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2025年第二季度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时光的指针划过2025年第二季度的刻度,在党组织的悉心培育下,我如一株向阳而生的幼苗,在理论的滋养中扎根,在实践的风雨中拔节。现将本季度的思想成长、学习感悟与实践足迹向党组织细细汇报,既是对过往的总结,更是对前路的明志。
一、以理论为炬,在真理光芒中校准航向
“思想的深度,决定行动的力度。”本季度,我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必修课”,以“钻”的精神啃原著,以“悟”的态度品原理,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之基。
我构建了“晨读原著+夜研专题+周学条例”的学习节奏:每日清晨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关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论述,在“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论断中,领悟党的战略远见;每周参与支部“条例学习会”,逐章逐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六项纪律”绘成“行为坐标”,明白“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不是空话——当看到某案例中党员因“小节失守”酿成大错时,更深刻体会到“严管就是厚爱”的深意。
在“青年理论沙龙”上,我结合本地新能源产业发展实践,分享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就像我们园区从‘传统制造’向‘绿色智造’转型,党的理论从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开讲话’。”这次分享得到老党员同志“理论联系实际”的肯定,也让我更加坚信:只有让理论扎根实践土壤,才能长出信仰的参天大树。
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我有了更具象的认知:当看到我国“人造太阳”突破新纪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等成就时,当社区老人用智能设备轻松刷脸办事时,我真切感受到——正是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引,才有了“中国号”巨轮的行稳致远。这份认知,让“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从政治话语变成了刻入骨髓的行动自觉。
二、以岗位为台,在担当作为中淬炼初心
“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作为向党组织靠拢的一份子,我始终以“党员标准”对标岗位实践,让初心在履职尽责中闪光。
本季度,我参与了单位“智慧政务升级”专项任务。面对系统对接难、数据壁垒多的“硬骨头”,我想起总书记“钉钉子精神”的嘱托,牵头组建“攻坚小组”:白天扎根窗口收集群众需求,晚上加班梳理技术方案,连续三周每天只睡5小时。当系统成功上线,看到办事群众从“跑三趟”变成“一次办”,听到大爷笑着说“现在办事比网购还方便”时,我突然懂得:“为人民服务”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让群众少跑一米路、少等一分钟的具体行动。
在社区志愿服务中,我认领了“银龄数字帮扶”项目。每周六下午,我都会到独居的王奶奶家,教她用手机查社保、视频通话。有次奶奶拉着我的手说:“你们年轻人耐心教我们,就像当年党教我们学文化一样暖心。”这句话让我眼眶发热——原来,我们今天的付出,正是对“为人民服务”接力棒的传递。
我始终提醒自己:岗位无大小,责任有轻重。无论是整理档案时的“零差错”要求,还是协调会议时的“细节为王”标准,我都以“事事放心不下”的态度对待。因为我知道,每一份认真履职的背后,都是对“入党初心”的无声作答。
三、以政治为魂,在大是大非前站稳立场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本季度,我格外注重锤炼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我养成了“读党报、观时政、析大势”的习惯:每天浏览《人民日报》头版,每周参加“时政沙龙”,在“中美关系演变”“一带一路新进展”等讨论中,学会用“国之大者”的视角看问题。当听到某些歪曲党史的言论时,我会主动亮明观点:“从南湖红船到复兴号巨轮,党的百年历史是铁打的事实,任何抹黑都站不住脚!”这种自觉,源于我对“四史”的系统学习——当读到“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断肠明志”的故事时,我懂得了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也更加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
在落实上级部署时,我坚持“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比如单位推进“党建+业务融合”时,有同事觉得“没必要”,我结合学习体会解释:“就像人体血脉,党建是‘主动脉’,业务是‘毛细血管’,只有贯通才能生机勃勃。”在我的带动下,科室主动申报了“融合示范岗”,这让我明白:政治意识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在推动工作中“做出来的”。
我深知,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每当工作遇到挫折时,我就会想起焦裕禄“治沙种树”、谷文昌“战天斗地”的事迹,他们的精神如灯塔,让我在迷茫时看清方向,在懈怠时重新振作。
四、以组织为家,在熔炉淬炼中汲取力量
“党组织是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本季度,我像“归巢的鸟儿”一样主动融入组织生活,在集体中汲取成长养分。
我按时参加“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在“学党章、强党性”专题党课上,我结合岗位谈感悟,被支部书记点评“有思考、有温度”;在“重走红色足迹”实践活动中,我在本地革命纪念馆看到一封烈士遗书——“吾儿,爹为主义而死,你要为真理而生”,当场泪目,这让我对“组织归属感”有了更深理解。
我坚持“每月向培养联系人汇报”的习惯,从“理论学习困惑”到“工作难题破解”,事无巨细请教。记得有次汇报志愿服务的迷茫时,培养联系人说:“服务群众不在做多大事,而在做久、做细——就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78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