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新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多年来,伟大抗战精神在中华儿女胸中激荡,始终激励着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新篇
一、准确把握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
伟大抗战精神铸就于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之中,是中华民族勇于战胜艰难困苦浴火重生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深刻揭示了伟大抗战精神科学内涵,也昭示了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党领导艰苦卓绝抗日斗争的精神丰碑,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内心世界的基因密码。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马革裹尸、前赴后继的家国情怀,不仅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也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恒久价值。党领导下取得抗战胜利、成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改革开放等奋斗历程中,亿万人民群众表现出的自强不息与奋斗精神,深层内蕴就是中华民族内心世界的爱国主义基因,是党和国家实现事业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底气所在。
(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传承英雄之志、维护民族尊严的价值追求。民族气节是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所激发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品格,这种源于民族文化认同和前赴后继、死而后已的价值情操,成为抗日战争在国力、军力、实力远远不敌日本的条件下,以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战胜侵略者的根本原因,也构成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撑。这样的“精神支撑”,决定了无论在前行征程上会面对什么样的艰难坎坷、疾风暴雨,在强大的风险与挑战时都会决不屈服,都能够在党的领导下攻坚克难、化险为夷,不断夺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的胜利。
(三)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无所畏惧、敢于担当的精神自觉。不畏强暴,才有希望;血战到底,才能胜利。抗日战争是一幅中华民族无所畏惧、英勇顽强精神的历史画卷,它展现的是一个伟大民族在血与火中熔铸的英雄气概,奏响的是亿万国人在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无数将士为抗击外敌慷慨赴死的英雄赞歌。历史的发展与实践的发展证明,进入新时代,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能使我们越是面对复杂局面,越能够保持战略定力;越是遭遇坎坷行程,越能够坚定必胜信心,勇敢面对和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四)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内在动力。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面对磨难坎坷时坚贞不屈、愈挫愈奋的魂魄写实,抗日战争中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以弱胜强、反败为胜,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辉煌历史,昭示的既是一个民族永不屈膝、抗争到底的坚定决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百折不挠为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坚强意志。在推进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坚毅顽强、永不言败和自立自强的精神动力,正是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转变的必然逻辑与结论。
二、深刻认识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抗战历史中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已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它始终是激励中国人民应对各种挑战、抵御多重风险、争取更大胜利的精神动力。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任务,进一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伟大抗战精神告诉我们,共产党是领导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进入新时代,形势越是严峻、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越为深入的认识。进入新时代,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首先就要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更为自觉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巩固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为错综复杂,前行道路上的矛盾更加凸显,警惕“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的紧迫性更显重要,这都强化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经验总结的逻辑上,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上,认识坚持并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地位与作用,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实践中,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过程。
(二)伟大抗战精神告诉我们,信念坚定对党领导抗战胜利至关重要。进入新时代,秉持必胜信念、赢得战略主动,必须有对实现民族复兴更为笃定的战略定力。抗日斗争中,面对强大的对手和嚣张跋扈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既没有为简单轻浮的“速胜论”所迷惑,更没有被丧魂失魄的“速亡论”所吓倒,始终保持坚持抗战到底的必胜信念和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可歌可泣的精神史诗。伟大抗战精神中所蕴含的这种坚定自信与历史主动精神,不仅对新时代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科学的战略指导与思想方法论启迪,更要求我们增强主动精神、强化斗争意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既不走僵化保守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保持“咬定青山”的战略定力,既抗得住压力、稳得住心神,又守得住阵地、经得住考验,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自觉主动地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三)伟大抗战精神告诉我们,抗战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进入新时代,对国家对民族的至上挚爱,就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的自觉行动。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又在全民族爱国情怀汇聚的抗日滚滚洪流中注入了保家卫国、民族解放的新内容。在长达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中,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激起的无比民族之愤,亿万人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焕发的强大民族之爱,促使亿万人民群众在对民族认同和对国家责任的驱动下,以不屈的斗争意识和忘我的牺牲精神,把抗战的历史,谱写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光辉史册。在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构成当今中国社会最基本的民族认同和对国家责任,是一代代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梦想。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把爱国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现实实践结合起来,在铭记历史中砥砺民族复兴的坚强信念,以推进民族复兴的新的成就,体现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使伟大抗战精神与爱国主义统一于促进民族复兴的实践中。
(四)伟大抗战精神告诉我们,自强不息才能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进入新时代,无论风险挑战多大,无论艰难困苦多巨,勇于斗争、积极进取对不断做大做强自己必不可少。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极大地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也历史性证明,中华民族从陷入深重危机到走向伟大复兴,需要艰苦卓绝的斗争,需要自强不息的奋斗,对侵略的妥协和对强权的让步,与自甘落后挨打、甘于自暴自弃一样,只能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惨景之中。进入新时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77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