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感恩500字,作文感恩500字父母!

近几天写了几篇关于我当年相亲对象的系列文章,让我有时间梳理了过去发生的一些往事,回顾往事,既有痛苦也有欢乐。年轻时自己的经历和《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又何其相似。

我是出生于60年代初,世世代代务农。从小家里由于姊妹多,家庭条件也并不是很好,最大的好处是父母让我读了高中,但我的高考成绩却让父母失望了,80年和82年两次高考都名落孙山。

1982年七月份参加完高考后,我回到了家中,对录取也不抱有任何希望和幻想,在家中整日浑浑噩噩,百无聊赖。也不愿像父母一样去田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农活,那时我也确实干不了庄稼地里的活。就托人去我们公社砖瓦厂打工了,我刚去时技术性的活不会,只能推土,好多人说我,一个高中生来干这个活真是可惜了。

作文感恩500字,作文感恩500字父母!

我干的活是向制瓦车间推土的活,向瓦机供土是用高高的独轮板车,在土场自己装上土,经两个坡道推到制瓦的厂房里,开始我推不了那样的车,车子光倒,急死我了。随着慢慢熟悉车的性能和熟练,才逐步掌握了推独轮车的技术。记得那时的供电不是很正常,经常莫名其妙的停电,有时为了赶进度,只要不停电,就连轴转的干,有时连续干48小时,困得我们不管男女找个地方就能迷糊着,倒头就睡,我也不例外,那种高中毕业生仅有的一点优越感也就荡然无存了。到了冬天上冻后就不能制瓦了,我们也就放假回家了。

对于农村的我来说哪有什么假期啊。82年的冬天,我已年满18周岁,虽然说身体不太壮实,但也是劳力了,就被大队安排去义务挖河了。那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年满18周岁至50周岁的男性劳力都要轮流出河工去挖河。我参加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上河工挖河,就是在马夹河我们公社马才河闸附近的清淤工程。

由于挖河的工地离家远,我们就住在挖河工地的附近马才村,住的也很简单,没有床和炕,就在房东空房间的地面上,铺上厚厚的一层麦秸秆,上面在铺上席子,像通铺一样,几个人挤在一起。其实,在那缺衣少粮的年代,可能比睡在床上还要暖和一些,只是不太卫生,夜间有时饿急的老鼠会从身边窜来窜去。但真正挖河时,到处是泥土,想干净也干净不了哪去。好处是房东一家对我们尤其对我很热情,让我们喝热水,有时还让我们吃河里的小鱼虾,现在想起来都感觉着香。

作文感恩500字,作文感恩500字父母!

挖河的苦,是我这一辈子也忘不了的。那时根本没有什么机械设备,主要的工具是独轮车和铁锹,独轮车上放上两个柳条筐,下面的人将泥土挖进独轮车,独轮车在接近四五十度角的河道上,沿着下沉的木板(30厘米宽,三四米长也称道板)往上推,往往前面有个人用绳子拉着,很是吃力,一天干下来是腰酸背痛,只想睡觉。

那时我年龄尚小,又没下过大力,只能用铁锨装车,第一天我的手就摩擦起了血泡,血泡破了染红了整个铁锨把,一天干下来,浑身就像散了架似的,一点精神也没有,晚上连吃饭都不想吃,就想躺下休息睡觉。霜冻结冰是不影响干活的,唯有下雨天可以停止一下,只是雨后的第二天要接着干活,更不容易,一踏一滑的,干起活来更累人。记得化冻后实在不好干,我们就把生产队的牛牵来,让牛拉着独轮车往上爬。有幸参加过挖河,历时50多天,其中的艰辛终生难忘

春节过后,我就随同公社建筑队到了地区驻地十三局医院新建住院部建筑工地打工,初进城市,我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城市的街道和人群,那种羡慕的心情无法形容,夜晚拖着疲惫的身躯躺在冰凉的铺上,望着我们民工住的大通铺,心中一片凄凉。中午,懒懒的在一处坡道处嗮着春日的阳光,感觉舒服极了,后来听人说那是太平间的大门口。在十三局医院建筑工地干了几天,由于建筑队和医院双方没有签下施工协议,我就随同邻村的建筑小包工头去天津静海良王庄公社干小工去了。

作文感恩500字,作文感恩500字父母!

