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经济运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听了几个主要经济部门和各板块的汇报,大家对当前形势有分析,对下一步工作有思考。今天,我不想过多纠缠于具体数字的波动,而是想和大家一起,跳出XX看XX,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XX区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不仅赢得当下,更能赢得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评价经济工作,不能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更要看发展的质量、结构和效益,看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从这个维度审视,我们当前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短期经济指标的波动,更是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的凸显。我们的一些传统优势正在弱化,而新的增长动能尚未形成强大支撑。这是一场不进则汰、非转不可的赛跑。
因此,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更应该是一次发展战略研讨会。我们要把思想从对短期速度的焦虑中解放出来,真正聚焦于“质”的提升,聚焦于新旧动能的转换,聚焦于核心竞争力的重塑。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胸怀“国之大者”,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指引
谋一域,必须先谋全局。我们XX区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必须自觉放到国家和省、市发展的大棋局中去考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时代课题,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它的核心要义就是“创新”,特点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它不是对传统生产力的简单替代,而是在科技创新引领下的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抓经济工作,如果视野还停留在拼土地、拼政策、拼资源的传统老路上,那就必然会落后于时代,错失发展的历史机遇。
具体到我们XX区,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回答好“三个问题”:?
第一,我们的产业“新”在哪里?我们有不错的制造业基础,但“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布局,但“星星多、月亮少”,缺乏能够引领产业变革的“链主”型企业。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枝”;更要以前瞻性的眼光,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占新赛道。比如,我们的“XX新材料产业园”,不能满足于做原料供应,而是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我们的数字经济,不能只做应用场景的“试验田”,更要努力成为核心算法、关键软件的“策源地”。
第二,我们的动能“新”在哪里?过去,我们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增长。未来,增长的动力必须来自创新。这个创新,是全方位的。是科技创新,要下大力气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育高水平创新人才,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是制度创新,要深化改革,打破一切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让创新创业的活力在XX大地充分涌流。是模式创新,要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第三,我们的布局“新”在哪里?要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局限,以系统观念优化生产力布局。要强化中心城区的服务和创新策源功能,同时引导产业项目向专业化园区集聚,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联动协作的“一盘棋”格局。比如,我们正在规划的“XX科创走廊”,就不能搞成简单的“工业走廊”,而要打造成集研发、孵化、中试、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创新生态链。
只有想清楚了这些方向性、战略性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才能纲举目张,才能真正踩在时代的鼓点上。
二、聚焦关键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发展全局的系统重塑
战略确立之后,战术执行是关键。重塑发展动能,不是“大水漫灌”,而是要像精准滴灌一样,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集中优势兵力,实现重点突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三个体系”的构建:
第一,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要坚持“有中做优、无中生有”,一手抓传统产业的“脱胎换骨”,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强筋壮骨”。区经信局、科技局要牵头,绘制我们XX区的“产业树”和“技术路线图”。对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优势传统产业,要大力推动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企业“机器换人”、上云用平台。对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施“链长制”,一个产业一名区领导挂帅,一个专班服务,一套政策支持,力争在三五年内,培育出几个百亿级、乃至千亿级的产业集群。特别是要瞄准未来产业,比如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即使现在基础薄弱,也要敢于“下一盘先手棋”,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为未来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
第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不能让企业在创新路上“单打独斗”。政府要做的,就是“搭台唱戏”。要大力支持“XX智能制造谷”等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承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要探索“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让市场来决定技术路线,让最有能力的人来干。要发挥好政府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拨改投”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77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