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400字!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400字!

2001年底从部队退役返乡时,我依然要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艰苦跋涉,才能回到成长过程中有太多苦难记忆的小山村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陇那村,除了能和父母亲人团聚而带来的喜悦外,我没有太多的兴奋。

确实,没有什么能够让我能够兴奋起来——五年之前(即1996年)参军入伍的时候,回头和亲人们告别,入眼的却是一片萧条的景象,横七竖八散落着的干栏式民房,至少一半的房屋,因为年久失修,房顶上的瓦片残破而多处滑落,那么地刺眼……无论是人居环境还是自然环境,“贫穷、落后”等这些不太好的字眼仍然是当年我离开时小山村撕不掉的标签,让我对离开有一种“解脱”的释然,而且内心也不打算对这种“忘本”表示忏悔。

所以五年之后的退役返乡,看到这个养育我的小山村几乎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忽然间成了我既嫌弃她又试图要去改变她的一个原点,不禁黯然神伤起来。也许是有过当了两年工人和在部队服役五年的经历,而且是在部队时参加九八年长江大抗洪火线入党,加上自认为有点文化(高中毕业),如果有意留在村里做事,在当时而言确实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心情趋于平复后,我便和已经当了十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父亲做了一次促膝长谈,大意是打算让父亲带一带我,好在日后可以接替他。但父亲反对我的想法,而且态度非常坚决,他当时清晰地给我传达了为何反对我留在村里的三层意思,一要避嫌,二是认为我有更大的成长空间,不应该窝在村子里守着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的那一亩三分地,三则希望我将来有能力担起更大的责任之后再反哺家乡。

“你要记住你是一名党员,就该要有党员的样子”。父亲那时候对我说的这一句话,也成为我后来自强不息,不懈奋斗之写照的最有分量的注脚。

我只能改变原来的想法——或者换成另一种更能自我安慰的说法:我应该坚定地去实现早些年给自己定下的“走出大山干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梦想。

过完2002年春节后不久,在父亲有所期待的神情里,在母亲有些失落的目光中,我背起简单的行囊,以比当年入伍时更为坚毅的步伐,再次离开小山村。

在我离开的时候,正是一个充满着希望的春季,在我们那里几乎可以成为贬义词的“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周遭,本该是万物复苏,枝芽吐绿、满眼苍翠,但眼下却是满山裸露的黑色石头,稀疏几棵长在悬崖峭壁上因为人无法攀爬而没有被砍伐的老树,在乍暖还寒的季节里,正努力地挣扎着长出一些新的枝叶,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但也显得那么的突兀和无助。

走到半山腰的村口,回望整个村子,依旧是那么满目疮痍,偶尔一两户人家还有炊烟,却让整个村子看起来更加地奄奄一息。我那时候想,既然暂时无力亲自去改变这个养育我的地方,那就出去闯一闯,先努力去改变自己吧。

从村里到作登瑶族乡乡政府所在地的12公里山路,我这次步行的用时也似乎比往日快了些,也许是带了点“逃离”的意味吧,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绝。

而故乡的巨大变化,恰好也从我离开的那一年开始。

6月,百色撤地设市,父亲居然跑到乡政府所在地,花钱在私人电话那里给我打了一通长途电话(那时候打长途电话话费还比较贵),聊上近半小时,语气里满是兴奋,他相信这样的一种变化,也会给村里带来改变,还憧憬着当时在大山外面早已不是新鲜事的“通路通电通水”种种场景,而且他还跟我说,他也正在培养一个年富力强的接班人,他打算完成村里“三通”等基础建设后,把接力棒交给年轻人继续带领乡亲们走出困境、脱贫致富。

我明显感觉到父亲在电话的那头眉飞色舞的样子,也听出了父亲希望我能够找机会经常回去看看家乡的变化。而我在电话的这头,内心既兴奋又夹杂着些许的困顿:快要到卸任年龄的父亲还有能力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带领父老乡亲们做出那么大的改变吗?而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那时候的我,正为自己能够在东莞这个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站稳脚跟而不断地努力拼搏着,也没有太多的心思放在家乡有无改变,变化大或小等这些上面,甚至连父亲在当年年底卸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事情,也是在春节期间通了电话才知晓。接下来的几年,因为工作太忙,加上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我一直都没有能够回家,好在电话联络方便了,经常能够和父母亲通通话,聊聊亲情,也顺便了解村里的点滴变化。也得知父亲在退休后不久又被返聘回到村委工作了好几年,继续为小山村的改变发挥余热。

