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巨宏
学写说明文时,请你制订一份观察计划,随时记下观察的内容,看看记下的内容是否突出了事物的某些特征。可以选择几种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先找出它们各自不同的独有特征,然后归纳出这些事物的共同特征。试着向别人介绍你喜爱的一种野生动物,先用平实的语言介绍它的形体和生活习性等,然后改用生动的语言说说它在生活中有趣的一些现象。
下面举几篇例文,供学习体会。
习作示例1
我们的教室
何建平
当你走进我们的教室,就能看见北面有一排教室。从本往东走,第三间就是我们二(三)班的教室。
这是一间很普通的教室。它座北朝南,长约九米,宽约六米。
当你踏进这间教室时,东面墙上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块乌黑发亮的黑板,每天,老师利用它给我们传播知识。日久天长,它身上出现了道道“伤痕”,这也是老师辛勤耕耘留下的印迹。黑板上方贴着“全面贯彻方针,争创先进班级”的横标,正是这条横标,增强了我们的集体荣誉感,鞭策着我们奋进。黑板右上方是《作息时间表》和《功课表》,别小看这两张表,作用大着呢!有了它,同学们上课、休息才有条不紊。
北面墙上的三个窗户,尽管没有明亮的玻璃,就连窗棂垢油漆也脱落了,但它对通风透气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中间那个窗户的两旁贴着名人名言,每当你受到挫折而气馁时,“失败是向新的灿烂的理想之路上起步”会给你信心和力量,使你重新振作起来,继续拼搏下去。当你骄傲时,“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令你受到无形的鞭策和鼓舞。
西面墙上是“学习园地”,上面贴着同学们的习作,其中还不乏小“画家”的作品。课后同学们会到这里鉴赏、评论,从中吸取精华,取长补短。这里仅使我们在实践中运用了学得的知识,而且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
教室顶部的两个“人”字形架梁上分别挂着两根日光灯和一台电扇。每天早晚自习,日光灯就发出明亮的光,为我们照明。你别看吊扇总默默不语,可一到夏天,它就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为同学们驱赶蚊虫,消除炎热。干净的水泥地面上整齐地摆着四排绿漆桌椅,中间四张,两旁两张,之所以这样摆设,是为了出入方便。
这就是我们的教室,你别看它这样普通,可就是从这普通的教室里,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我爱我的教室,我将在这普通的教室里更好的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短评
说明文最要紧的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这篇说明文抓住了教室的“普通”做文章,对教室的式样,内部陈设,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介绍,而且也说明了它的作用,最后还写了作息无比喜爱之情。
习作示例2
司 马 村
陈晓波
巍巍东山脚下,有一个景致宜人的山村,人称“忘忧国”。这就是司马村。
司马村的美,在水,在桥,在竹。
环绕着司马村的是一条小河,叫司马河。河里的水,既清且静,还甜。它宛如一条玉带,缠绕着竹林,闪烁着粼光,流过田间。在河边信步,但见河里,黛绿色的水草清晰可见,长满苔藓的青石和各种类型的鹅卵石历历在目,水中游鱼可数。有的停在青石旁,有的躲在藻丛中,有的呆着一动不动,有的相对而视像在窃窃私语。稍顷,它们又忽悠忽悠地摇着尾巴,欢快地向远处游去。你看它们多么怡然自得啊!司马河水势平缓,长流不息,河面倒映着两岸碧绿的翠竹,蔚蓝天空那宽厚的笑脸在河面上也显而易见。陶醉其间的白鹅忽而奋翅击水,引颈高歌,惊起群群野鸭,更为司马河添了不少生趣。司马河是由许许多多的山泉、溪流洪而成的。你若喝上一口这河里的水,细细品味,就会感到河水清凉清凉、甜馨,沁人心脾,使人久久难忘。
司马河上,有一座很大很奇的石拱桥,相传由清代工匠司马悦主持建造,故名司马桥。它是沟通河东西两岸的交通要道,司马桥修建于清代光绪年间,长50米,宽11米,由四孔三墩组成。桥拱呈圆弧形,跨度较大。桥孔的正中镶嵌着一面直径达40厘米的圆形镜子,镜面由纯铜磨制而成,不仅能照出人影,每到黑夜还会发出奇特的光,为夜行的小船点上一盏神秘的航灯。桥面由200余块长2米、宽1米的大古板铺砌,相连处衔接十分紧密,真是天衣无缝。这些古板每块重约半吨,在当时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情况下,要凌空建成这座石桥是十分不易的事,但我们的先辈却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建成了这座桥,并且还留下了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在桥的两侧石栏上,对称地雕着6条形态相同、栩栩如生的飞龙。它们挺着身子,舞动利爪好似即将乘风破浪,去驱妖除魔。
