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可教的故事简介,孺子可教的故事简介20字!

神童天才靠勤奋

孙况荀子)在伊氏古城度过了他梦幻般传奇的少年时代。

在伊氏古城,说起孙况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古城父老乡亲有口皆碑,称赞说孙况是个天才,是个神童。

其实,世上本没有与生俱来的什么天才,什么神童。孙况本来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爹生娘养;他也凡胎肉身,他也吃奶喝水,也要拉屎撒尿,他也淘气顽皮,更会嬉笑怒骂。

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孙况的父亲孙晋出身荀氏豪门,文武全才;其母聪慧贤达,知书达理。

孙况牙牙学语时,父母对他疼爱有加,视如宝贝。幼年孙况说了错话、办了错事,父母都是严加管教,循循善诱,但不是打骂呵斥,粗暴教育,既不泯灭孩子的天性,也不溺爱惯养,自流放任,给他讲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

孙况五、六岁时,父亲就挑选名师把他送进学堂。父母对孙况在学堂里学过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要盘根问底,要求他熟背硬记;孩子学不通弄不懂的问题,总是精准辅导,不厌其烦,直到融会贯通,完全学懂掌握为止。

孙况父母深深知道,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养不出万年松。课余时间,他们出门劳作耕耘,投亲访友,总要带上年幼的孙况经经风雨,见见世面,历练他的胆识,培养他的认知能力。父母尤其注重他的知识积累,把社会上的真善美、假恶丑的故事讲给他听。孙况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孜孜不倦地发奋苦学的求学进取、严以律己的治学精神。

转眼间,小孙况八、九岁了。随着渐渐长大,在父母和老师的教导下,小孙况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学问日渐长进。由于孙晋家藏书比较多,加之荀况敏而好学酷爱读书,家里的简策几乎让他翻遍了。这些简策有历史的、文学的、天文的、地理的,有道家的、儒家的、法家的、兵家的、纵横家的,五花八门,他都广泛涉猎,并从中受益匪浅。这些书使他增长了见识,锻炼了他运用语言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人生智慧,成长得能言善辩,少年老成,使他在同龄人中显得出类拔萃迥乎常人。

一天,孙况的老师、伊氏名儒,给学生讲孟子的“性本善” 经典名句。

孟子名轲,生于公元前372年,从年龄上看,他比荀子生年大了 59岁。当荀子少年入学时,孟子就成为当时的儒学大师,时代名流。

当老师把“人之初,性本善”的名言讲给学生们听时,学子们都说孟子说得对,讲得好,都说人性本善,皆说人性变坏,都是环境污染。孙况却说,人本性恶,人从娘胎里刚刚生出来,就很自私贪婪,就连父母刚给他买来的好吃好喝的东西,只要递到他手里,送到他口中,都是他的,连父母都要不回来,难能分享。要我说人性本恶,人要崇美向善,不是与生带来,必须经过后天改造、化育风骨,方能形成。一番高谈直惊得同学目瞪口呆,面面相觑,教书先生也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太阳出来又落山,四季轮回又一年。又是一天先生讲课,学生听课,这堂课讲的是圣人孔子的《论语·先进》与《论语·八佾》。先生通过讲解向学生们宣扬了“天命难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讲完课后,先生问弟子们可否听懂,学生们都异口同声说“晓得晓得”,只有小孙况默不作声,好像还在思考什么。这一切先生看在眼里有点纳闷,就提问小孙况“孙况,我刚才所讲,你可领会?”谁知这一次学堂上孙况又和先生唱起了反调。小孙况对先生说“先生,对孔圣人的教诲和您老的讲解,学生非但没学通弄懂,倒是越发糊涂迷惘起来。”

先生听罢一脸不高兴地说:“你糊涂的什么?迷惘何来?给先生讲来!”

