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方法的一些思考和见解

学习这个事情,几乎可以说伴随大家一生的事情。小学好好学习,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初中。初中好好学习,是为了考一个好的高中。高中好好学习,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等等。我们每个人可以说,至少在学校就有16年的学习生涯。但是我们每个人在埋头苦学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思考过,是不是自己在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涯中因为使用错误的学习方法而不自知,那么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解答那些在学习生涯中犯过的错误或者对学习思维的一些错误理解。

学习的成功=好的学习方法+努力。但是我们过去尝尝直接忽略了学习方法,变成了直接讲成绩好=努力。潜意识以为只要头悬梁,锥刺股,或者说如同苦行僧一样,除了学习以外,其他都不会。这就是错误的,我们都听过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想要去南方,结果却一直向北走,你再付出努力,也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很多家长一看孩子成绩不好,就认为小孩没有用功,然后就着急花钱补课,钱花了不少,最后成绩也没有上去。包括笔者这些年也见过很多例子,很多人好像很用功,天天做题,学到很晚,但是就是成绩差,跟不上。有些时候我们也听过这样的例子,某某学霸好像周末也会玩游戏,每天也不熬夜,按时休息,但是成绩也很好。很多人就把他归结为孩子聪明,其实说聪明,对也不对。说不对,这种聪明不是指IQ高,学习还没有到拼IQ的时候。说对,是因为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人家知道怎么学是正确的方法,学起来事半功倍,这也可以说的上聪明。所以说成绩好,不能单纯变成学习时间的比拼,它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东西,成绩不好=不听课,不做作业 成绩好,学的好,就是时间花的多。而学习方法重要性,随着学习生涯的提升,其实是越发重要的。如果说小学的知识,只要学了就会,不学就不会这么简单。到了初高中,尤其是高中,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其实是想要努力,但是成绩也不好。我们有时候也见过这样的例子,很多人小的时候成绩好,到了高中成绩就不行了,都是因为输在了学习方法上面。有的是因为过去的学习方法不再跟不上高年级的学习,有的是其实早年在老师和家长要求下用了一些好的方法而不自知,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可能就把他丢掉了。

那么刚才讲了一大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包括我们在这些年也看过很多好的学习方法,但是有时候自己用就感觉不灵了。就是因为我们光看到了怎么做,但是他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我们却不清楚,这样的话我们也只是学个皮毛,所谓东施效颦,没有学到本质。或者只是单纯用到其中几个,没有形成体系,也就感受不到作用,最终也就放弃了。而笔者前段时间研究了很多高考状元的分享的经验,包括结合世界上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在下面给大家讲讲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所谓好的学习方法,归根结底,万法归一,就是主动学习+思维导图(知识体系,知识树)+费曼学习方法+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几乎所有的高考状元,他们分享的经验和方法,都是来自于上述这几点。而这几点是什么意思,到底该怎么用,下面我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主动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在学习一个知识,永远不要坐着等着别人来教,而是自己主动先去学习,把能理解的理解,把能记住的记住。怎么记我在下面再讲。很多人学习上有个误区,我来学校不就是来学习的吗,我都会了还要你老师来教什么吗?有这种错误想法的人,就会有两种表现,一是完全等着老师来教,自己从来不去学。二是自己或许已经提前学过,老师讲的时候就不去听了。这都是错误的,首先说第一种,来学校的确是来学习的,可是谁说学习的形式就是老师来教,你来听呢。当你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以后,这就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我们老说填鸭式教育不好,就是这个意思。这种就变成了一种思维和知识上的碰撞。老师授课是学习,互相讨论,思维碰撞也是学习,这也是学习。如果把学习理解为授课式学习,那就太狭义了。而当你已经掌握了知识再去学习的时候,当你觉得可以听懂他讲授的所有知识,你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听课也会集中。关于第二种,其实也就是下面我要说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识只学一遍,是远远不够,至少应该是三遍。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其实这也是很多学霸所强调的预习。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在初高中想要不靠老师,就全学会,理解,这应该不现实。所以我们一般可能对新知识只能理解70%,有30%是不懂得。对于已经会的70%,我们要做到理解并记忆,剩下的30%就是等老师给我们讲解的重点。

