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君
作为一名基层生产管理者,更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在煤矿下属的一个福利企业工作了整整15个年头,能为残疾职工尽心做些事情,能为一个福利企业发展做些贡献,看着残疾职工生活水平、精神面貌不断改变,真的欣慰。
我曾写过一组名为《价值》的关于残疾职工的诗歌,在多家报刊发表,其中几句是这样写的:—除了身体不便/我和你一样/在党的怀抱里成长/和你一样/都喊着祖国母亲的名字/只是我用不同的方式/去赢得这一生的精彩/去体现人生的价值。这是我在编织厂工作了这些年,与这些身残志坚的残疾职工同为同事,共同工作,像形影不离的兄弟姐妹一样,在祖国的怀抱里,在这份阳光事业的照耀下,伴着他们、同样伴着我不断成长和改变。
我所在的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初建成,最初这个厂可以说是破烂不堪,四处杂草丛生,几间茅棚陋舍算是车间,设备设施陈旧落后,尤其是残疾职工,托着伤残的身体与正常人一样冬冒严寒,夏顶烈日地工作。而如今这个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起6大标准化钢构车间,设备升级为智能化,从年收入几十万元发展到上千万元,先后安置残疾职工40多人,他们快乐地融入企业这个大家庭里,让这个有着特殊群体的企业时刻充满着爱的温暖,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职工素质逐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经济效益不断健康发展,特别是残疾职工各类社会保险全部入保。
我是2006年从企业党群部门调到这个福利厂工作的,那时我才知道,这是一家福利企业。我很幸运能走进这家福利企业,那么多年,我都在尽心尽力地为身边这些身体不方便的同事,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刻保持一颗阳光的心态,做好这份阳光的事业,而这个慈善的工作岗位,这些励志的残疾职工也时时刻刻感动着我,改变着我。
其实读书一直是我生活中的好习惯,而正是这些知识影响着我的这份工作,我在这家福利企业一直做着管理工作,虽然我不是一个残疾人,但我所在的单位的职工基本上是残疾人。最开始接触这些残疾职工,也正好是这个企业也正在向社会陆续招收一些残疾职工,当时我看到来单位的残疾职工多数没有自信,自卑心理非常明显,作为厂里一名管理人员,我发现最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就这样我开始不断收集有关残疾人自立自强方面的案例,尤其是看了张海迪写的《轮椅上的梦》,这是张海迪以个人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小说,看完这篇小说深受感动和启发,顿生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主人翁的事迹和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十分鼓舞人心,尤其适合我身边这些残疾职工学习,我把这篇小说整理成通俗易懂的读后感,连同张海迪其它事迹整理出,组织残疾职工学习,不识字的把故事的讲解念给他们听,让他们学习这样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榜样,树立自信自强的思想,促使他们在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实现自身价值,《轮椅上的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实实在在成为一种精神食粮,影响了我和身边残疾人。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厂里安置了一名叫朱峰刚的残疾职工,这名残疾职工因放鞭炮右手失去三根手指,来厂后一直不言不语,很少与人沟通,在与他交流中我发现他十分聪明,于是我向它推荐了这本《轮椅上的梦》,并把一些优秀残疾人的事迹整理给他,鼓励他振作精神,告诉他别人行你也行。朱峰刚读后启发很大,与我交谈时表现出非常积极向上的劲头,一种渐渐振作起来的势头,以后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他都表现得热情洋溢,充满自信,工作上处处积极主动,尤其是一个偶尔的机会,上级残联和民政部门选拔选手参加省里残疾人运动会,得知这一消息后,厂里积极向相关部门推荐,并顺利把朱峰刚送到了集训队。由于朱峰刚刻苦训练,加上身体素质好,且有一定的游泳技术基础,最后被选定为正式参赛选手,在比赛中他全力以赴,最终夺得游泳单项冠军,用时超第二名一分钟零六秒。成功后的他越发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在以后的比赛中也是屡屡取得好成绩,并由于他平时乐于助人,多次在残运会上另外获得道德风尚奖。成功使他有了很多的自信,在工作中他发挥自己爱钻研的优势,逐渐成长为厂里的能工巧匠,先后多次荣获单位十佳道德模范、革新能手等称号,成为残疾职工中的榜样,他的事迹也先后在《中国煤炭报》《泰山晚报》《今日新泰》多家等多家报刊刊登,有了朱峰刚这个典型,我抓住身边人这一机会,在单位残疾职工中广泛组织学习、板报张贴宣传,让朱峰刚的事迹带动起其他残疾职工的自尊心、自信心、自立心和自强心。