小孙况恭恭敬敬给先生施过学生之礼后说:“老师,孔夫子的‘获罪于天,无所祷’,就是说得罪于天遭报应。既然是善恶自有善恶报,我听得糊涂弄不清。举例来说,圣帝尧王可谓是有道明君,在位五十年广施仁政德昭日月,可是他执政时天下不是十年九旱,就是洪涝滔天,可以说这老天是‘不为尧存’;大家都知道,夏桀是出了名的暴君,在位三十年,倒行逆施、横征暴敛、凶狠残暴、好色荒淫,可他在位时天下却风调雨顺无灾无荒,可以说这老天是‘不为桀亡’;孔子的学生颜回,是有名的七十二贤之首,可惜短命;鲁国的大恶人盗跖,心如蛇蝎、杀人如麻,却偏偏高寿。老师,您说这相信天命荒唐不荒唐?”

小孙况口若悬河说古论今,把孔夫子“获罪于天,无所祷”的天命观否定了个一塌糊涂,搞得教书先生一时也无言以对瞠目结舌。一个小毛孩子竟然颠覆圣人的学说,教书先生彻底恼怒了,散学之后决定找孙况的父母理论。

教书先生到了小孙况家找到孙况父母,告知情况后,孙晋怒火中烧,急忙叫来孙况给先生磕头认错。

小孙况见父亲大怒,赶忙依从伏地跪倒给老师磕头。

老师这时却不高兴地说:“好一个孙晋老弟,人人都说你教子甚严,今日一见果然不假。不过,不问青红皂白,就怒斥罚跪。如此看来,不仅我这个老师教不好孙况,你这个当父亲的也和我一样没有区别。把我的宝贝学生跪坏,你心不疼,我还心疼哩。孙况站起说话。”

孙晋不解地问:“先生何出此言?这孩子对老师大不敬,理应罚跪。”

老师一脸真诚地说:“孙况这孩子,我还是不教的好,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孙晋说:“师道尊严,尊师重傅,人之美德。玉不琢,不成器。学生不恭之处,打也打得,骂也骂得,敬请先生不可弃教于他。我要把这孩子交给先生,今后严教严管,我对先生绝无怨言。”

老师说:“孙晋兄弟,你错怪孩子了。不是我不想教他。实乃这孩子天资聪明、悟性极高,你不另请高明,只恐在我这等庸师门下,要误人子弟,误他前程了。”

孙晋:“先生乃伊氏大贤,况儿当以你为师为荣,岂有误人子弟之说。”

这时,孙晋夫人已将酒菜全部准备停当。小孙况斟满三杯酒,双手给先生捧上。

老师坦言道:“孙况,你我师徒一场,也算有师徒之缘。今日来就是要告知你的父母,你我师徒,也就到此为止了。”

孙况闻言色变,再次跪地说:“您老教给学生不少学问和做人道理,学生有您这样老师三生有幸,您老万勿弃教于我。”

老师长叹道:“你是个天才,却也是个实心眼的孩子,不明我意,为师怎能舍得你这个神童,只是你的学问见解已在我之上,需另觅高师,恕我不能误你学业长进。”

孙况说:“我学有长进,全凭恩师教诲点化。至今,羽毛未丰,老师忍心在学生雏鹰凌空时,幼翅折断吗?老师不答应我做你的学生,学生就长跪不起了。”

老师手捋美须,面露骄傲的微笑,亲手扶起孙况说:“好一个‘雏鹰凌空时幼翅折断’,孩子,你这样看得起老朽,如此高抬老朽,我还有何话可说,这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孺子可教也,孺子可教也。”

小孙况在伊氏故城安心求学,先生也恨不能将平生所学全部传授于他。如今凡读过初、高中的人们,大都读过荀子的《劝学篇》,而《劝学篇》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是荀子进取人生、锲而不舍的真实写照。他的“天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挑战了善恶相报的天命观,至今也不知还有谁人能够超越?

古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自古英杰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小孙况能否平静度过少年时代,且听下回分解。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73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