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原理的重要命题(61个,写作学习参考)
马哲原理的重要命题
(下列马哲的命题都是科学的、正确的命题。)
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成为世界的哲学而世界也成为哲学的世界。
3.唯心主义是一株不结果实的花朵。
4.以往的哲学都只是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5.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对于每一种现成的事物都是从他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6.马克思主义的全部价值就是他所具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7.辩证法既有革命性又有保守性,保守性是指它承认无论是人们的认识还是社会的发展在一定阶段和特定的条件下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8.物质这一范畴不过是人们纯粹主观抽象的结果。
9.无限性是一个矛盾,整个宇宙是无限的,但具体事物有时是有限的,有限是无限个部分的组合,有限事物形态的转化也是无限的。
10.物质不过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物质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1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1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被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14.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
15.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
16.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17.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甚至吃喝也是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的饥渴引起的,并且是由于同样通过头脑感觉到的饱足而停止。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
18.辩证法与相对主义的区别有: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内容、是否承认怀疑和否定因素的作用、是否正确处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包含着相对主义但不归结为相对主义。
19.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20.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21.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发展的学说。
22.辩证的转化和非辩证的转化,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飞跃,是否承认渐进过程的中断和内在矛盾的否定性。
23.一切都互为中介。
24.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25.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终极原因,相互作用是事物矛盾的实在内容,体现出矛盾双方的有机联系和不可分割,离开相互作用矛盾无法存在。
26.在逻辑中思想史应当和思维规律相吻合,逻辑是认识史的总计、总和和结论,逻辑是关于认识发展规律的学说,而认识的发展规律是从认识史或认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27.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与认识论具有同一性,客观世界的辩证法决定了认识也必然是辩证的,因而也可以从认识中发现辩证法的规律。
28.感性世界又称人类世界、现实世界,原是指能够被感觉到的实际存在,实践在感性世界运动中具有导向作用,把实践活动看成感性世界的基础。
29.直观的唯物主义是指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费尔巴哈主张直观是生活的原则,提供本质、真理、现实,在认识论上缺乏能动性原则,只是从感性真观的形式去理解客体。
30.认识论的第一个前提无疑地就是:感觉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源泉,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感觉、知觉。
31.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想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
32.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已经表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3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3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35.在人类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界的统治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在人脑中客观正确地反映的结果,它证明这个反映是客观的、绝对的、永恒的真理。
36.实践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普遍性的品格是指,实践必须以规律性的认识为指导,科学就是一种自身旋绕的圆圈,而哲学体系则是圆圈的圆圈。
37.认识是思维对客体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
38.认识客观性的准绳是实践。
3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40.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是感性的自然界。
41.这里感性作为对象性,本质上是一种改造客观对象的活动,感性的自然界是科学的基础。
42.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物质生产活动。
43.整个人类思想发展史是一个螺旋式大圆圈,每一种思想则是它上面的一种小圆圈。
44.范畴是认识之网的网上纽结。
45.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是由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每一个相对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部分。
46.列宁认为,马克思得出唯物史观思想所用的方法,是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进一步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的过程。
47.马克思的理论不是一种必须遵守的历史哲学公式,也不是一种超出了对某种社会经济形态说明的东西,这表明:a.历史唯物主义不可能说明一切历史现象。b.科学社会主义从未具体描述过未来社会的远景。
50.恩格斯把历史运动中的偶然性比作曲线,把必然性比作曲线中的轴线,强调曲线总是在中轴线上下摆动。
51.马克思恩格斯遇见到各个相互影响的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69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