给残疾职工一个岗位,首要的是要为残疾职工创造岗位,而且在岗位上让他们找到自信,继而能创造业绩,增加自己的收入,使企业和残疾职工之间相互促进。我所在的这个厂多数残疾职工在家里是顶梁柱,靠这份收入维持生活,聋哑残疾职工王德军的父母患病,母亲长年卧床不起,全家仅靠他微薄的收入,一旦失去这份工作,家里情况可想而知,也正是因为这些,厂里一直心系残疾职工,如何把这个队伍带好,要保证人人长期都有活干,只有上项目才能为职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2007年3月起,我配合厂里技术人员积极调研项目,同时抓住依托福利厂隶属的企业这个巨大优势,一年厂里内连续新上锻造、铸造两个项目,锻造以加工井下配件、工具为主的锻造车间,安置人员6人,车间投入生产后,车间两名残疾职工对岗位倍加珍惜,在车间挑起了“大梁”,同年4月份,厂里了解到煤矿市场8号铁丝网需求量大,生产厂家少,于是厂里组织技术人员多次赴河北、滨州等地调研,成功建成8号铁丝网编网车间,产品迅速进入市场,针对编网岗位工艺相对简单,为解决残疾人就业,厂里优先安置了15名残疾职工,一名肢体的残疾女职工高兴的说“我有了自己的岗位,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我可以养活我自己,我对生活充满信心”。近几年来厂里高瞻远瞩,继续“扩大战果”,厂里集中力量开发有市场竞争力、有发展潜力的新项目,迅速新上耐磨管、自动编网机、冷拔丝、复合网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使全厂残疾职工有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作为厂里一名管理人员,我常常对职工关爱有加,对残疾职工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厂里曾经有对夫妻,夫妻两个都是残疾人,腿脚行动不便,离老家又远,近处无依无靠,家里的妻子没有工作,加上两个孩子上学,生活非常困难。无论从他们夫妻的工作环境,还是日常生活、看病就医等等,厂里积极帮助,尤其是为他们解决了舒适的住房问题,让这个不幸的家庭幸福起来。在拥有残疾人的群体里,我更想让这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一些满足,得到一些快乐。我积极组织和参与在员工间、家人间开展帮扶济困、感恩教育、献爱心捐助,对患病职工慰问等活动,解决困难职工家庭问题。一次厂里一名残疾女工的女儿因病早逝,其丈夫又有病在家,一家人全靠她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次日,厂里知道情况后,在全厂开展了一个“爱心捐助”活动,全厂累计捐款4000元,同时组织人员去家中进行看望和安抚,让这名女工深刻地体会到了厂里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类似这样的帮扶活动数不胜数,我也深深体会到什么样的人最需要帮助,帮助这些残疾职工是一种说不出的快乐。
如今,很多人走进这个福利厂,第一印象总会不由自主地先对厂区的环境面貌赞叹一番,他们评价说:像是变了厂,这里不仅厂区和车间变得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人精神了。这是近两年厂里在稳定职工收入的同时,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着重抓残疾职工职工素质的提升,让他们内在心美,外在得体,厂里定期为残疾职工定做工装,让职工能统一着装、安全上岗,积极在残疾职工中开展娱乐活动,尤其是逢年过节、助残日等节日,经常性开展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及各种趣味活动,对残疾职工开展捐款、免费查体等帮扶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残疾人是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梦想,有着巨大的创造力,厂里为他们创造一个个发挥潜力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树立自信心,继而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再去做贡献,近年来公司先后有36人(次)获得隶属企业、集团公司先进个人,有7名职工先后被山东省、泰安市评为先进个人。
如今我仍旧在这个福利企业工作着,还是一如既往的把这个阳光事业做好。
编辑:实习生 李杰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73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