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XX支行2025年业务经营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X支行2025年业务经营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XX银行总行、XX市中心支行年中工作会议的精神,全面回顾总结前七个月的工作,深刻剖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相关部门通报了前七个月的业务经营、风险管控及不良资产处置情况,分析客观中肯,提出的措施也很有针对性。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思考,讲几点意见。
一、正视成绩与不足,在深刻反思中凝聚再出发的共识与力量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行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上级行的各项决策部署,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值得肯定的是,我们顺利完成了两家联社的平稳合并与人员的妥善安置,为后续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在全辖范围内持续推进全面走访与“揭榜领题”活动,深入一线摸情况、解难题,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宝贵动能。
在业务数据上,我们也有所斩获。截至2025年7月末,本行各项存款总额达到X亿元,较年初稳步增长了X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X亿元,较年初净增X亿元,为X旗的重点项目和民生领域注入了金融活水。特别是在践行普惠金融方面,累计投放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XX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例超过60%,有力地支持了地方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着在座各位以及全行每一位员工的智慧与汗水。在此,我代表支行党委,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用一种审慎、清醒的态度,直面横亘在发展道路上的问题与不足。这不仅是问题导向的要求,更是决定我们未来能走多远、走多好的关键。当前,至少有四个方面的问题亟待我们高度重视、深刻反思、合力破解。
第一,核心业务的增长动能存在衰减风险。从数据上看,虽然存贷款总量保持了增长,但增速与XX旗经济的强劲势头相比,与同业对手的凌厉攻势相比,我们的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增长乏力的迹象。特别是储蓄存款的增长,过度依赖高成本的营销活动,基础客群的拓展和活期存款的沉淀能力有待加强。贷款业务的有效需求挖掘不足,信贷投放的节奏和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度还需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方面,受利率市场化和外部竞争加剧的双重挤压,净息差持续收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偏低,盈利结构单一的问题依然突出。
第二,资产质量的管控压力持续加大。这是我们经营的生命线,也是当前最令人揪心的问题。截至7月末,全行的不良贷款率虽然经过努力有所控制,但仍处在X%的水平,不仅高于监管的容忍红线,也超出了我们自身的年度控制目标。存量不良资产的化解进度缓慢,部分大额风险敞口处置难度大,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和拨备成本。更值得警惕的是,新增不良的风险仍在暴露,部分行业、部分客户的信用风险正在加速释放。这充分说明,我们的风险识别能力、贷后管理水平和风险处置效率,都存在明显的短板。
第三,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有待深化。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我们的服务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当前,XX旗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一批关乎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例如,X项目、X工程、X项目等,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反观我们自身,在面对这些重大项目时,金融服务的跟进速度、方案设计的专业性和资源整合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我们对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不深,对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新兴领域的探索不足,服务还停留在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上,未能真正嵌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中去。
第四,内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队伍的作风建设亟需加强。两社合并后,机构、人员、文化的深度融合仍在进行中,管理半径扩大、管理链条拉长带来的挑战日益显现。一些制度的执行力打了折扣,“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干部员工的责任心和执行力不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反腐倡廉的力度还需持续加大,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需要进一步巩固和营造。这些问题,是制约我们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必须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二、洞察时与势,在精准研判中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
认清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看清脚下的路,更要抬头看远方的天。当前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
从宏观层面看,国家正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为我们指明了业务转型的方向和重点。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支农支小再贷款等工具的运用,为我们服务特定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低成本资金来源。
从区域层面看,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正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根据XX旗的规划,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要实现X%以上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要完成X亿元以上。这意味着巨大的信贷需求和金融服务空间。旗委、旗政府围绕“五大任务”“六个工程”“六个行动”,规划实施了一大批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600亿元。这些项目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更是我们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产配置、实现银地共赢的“主战场”。从新能源到新材料,从现代煤化工到装备制造,再到固废循环利用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一条条新兴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为我们拓展业务蓝海提供了无限可能。这些重大项目带来的就业集聚效应,也为我们拓展零售业务、吸收居民储蓄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自身层面看,完成合并重组后的XX支行,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资本实力、网点规模、人员队伍都得到了增强,形成了一个体量更大、覆盖更广、实力更强的金融服务平台。这为我们参与更高层次的市场竞争、服务更大型的客户与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关键在于,如何将规模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何将整合的阵痛期转化为协同发展的蝶变期。
因此,全行上下必须统一思想:XX旗经济的蓬勃发展,是我们的最大机遇;服务好地方经济,是我们的天职,也是我们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唯一出路。决不能有任何的“躺平”心态,决不能有任何的“畏难”情绪。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牢牢抓住机遇,全力迎接挑战。
三、聚焦核心任务,在攻坚克难中奋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目标的实现,关键在落实。未来的五个月,是决定全年任务成败的冲刺阶段。全行必须锚定目标,靶向发力,以超常规的决心和举措,打好下半场的主动仗。这里,我重点强调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纲,全力提升金融供给的精准性与有效性。服务实体经济,决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实实在在的业绩。
一要主动对接重大战略。必须成立由行领导牵头的重大项目营销服务专班,对全旗2025年计划实施的X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进行清单式管理、名单制营销。要逐一上门对接,深入了解项目的融资需求、建设进度和金融服务痛点,量身定制“一项目一策”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不能只做简单的贷款提供者,要做综合金融服务的解决商,积极提供项目前期咨询、银团贷款、债券承销、现金管理等一揽子服务,深度嵌入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二要持续深化普惠金融。坚持深耕支农支小主业不动摇。要以新一轮的全面走访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农牧户和个体工商户的建档评级授信覆盖面,确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的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要围绕本地的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现代农牧业等特色产业,积极创新“产业贷”“振兴贷”等信贷产品。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金融支持脱贫人口增收的号召,用好用足扶贫再贷款等政策,确保金融服务的阳光雨露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群体。
三要积极拓展业务蓝海。要紧跟XX旗产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要深入研究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的融资模式,积极开发“绿色信贷”产品,抢占绿色金融制高点。同时,要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步伐,优化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渠道的功能,探索基于大数据的线上信贷产品,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和运营效率。
第二,以风险防控为基,全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安全底线。发展是硬道理,但合规经营、风险可控是硬前提。离开了安全,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
一要坚决打赢不良资产处置攻坚战。这是当前压倒一切的硬任务。必须把清收化解不良资产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相关部门要协同作战。要对存量不良贷款进行再梳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6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