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说到写材料,职场上许多人都会将其与“苦差事”“费脑筋”联系在一起。
在职场上,许多人都不愿写材料,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有的人甚至说:“叫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叫我写材料”,这是职场上许多人的真实心理。
然而,跑跑腿、动动嘴的事谁都能干,但是材料并不是谁都能写的,能写材料的人更有发展前途,成长进步也会更快。
其实,会写材料的人,通过写材料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字表达、分析判断、归纳提炼、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进而为自身快速成长进步赢得更多的机会。
试想一下,一个确实有才能的人,如果在别人面前说自己有多么多么的能干,那么别人肯定不爱听,甚至会觉得他太自熬,不够谦虚,不够低调,容易遭人嫉妒、嫌弃;如果会写材料,写的材料发表或者获奖了,不小心被别人看到,别人就会觉得这个人真的有两下子,别人也会认为写材料很辛苦,这样就不易遭人嫉妒、嫌弃,甚至还可能让人产生敬佩的感觉。

下面,我就用我的亲身经历来证明:学会写材料,能够让自己快速进步又不遭人嫌!
01
我写材料经历的三个阶段:模仿阶段、借鉴阶段、创新阶段
我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可以说我学的数学专业与写材料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可是因为从事共青团工作的缘故,才使我这个1979年高考语文成绩不及格的人,慢慢地与写材料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学会写材料也经历了从模仿到借鉴再到创新这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模仿。我于1984年6月担任明溪一中团委书记,一开始也不知道如何写理论研讨文章。1985年,三明团市委学校部下发了关于召开三明市中学共青团工作理论研讨会的通知,我就找了一篇有关在中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理论研讨文章来模仿(也就是只参考一篇文章),撰写了一篇题为《浅谈在中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理论研讨文章,去参加这次全市中学共青团工作理论研讨会。

第二个阶段:借鉴。1986年,三明团市委学校部又下发了关于召开三明市中学共青团工作理论研讨会的通知,我想这次不能再只模仿一篇文章来写理论研讨文章了,于是我就找了多篇文章来借鉴(也就是参考多篇文章),撰写了一篇题为《新时期中学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立体化初探》的理论研讨文章,去参加这次全市中学共青团工作理论研讨会。

第三个阶段:创新。1987年,三明团市委学校部再次下发了关于召开三明市中学共青团工作理论研讨会的通知,我想这次不能再模仿、再借鉴了,而应该以创新(也就是既参考别人写这类文章的框架,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的方式来写调研文章,于是,我就结合我们明溪一中团委开展的专题系列教育的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一篇题为《积极探索专题系列教育 努力塑造“四有”新人》的调研文章,去参加这次全市中学共青团工作理论研讨会。

1986年以来,我们明溪一中团委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学英雄、树理想、见行动”为主题的理想系列教育活动、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为主题的法制系列教育活动、以“未来建设者在行动”为主题的实践系列教育活动。三明团市委认为我们明溪一中团委开展专题系列教育活动的做法有特色,值得其他中学团委学习借鉴,因此决定1988年三明市中学共青团工作理论研讨会在明溪县召开,并推广我们明溪一中团委开展专题系列教育活动的经验做法。为此,我对我们明溪一中团委几年来开展专题系列教育活动的做法进行了认真总结提炼,撰写了题为《关于开展专题系列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关于开展专题系列教育活动的思考》这两篇调研文章,并在这次全市中学共青团工作理论研讨会上作了重点交流发言,得到了与会团省委学校部部长等领导和同行的好评。

通过这些年从模仿到借鉴再到创新这三个阶段的写材料实践的磨炼,我的写材料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又先后撰写了题为《来自中学少先队工作的报告》《当代中学生心态》《来自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报告》等调研文章,并在全省共青团工作有关理论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并获奖,其中《当代中学生心态》这篇调研文章还发表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中国教育学刊》1991年第4期上。
团省委、团市委组织召开的各类理论研讨会,对我提高写材料水平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团省委、团市委组织召开的各类理论研讨会,就没有我写材料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未完待续)

今天发布的是我撰写的“做人做事智慧?”系列文章的第236篇,欢迎关注、点赞、评论,“多思多想”将与您分享更多的做人做事方面的人生感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73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