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层调解经验交流材料

乡镇基层调解经验交流材料

   **县**镇实施易地搬迁工程以来,累计搬迁群众3069人,占全镇人口的13.31%,搬迁群众住进了安全整洁的集中安置社区,但“十里不同风”的文化差异、迁出地与安置区的利益落差、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前后不同等因素,导致矛盾易发多发,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因城镇居住不习惯带来的怨气和乏人陪伴的孤独,一度成为全镇各类矛盾纠纷攀升的诱因;与此同时,经历数轮镇村撤并、镇村换届,每一轮次退下来的镇村干部中的老党员“管理难”亟需破题。**县**镇认真汲取“枫桥经验”,创造性落实“321”基层治理模式,变退休老党员占比高为服务搬迁群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人脉优势,2021年6月,在跨4镇、15村搬迁安置人口达1438人的移民搬迁社区,试点组建“老支书”调解团,逐步辐射全镇,通过“选好人、建好团,定好岗、履好责,搭好台、护好航”的“六好”要求,发挥退下来的“老支书”人头熟、地头熟、威望高、持公心的特点,积极化解社区矛盾、用心做好情绪疏导、全力加大法治宣传,使之成为搬迁群众的知心人、社区干部的好帮手、源头治理的生力军。“老支书”调解团自运行以来,接待群众咨询135人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1件,全镇治安、刑事案件明显下降,全镇无1例赴省进京信访案件发生,无1例恶性治安案件发生,无1例民转刑案件发生,这一创新做法被多家中省主流媒体报道。
   一、选好人、建好团。面对搬迁安置社区人口聚集、矛盾激增和社区干部人力不足的现实,在自愿参与、双向选择的基础上,**镇党委经过严格考察,从政治素质过硬、知识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退休党员干部中,筛选了9名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1名担任过乡党委书记的退休干部,组建了**镇“老支书”调解团。这种组团方式既减少社区群众“拉偏架”的疑虑,又群策群力、相互协助,确保调解力量全天候、不误事。实践证明,这些“老支书”牢记党员第一身份,退休不褪色,服从组织召唤,领命归位,迅速组团开展工作,他们以爱心和耐心,以贵在平时和用当及时的工作态度,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民间纠纷头绪多、成因复杂、延续时间长,有的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但“老支书”多年深耕**,对这里几条河、几匹山、几架梁都非常清楚,总能理清历史脉络,讲出的道理和依据令人信服,最终以滴水穿石之功化解了多件难缠的矛盾。
二、定好岗、履好责。在充分调研、试点运行的基础上,确定“老支书”调解团以调解室为阵地对外办公,明晰接待群众来访登记、接受群众当面咨询、做好政策法规解释、解决调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疑难复杂纠纷和民转刑案件隐患等工作职责,工作重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8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