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靠他人达成目标。
没有体系,则团队不稳定,过程不标准,结果难持续,文化难落地。
不具备体系能力的管理者,不能轮岗,不能晋升到中高层,不能在业务场景变化时实现能力迁移和持续成功。
管理者练就体系建设能力,分4步。
1、“见”过好体系
只要在规范的大型企业,做过中基层管理者,或者系统学习过管理学的元典书籍,就是见过管理体系框架的,就知道如何计划,如何组织,如何协调,如何控制。
但他也还只是有了解、能说清而已。
真让他去干,去实操,去落地,还是有问题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说得头头是道,可能干的一塌糊涂。
因为只是了解了体系的轮廓架构,没有掌握细节。
2.“践”过好体系
在体系规范的大公司长期工作过,对其中某几个模块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具有娴熟的实操经验。
他们有光鲜的履历和闪光的业绩,成为很多初创公司争抢挖角的对象。
于是,空降到创业型小公司做高管,大都是比较自负的。
但为什么这些管理者空降后,往往并不顺利呢?
主要原因是,开飞机和造飞机的区别。
他们尽管在大体系内做到了较高的职位,但仍然是一个螺丝钉而已。
只是操盘过几个部门,并没参与过公司层面的顶层设计、制度订立、流程再造,更多是一个执行者。
而创业公司挖他们来,恰恰需要的是0到1搭建体系的能力。
所以,要建设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管理体系,需要引入建过好体系的人。

3.“建”过好体系
这类管理者,通常是大公司的创业级元老,目睹了组织由小变大、体系迭代升级的过程,知道走过的坑,并了解体系搭建背后的原理和方法论。
这是一种可迁移的能力,可胜任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阶段公司的体系建设。
建立的体系,虽然没有MB***教科书上那么规范,但因为它是土生土长逐渐演变过来的,可能更适应这个企业的发展,甚至可能摸索出一套独特高效的组织模式。
4.“简”过好体系
这类人,已经是体系建设的顶尖高手。
不仅多次操盘组织体系建设,而且具有领导组织变革、兼并重组、业务转型的实操经验,具有拨乱反正、理乱兴治、收拾残局的能力。
对已经具有完善体系的公司,他可以通过撤销、合并、重组,让组织更精简,流程更高效。
对管理不善的组织或部门,可以通过组织诊断,提出落地解决方案,恢复组织元气。
就像中医一样,可以根据患者的虚实、寒热、阴阳、表里,进行八纲辨症,系统施治。
在工作方法上,主要有3点。
一是通过系统梳理价值链,抓关键点。
类似于中医治病,通常先调理脾胃,改善精气神。
组织改善,也要从业务的梗阻环节抓起,先让它挣钱或减亏。
二是明确价值观,确立做人做事的准则。
类似于中医看病,要宽慰病人的心理,扶正祛邪,坚定信念。
三是集中资源打胜仗。
选取痛点、难点、疑点,打几场歼灭战,确立团队的王者风范。
总结一下
1.培养干部的体系能力,除培训外,可有计划地轮岗,让管理者摒弃本位主义,增强大局观。
2.成长型公司从大厂挖人,要重点考察他是否具有建体系的能力,不要只看他职级有多高,带过多少人。
3.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管理体系是完全不同的,要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前瞻性地做好组织规划。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79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