河岸茂林修竹,一片生机,似乎整个司马村都是由绿色点缀着。这里竹的种类繁多,瘦竹、慈竹、斑竹、水竹、墨竹、金竹……应有尽有。竹林中有几百根高大的瘦竹,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是这个竹族中的老一辈。它们躯干呈黛色,并夹着棕色的斑点,显得十分苍老,但仍吐出新叶。瘦竹的根尤其特别,有的深深地扎入沃土,有的露出地面,彼此盘根错节。每到春天破土而出的竹笋参差不齐,像直立待发的火箭。成竹高达20米,粗壮挺拔,郁郁葱葱。其余的竹也各具情态。有的俊俏挺拔,精神抖擞,有的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在山上俯瞰,层层绿荫笼罩司马村,整个村子显得格外典雅、秀丽,春意盎然。
司马村的美真使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人若置身其中,则会将忧愁烦恼忘记得一干二净。
司马村真不愧“忘忧国”的雅号。
短评
作者以空间顺序对司马村的自然风光进行说明,突出介绍该村的美“在水,在桥,在竹”的特征。文章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环环相扣,脉络明晰。在说明中运用描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表现景物的特点,给读者美的感受,是本文的又一特色。
习作示例3
蜘 蛛
莫苟
蜘蛛,这可怜的小生灵,当它被母亲产入丝囊,还是卵时,就失去了妈妈。但是,人们并未因此而屿它,相反,对它那黑黑的丑态,感到恐惧和厌恶。房前屋后的蛛网,标志着不讲卫生;舞台上蛛网的出现,则又象征着环境的凄凉。总之,蜘蛛在人们心目中,是不祥之物。
然而,这是不公平的。
蜘蛛不是昆虫。它经过蜕皮逐渐长大,隶属于蜘蛛目。其近亲有蟹、大螯虾、小蝼蛄、蝎子,以及盲蛛等。它的身体主要分两部分:胸和腹。体外有一些硬皮包裹着。没有翅膀和触角。一般有八只以上的眼睛(通常是八只单眼)。没有嚼颚,但有一对尖牙,用作榨取捕获物的液汁。
蜘蛛的腹部通常有产个喷丝口,丝来自蜘蛛腹内的腺。
蜘蛛喷出的丝是很细很细的。粗仅0.016毫米,但,它又是由数十根细丝拼成的,既不怕水,又不受温度、温度影响。所以,蛛丝成了现代光学仪器中不可替代的描准线。
有的国家,还把蛛丝编成闪闪发光的窗帘、台布。
目前,蜘蛛除了养育个别种类供药用外,还可作为机械设计的“生物原型”供研究和模仿。因为,生物学家发现蜘蛛的八条灵活自如的腿中是没有肌肉的,它的运动完全靠腿内的液体压力变化来支配。这就启示人们去研究新型的液压传动的机械装置。
蜘蛛不仅在人类的科学研究方面具有着重大价值。而且在人类的清洁方面也做了巨大贡献。
蜘蛛结网,是为了捕获食物。它不论在任何地方结丝张网,都会捕到大量昆虫。在它们所捕获的食物中大多数为害虫,诸如:苍蝇、蚊子等等。这使我们不能不承认它的确是人类消灭害虫的好帮手。
蜘蛛在捕捉害虫之前,先织好网,并把最后一根丝连在身上,作为通向网的桥梁。然后爬到附近藏起来(通常在树叶底下)。当连着网的那根丝被拽动时,蜘蛛便知道有“活点心送上门来。许多蜘蛛是呆在网内等着猎物的。一旦猎物被抓住,蜘蛛就用丝缠住它,再用尖齿将它麻醉。然后吸吮它的夜汁,或留着作为下一餐的食物。每次抓到猎物,网就要受到损坏,必须加紧修补。因此,蜘蛛几乎每天都在织新网。
可是,人们并不理解它的辛勤劳动。而是对它的出现吓了一跳,对它刚付出巨大代价的艺术杰作却感到龌龊。于是,这个小生灵就因为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相貌丑陋而蒙受着不白之冤。
然而,我却被它那种不屈的性格所倾倒;更为它那种那种虽不为人所理解,却从不生气、申辩,仍然执著地工作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短评
正如小作者所说,“蜘蛛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不祥之物”,可实际上,蜘蛛在很多方面是有益,是可以利用的。于是,针对人们错误认识中,小作者将说明的重点放在了介绍有益方面。正因为小作者介绍的内容有针对性,所以短短的一篇文章就为蜘蛛洗去了不白之冤。人们读了这篇说明文一定会对蜘蛛有新的认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7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