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母老师在我们小时候就教育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
比如当科学家、医生、解放军等等。
但大多数人要么没有理想,要么有了理想,等长大后却没有向那方面发展。
比如著名影星赵丽颖本打算当空姐,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演员。

赵丽颖
只有极少数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比如茅以升立志造桥,孙中山立志干大事等。

茅以升

孙中山
不过,许多人虽然没有树立远大理想,但也取得不朽的成绩。
比如成龙小时候读书不行,被退学,后来被送到戏剧班学习,终于使他成长为一代国际巨星。

成龙
既然没有理想也可能成功,那么,是有理想好呢,还是没有理想好呢?
马云说: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马云
但问题是没有理想,也可能取得成功。
要回答有理想好还是没有理想好,我们必须首先来讨论一下什么是理想。
理想就是目标。
如果我们人生有一个目标,那么我们奋斗就有了方向。
但问题是如果我们的理想不切实际,那么,我们就永远不能成功。
比如杨致远,当年搞互联网时,马云问他:你究竟要干什么?

杨致远
杨致远说:我什么都干。
马云说:什么都干,可能什么都干不好。
果然,后来杨致远被从雅虎CEO的位置上赶了下来。
有的时候,与其有满腹不切实际的空想,不如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比如许家印,当年在房地产公司工作,他为公司创造了大量价值,可工资却仍只有几百。

许家印
他提出加薪被拒,一气之下辞职创业,后来成为中国首富。
按他的说法,如果当年公司将工资加到十万,他就不会出来创业。
也就是说,他当年并没有多么远大的理想,只是想生活得好一点。
毛主席曾对警卫说:我只想当一个教书先生,没想到最后却成为了共产党的主席。

毛泽东
但如果我们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理想,那么,我们成功几率就会加倍。
比如马云,他立志要打造一个超越美国公司的互联网公司,后来果然十多年的时间就梦想成真。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
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第一,理想要切合实际,不要异想天开。
比如我要一年超越阿里巴巴、我要十年之内成为万亿富翁,这就是不切实际的理想,莫说一年、十年,可能一辈子也实现不了。
我们说理想要远大,但也要有据可循。
比如看竞争对手的数据,从而给自己估值。
比如当年马云为留住童文红,给她0.2%的股份,对她说:我们公司上市后会值百亿美元,那时你就是亿万富翁。

童文红
后来公司上市,市值远不只一百亿美元。
当年马云说公司市值百亿,可能有人觉得他在吹牛,实际上他是和竞争对手比较后得出结论的(我是怎么知道的?猜的!)。
第二,如果你有什么天赋,或者对什么感兴趣,那么你的理想最好是你的天赋或感兴趣的东西。
天赋或兴趣会让你成功几率事半功倍,这是不用多说的。
但有的人只是跟着人云亦云,人们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根本不去发掘他的特长和兴趣,所以,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样别人不及的长处,这个问题的答案至今是一个谜。
但如果进行差异化教育,取得重大成就的人一定会更多。
第三,不要踌躇满志,也不要心灰意冷。
马云说:一个人心灰意冷或者踌躇满志,都是不好的。
一个人心灰意冷自然是不好的,那么,为什么一个人也不要踌躇满志呢?
一个人踌躇满志的话,他就会觉得什么都是老子天下第一,觉得什么都十分容易,于是不切实际地提目标。
比如杨致远开始打了几个胜仗,就踌躇满志了,就“什么都干”,最后销声匿迹,令人不胜唏嘘。
第四,坚定一个目标,不要一会儿这个理想,一会儿那个理想。
马云说:你要锁定抓一只兔子,不要十只兔子都抓,那样的话,你可能一只兔子也抓不住。
比如有的人听说房地产赚钱,就去搞房地产,又听说互联网挣钱,又去搞互联网,后又听说养猪赚钱,又去养猪,结果什么钱也没有挣上。
第五,当锁定一个目标后,最好对这个目标量化。
比如马云创立阿里巴巴后,他的目标就是成为世界十大网站之一,让公司存活102年。

马云
有的人喜欢幻想,正如马云所说:你有一只鸡,你就想鸡会生蛋,鸡又会生鸡,生的鸡又可能是奥斯卡的金牌鸡。
对于目标没有量化,而是任其在脑海中自由发展,那样你的理想就很难实现。
第六,如果你认定自己是普通人,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你的目标就应该是努力挣钱,挣更多的钱,但前提是保护好身体,并且是干的是合法的事。
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个“道”就是爱护身体和不违法。
如果你在从政,那么你的理想就不应该是挣多少钱,当多大的官,而是为老百姓干了多少事。
如果你从医,那么你的理想就应该是怎样让病人花最少的钱治好病,而不是想方设法让病人花更多的钱买你的药。
总之,不管你干哪一行,你都要既挣钱,又要成为一个好人。
无论你的理想是什么,我们都要尽力成为一个好人,所以,好人才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树立的理想,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7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