再一个五年之后的2006年,我又再次返乡,这次是带着未婚妻回来办婚礼。虽然从乡政府所在地到村里的简易公路中间有不少路段的路面还是铺着拳头大小的石块,而且也仅仅适合一辆车通行,行车一路颠簸,但我们不再需要步行回村里,对我而言喜悦心情自然一路随行。

通了公路,村里的各种改变随处可见:村里全是水泥硬化道路,不再是下雨后变得泥泞不堪的土路无处下脚了;电线杆竖起来了,家里用上各种电器了,不再砍伐山上的树木烧柴做饭,绿意多了起来;很多干栏式的老房子已拆除重建,成了一栋栋砖结构的小楼房,房前屋后干干净净,有的还种上了供观赏的各种花和绿植,户户通上自来水……这些明显的变化,和我五年前离开时留存在脑海里的那些印记对比起来几乎是翻天覆地,让我倍感惊讶。

在特定的场景里,哪怕只是短暂的停留,也会变成长久的记忆。村里的变化虽然巨大而明显,但也有着不少无法在短期内克服的各种短板,比如青壮年长期在外打工,家里只剩老人小孩,孩子的教育有所缺失;部分土地丢荒无人耕种、没有任何产业支撑造成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容村貌有待改善,乡风文明有待提升等等,不一而足。父亲说,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也许要等着年轻一代以及我们这些在外有着更高眼界和更先进思想的乡贤带带头,尽尽力……

在离开小山村第三个五年,也就是2011年,为了方便小孩上学,我把户口从村里迁到了东莞。在某种意义上,小山村从此变成了“故乡”,但乡情依旧如常,没有丝毫改变。也在这一年,已经在东莞站稳脚跟的我怀着反哺之心,本着“扶贫先扶智”的理念,亲自带着东莞公益慈善组织的一帮爱心人士回到田东县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多年来已经资助了数百名家庭困难学生,其中包括十几名村里的学生。同时也给村里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过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用实际行动去实现父亲当初所期待的等我有能力了“担当起更大的责任”的愿望。

当初因为嫌弃贫穷落后而“逃离”大山,如今却乐此不疲地走进大山,因为每走一趟,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当我又一次前往某所学校发放助学金看到师生们自发在校门口列队迎候时充满着期待的眼神,当我离开村子时被提早跑到村口守候着的孩子拦下并往我车里塞新采摘的玉米或者新挖的红薯时他们那种无法拒绝时的执拗,当某个得到资助的高三学生告诉我们说被某某大学录取时的兴奋……这些都总能击中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感动着、喜悦着、幸福着。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一直看到在大山里留守着的父老乡亲们,在国家好政策的指引下,在各级政府大力帮扶下,为早日脱贫致富而持续努力着,一点一点改变,一天一天改变,内心有太多的欣慰。而多数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也敢于直面诸多的现实挑战,以不服输的拼劲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一步一个脚印,用坚持不懈淬炼坚强的意志,用努力奋斗打磨梦想的光芒,真正地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也一直让自己的表现出如父亲所期望的“党员的样子”,成就了如今一个全新的自己——集“作家、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最美退役军人、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于一身!

近年来,我几乎每年都会自驾返乡,一方面带着爱心人士跟我一起去助学,另一方面利用这个机会回到村里看望年迈的父母聊家常,拜亲访友叙叙旧,也顺便直观感受我生活过的小山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通往村里的砂石土路已经变成了比以前宽阔又平坦的水泥路,车子开上去平稳顺畅。沿路那些山头上的树木也变得更加郁郁葱葱,不时听到各种鸟叫,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回到村里时发现,印记里常年断水的两处山泉如今从半山腰上倾泻而下,犹如一个壮汉肩膀上挂着的白毛巾;村中大道修得笔直又宽阔,道路的两旁,不仅有排水沟,还种上了各种花草树木,也立起了一排排的太阳能路灯杆;家家户户都变成白墙黛瓦,房前屋后焕然一新,整洁干净;漂亮的村部大楼,满面笑容又带着自信的年轻村干部……一切都变得耳目一新,变化之大,让我不禁感叹。

二十年时光一晃而过,我从一个离开时的青年小伙变成了中年油腻大叔,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山村,也从昔日贫穷落后变成如今幸福宜居的美丽乡村。纵然相距千里,但隔不断也冲不淡我一直以来厚植心底那份浓郁的乡情,我甘心慢慢变老,更相信小山村越变越好。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听到窗外不远处居然应景式地飘来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故乡的云》——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我不禁潸然泪下!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会落叶归根,回到我曾经养育过还我被我嫌弃,如今却是时常牵念惦记的小山村,全身心地去感受她的所有美好。

2022年4月23日写于东莞

本文获“回望撤地设市20周年·凝心聚力建设新百色”庆祝百色撤地设市20周年主题征文散文类三等奖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73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