀池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生产废水的全部回收循环利用,外排率为零。对于废石、废渣等固体废物,修建了符合标准的危险废物贮存库和一般固废堆场,并通过技术创新,将其作为生产水泥和新型建材的原料,实现了超过90%的综合利用率。
(二)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深度融合
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绿色矿山的核心要义。公司通过优化开采设计和改进生产工艺,显著提升了资源回收率。通过引入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技术,对矿体形态和品位分布进行了精准预测,从而制定出最优的开采方案,使矿产资源回采率由过去的不足95%提升至98%以上。这种精细化管理不仅减少了资源浪费,也从根本上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扰动。
同时,公司大力推动共伴生资源和废石的综合利用,将传统意义上的“废料”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原料”。通过与下游建材企业合作,将年产约50万吨的低品位矿石和生产废石加工成高品质的建筑骨料和机制砂,不仅解决了废石堆存占地和污染问题,还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
(三)安全生产与节能减排的双轮驱动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节能是绿色的内涵。公司始终将“安全第一”和“绿色低碳”作为两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在安全生产方面,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位员工。近三年累计投入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超过120万元,用于更新消防设施、完善应急预案演练、开展常态化安全教育培训等。同时,积极响应“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号召,引进了遥控钻机、无人驾驶矿卡等先进设备,大幅降低了高危作业岗位的人员暴露风险,实现了连续五年“零工亡、零重伤”的安全生产目标。
在节能减排方面,公司将技术改造作为主攻方向,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借鉴行业内的成功实践,公司投入约300万元对主要运输皮带机和大型风机实施了变频节能改造,并投资近1000万元引进了先进的熟料生产线余热回收发电系统。仅这两项改造,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近12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1680吨,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50万元,投资回收期预计在2年左右。此外,公司还积极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应用,计划在厂房屋顶和闲置场地建设光伏电站,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
(四)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6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