思维导图(知识系统,知识树):在讲这个方法之前,我先讲一下很多人对于理科的学习,其实一开始方法就是错误的。我们过去总是说理科的学习,是讲逻辑的,学习的时候不能死记硬背,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我们的本意是好的,可是殊不知很多学生因此造成了错误的理解。不要死记硬背,是说知识不仅要背会,还要能理解。很多人误以为就是不要背,只要理解就行了。这其实就是造成很多人错误的学习方式。光背不理解,我们的确没有办法去很好的用它,可是光理解不背,我们对这个知识点记忆不深,就很难想到去用到他。所以很多人只是匆匆看一遍知识点,觉得理解了,然后就开始做题了,然后一边做题一边翻书,简单题可能还能做出来,难题就做不出来了。这里面我们难题做不出来,我们很多人都以为说是我基础都掌握了,只是我题练的少,就开始大搞题海战术了,最后发现刷了很多题,还是提高的很慢,就把问题归结于自己领悟的慢,或者学不会。其实就是方法错了,连知识点都没有记忆下来,就开始刷题,这就是大错特错的。所以说理科的学习,不是说不用记,而是不仅要记忆,还要能理解。做到这一步以后,在做题才有意义。而记忆的方法,就是我说的思维导图方式,过去我们对知识点的学习都是线性的,类似于第一个知识点,第二个知识点….这种方式。这种方式知识在脑海中就都是零散的,做简单题因为它只考查单一的知识点,我们尚且能应付。而难题其实都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察,我们没有将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建立成知识体系,所以很难去很好的运用知识。而思维导图的方式,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下它的画法,我个人理解,知识是通过关键字之间,不停的建立连接。知识内部建立连接,新知识与旧的知识建立连接。最终知识变成了一张网,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快我们的知识的记忆,并且可以找到知识的联系。只有做到这一步,我们再去做题,才能不断发现这张网中的漏洞,查漏补缺。这也是有些方法让大家建立知识体系,以及要先复习再做作业的用意。建立知识体系不是简单抄目录。类似于

1.

1.1这种关系.而是把知识变成一张网。先复习再做作业,也是一样,只有知识点都烂熟于心,才能起到巩固和查漏补缺的作用,发现自己薄弱点或者理解错误的地方。很多人知识点就看了一遍,记住几个关键字,然后一边刷题,一边做作业,把刷题变成了对知识点的学习,这就手本末倒置,大错特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做了很多题都没有效果的因。

费曼学习法:当一个知识点,你可以给别人讲出来以后,并且别人能够听懂的时候,这个知识才能算掌握。我们常常以为费曼定理一定是要给别人讲,这就没有学到费曼定理的精髓。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其实就是复述,或者默写。但是这里面对于我们不需要一字不差的复述,在记忆的时候我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辅助记忆,然后我们在不看书的情况下,把这部分知识点要复述出来,甚至自己模拟自己是一个老师,给一个不存在的学生来讲课一般。做题也是一样,学过的例题,还有做错的题目要能自己再做出来,还能搞清楚它涉及到的考点。在学习生涯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说要抓住基础。我们常常以为抓住基础,就是会做基础题,这个想法就是错的。掌握基础不是仅仅只是把基础题做出来,而是要把基础能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复述出来才行。因此对于学过的知识点要进行复述,对于做过的例题和错题,要能讲清楚到底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很多时候,我们简单题能做对,就误以为自己基础掌握没有问题,难题做不出来只是自己练的少,然后疯狂练了大量的题,结果成绩还是没有起伏,最终归结于自己天赋不行。其实还是知识的掌握不够,只有掌握到能够复述,烂熟于心,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这个时候再去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再不断梳理自己的知识点,才能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于我们要学的知识要及时进行复习,因为知识只学一次是不够,至少要学三遍。对于当天学过的知识,要进行复习一次,在掌握了以后,再进行写作业。周末的时候,不要把时间全用来补课,如果时间全用在补课,其实还只是外界的输入,本身补课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还要用来写作业,可能就没有时间和动力进行每周的复盘学习。而且知识的学习,第一次记忆和理解所需要的时间最长,随着越来越熟悉,用来再熟悉一次花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而且知识点学习和例题的回顾,随着学习的重复,可能理解和认知还会不断加深。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正是如此。因此学过的知识,每天复习一次,每周也要复习一次,每月对当月还要复习一次。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花时间去复习知识,看似占用了写作业的时间,但是当对知识已经掌握的炉火纯青之后,其实写作业的或者做题的效率很快的。

我想以游戏做个比喻,游戏这个东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他的本质,为什么很多人有打游戏可以一直不吃不喝,怎么感觉很少有人学习可以这么专注呢,凡是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不需要别人催促就像主动做的,都是这件事情可以做到不断带来正向反馈,和成就感的东西,才能让你热爱下去。只不过游戏人家做的时候已经把这个套路研究明白了,他会一直引导你,学习是需要自己摸索的。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就好比是游戏的个人技能。做题考试就跟打怪一样。首先游戏中要做的就是要提升自己的技能,这就好比我们学知识,要提高自己的知识的熟悉程度。如果说玩一个游戏,我们连自己的技能都记不住,还得边打查怎么用,打打小怪可能勉强还可以,这就是一些简单题。但是面对boss肯定就跪了,只有你能把自己的技能都烂熟于心,什么cd冷却都算明白,才能打出好的操作。这就跟做难题是一样的,难题就是多个知识点混在一起的,没有足够的熟悉,你很难很好的运用去解题。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73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