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张志义
编辑/制作/梁宝平
背景歌曲/大巴山的乡亲
演唱/宝鸡学兵合唱艺术团(二团)

图片:岁月留痕
1971年3月,我们学兵15连一路跋山涉水来到大巴山罗向崖,在这里安营扎寨修建襄渝铁路。初到此地,200多人的连队建造营房、搭锅砌灶、寻找水源、围砌茅厕都迫在眉睫,亟待解决。
作为后勤管理的我,上述任务自然是我的工作范围。之前,我虽在地方学校工作过但社交经验还尚属欠缺,来到这大山里两眼墨黑,困难重重。毛主席教导我们“走群众路线,有事同群众商量。”我便带领炊事班几名同志一同找驻地老乡打问到红星村三组组长王荣智家中,拜他为师、向他求教,让他帮我们出主意、选营房、伙房、茅厕地址。
王荣智组长家就住在罗向崖上面的山坡上,他对这一带的地势、水流走向了如指掌。他边说边比划着,班排、连部向上靠南,灶房靠北稍下一点,茅厕则再靠南往下安排一点。他说:这样安排,既安全又不互扰,便于生活,方便协调、管理。王组长办事麻利,说话干脆。
说到水源问题,他当即对我们说:“我给你们划定的灶房附近,有我们吃水、浇地两用的大水窖,这是政府帮我们用混凝土浇筑的,可溶纳十六七方水,大家的吃饭用水以及冼衣洗澡都没问题。”随后,他又风趣地说:“当然,大家也要节约用水呀。”我说:“你说得对,叮咛一下很重要。”
接着,他又再三强调:“我们这山高路险,走路不便,你们都来自城镇平原,一定要注意脚下安全!”他又说:“这汉江水,看着很平静,其实水深流急,人一旦掉下去就完了。这件事你一定要给大家反复讲,千万不可大意。”
第二天早饭后,王荣智又跑到连部找我并给我说:“我家屋子下面往北一点,有一个磨坊,要用的话你们随便使用,如果有同志的家属来连队的话,也可住用。不用给我再说了,你安排就是了!”一席话说得我心情激动,热泪盈眶。我说:“王组长,你太关心我们连队了。”他说:“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们这好多都还是娃娃,从城里来我们这穷山沟修公路、建铁路,给我们造福,我们当地人感激都来不及!不用再说了,说了我们心里也难受。”说完,他便转身走了。
我回到连队的临时帐篷,把王组长对我们连安排的设想意见和建议汇报给董连长和田指导员,他俩哈哈一笑,说:“谢谢你及时认识了王组长,人家是当地人,情况熟,就这么办!”随后,全连上下立即动手建营房、搭伙房、盖茅厕,整体有效地运转起来。
时光荏苒,很快到了阴历四月天。陕南这地方,豌豆成熟了(这里沒人种小麦)。一天,我在山坡上转悠,想给伙房找点柴火和蔬菜源。忽然抬头向东望去,发现王组长家附近的农田变黄,走近一看是豌豆地。我立即找到王组长问他如何收割?他不好意思地说:“不忙不忙!”我说:“不收,豌豆就炸落了。”
随后,我带领炊事班和其他班当天休息的战友去帮助王组长收豌豆。毕竟是山坡地土质差、缺肥、也种的稀,二亩多地仅用两个多小时的功夫我们便收完了,并帮忙运回至指定场里。王组长很高兴反复地说:“谢谢大家,沒啥报答大家,请你们喝些茶水先解解渴。对!还有砸好的核桃仁。”
那个时候我们刚开始施工,炊事班也刚步入正轨,什么都缺。一天,王组长给我们送来一筐青菜,有豆角、萝卜、大葱等。我要付款,他说:“不要钱,这是我家房前屋后种的,送给大家尝个鲜,咱是一家人嘛!”
记得六月的一天早饭后,王荣智组长来连队给我说:“司务长,我到你们伙房看了一下,你们缺柴烧了。这么办,我们后山顶有一片需要更新的小树林,你们派人我给你们取五把砍刀。但要注意,一是不要砍伤了腿;二是砍树一定要削个马耳子有利于树的再生。”随后,我便带领十多个战士上山砍柴。胳膊衬粗的树枝几刀就是一颗树。大约两个小时,我们便完成任务。战友们肩扛着柴禾一路夸赞“王组长,真是雪中送炭啊!”
事后,我才方知那片小树林是王组长自家的自留山林。
转眼又是七月,陕南突降暴雨,女子82连丁萍、马鸿燕为抢救解放军和国家财产而壮烈牺牲。我们这里虽沒有发生险情,但山洪很大,由于有王组长的精心规划,我们连队在那场暴雨中有惊无险,平安无事。
暴雨之后,王组长又来连队看望大家,问长问短,无微不至,大家很受感动。一天,我和炊事班长遛弯转悠,看到王组长家的玉米虽长势良好,但经雨淋以后大都倒在地里,地边的石塄也被洪水冲垮,土地亦流失不少。
回连队我与连长、指导员商量即派出10多个战士前去帮助将冲垮石塄重新垒好,把流失的土地重新垫好,把倒伏的玉米扶立起来。完工后正当大家返回,王组长双手端着一大盘热乎乎的煎饼硬递给每人一个。
交往见真心,时光炼真情。自1971年3月至10月下旬,我们连队的干部、战士,在和罗向崖红星村三组老乡、尤其和王荣智组长交往中,结下了这鱼水之情。如今,时光虽已流逝半个世纪,但我们之间的友情并沒有因时间流逝而磨灭。
这次,我连战友重返大巴山——罗向崖驻地,又见到了当年的红星三组王荣智组长。当大伙看到李涛、张锐锋和王组长相拥的视频录像时,急得我对着手机大喊!当我获得到王组长电话号码便迫不及待地与他通话。一次通话,我和王组长几次激动,咽哽……
这般情谊,我今生怎能够忘记!大巴山的乡亲,我爱您!
(注:此标题系编者所加。)

宝鸡学兵合唱艺术团赴安康旬阳蜀河镇,为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演出。图为:演出现场录拍。

行进在云雾飘渺的巴山道上,我仰望大巴山,高耸的群山,像一组组气势恢宏、气象万千的英雄群雕,矗立在天地之间!

我不止一次走进大巴山,我喜欢山里的春天漫山遍野盛开的杜鹃,喜欢秋叶飘飞的青冈林和枫树林。

梁宝平小传
属马,性情中人,从事过三年襄渝铁路建设、四十二年人民公仆工作。爱好:藏书、阅读、写作、旅游、摄影、中医药研究,太极柔力球健身。个性:随和、随缘、随便。品行:为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需要我的人而活着。格言:工作越忙越好,生活越简单越好,精神越丰富越好。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73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