那时,我们鲁西北一带的年轻人都向往去天津打工干建筑,包工头管吃管住挣得钱还多,我亲身经历了才知道,这活可不是体格弱的人干的活啊!虽说我经历过砖瓦厂和出河工挖河,但是还是有点吃不消。包工头就像《半夜鸡叫》里的周扒皮一样,每天四五点钟就叫醒我们,起床后,让我们准备垒墙用的砖,活好泥土。吃过早饭不到8点就正式开工了,12点收工吃午饭,下午 1点左右又开始了,6点左右收工吃晚饭,有时晚上还要加班搬砖挪砖。这一天下来要干十个小时以上,那骨头像散了架一样,回到临时宿舍里,什么都不想干,话都懒得说,一点力气都没有了,过了几天后,我才逐渐慢慢的适应了。

由于我刚刚学习瓦工活,不会垒墙和抹灰,只能搬砖、和泥。在大墙打地基和一步架时,一个小工要供两个技工的料(砖和泥)。小包工队,那有啥机械设备呀,全是靠人工。搭架子前小工还可抽空和师傅学习练几下垒砖,搭上架子后,我们小工就惨了,砖都是用手扔上去的,到垒房山尖时,砖都是一块一块扔上去的,手指尖磨得血淋淋的生疼。如果墙垒高了,在底下和好的泥是需要弄到墙上的。没有吊车,全是靠人工用桶提上去的,记得有一次我在垒好的墙上提泥,站的太靠外了,连人带墙檐子上的砖一块掉下来了,好处是地面上是松软的泥土,否则我就惨了,那时我也年轻,一两天就没事了。现在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最让人无语的是,如果房子要上房顶了,房梁(天津叫铊)和檩条,没有吊车,都是用人工提上去,那个活太危险了。房顶铺好芦苇笆子后,上面的泥及瓦全靠人传上去,泥需要一锹锹地送到上面。那个真的需要力气啊,没有力气,锹都端不动。说实话,碰到这样的活,我全是靠憋着一股气,硬着头皮硬干。心想,谁让自己没考上大学,就活该受这个累!

建筑工地离静海和天津都不算太远,可我们始终也没有机会去静海看看玩玩,更别说去天津市了,麦收时,我就给包工头说回家收麦子,借机离开了良王庄建筑工地。三个多月天津静海良王庄的泥瓦小工的生活,我一生都很难忘掉。

麦收后,我又转战县城交通局汽车站家属院建筑工地。炎热的夏天,白天干着苦累的和泥垒砖的活,热的人几乎虚脱,夜晚劳累了一天的我们,为了凉快,就睡在外面公路边的大树下。我们当时远看就像要饭的,近看就像捡破烂的,实际却是搞基建的。看着人家衣着干净利落,身穿连衣裙城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和身穿交通局工装制服上下班的人员,羡慕的不得了。

83年9月底,秋季征兵开始了,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开始了改变我一生的军旅生涯。在部队风风雨雨将近二十年,入了党,当了干部,后来转业到了地方工作,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回望自己走过的路程,有痛苦有欢乐,既有对生活的无奈和遗憾,也有成功后的喜悦和快乐。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的到,生活不会顺水顺风一帆风顺,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象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很多事情和经历是好是坏有时也难以说清。但我那段砖瓦厂打工、河工挖河、建筑工地打工的经历,成了我一生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和一笔不可多得精神财富!

忆苦思甜,感恩生活!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想去努力改变命运,就会有机会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一路上帮助过我的所有人!不管过去有多苦,终算是挺过来了,未来的路很长,相信一定会更加美好!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7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