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有效信贷需求和贷款结构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有效信贷需求、项目储备和贷款结构情况,有效提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根据《关于开展有效信贷需求情况和贷款结构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xxx高度重视,组织辖内机构认真开展了调研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开展情况
为确保此次调研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辖内机构高度重视,迅速开展,均按照调研通知要求成立了分管领导任组长,统计条线、业务条线和客户部门、办贷机构有关人员为成员的调研小组,严格对照通知要求选定调研企业,着专人进行沟通对接,就企业的实际信贷需求等认真填写了调查问卷,并做好相关记录,将调查情况充分与业务实际结合再次开展分析研究,从而形成调研报告。
二、总体调研情况
当前企业因疫情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国内市场需求下降,订单减少、库存压力大和资金紧张;针对疫情影响,企业主要希望政府出台阶段性免征企业增值税及附加、社保费,降低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率,提供稳岗补贴,提供房租、水电费等补贴等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也希望出台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贷额度,给予贷款周转、展期和降低抵押条件或提供信用贷款等金融政策。
三、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原因。
调研中发现,疫情期间辖内小微企业发展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养殖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工复工时间受限,原材料供应不足,几乎没有经营利润。2020年前三个月,小微企业经营运作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与工业、农产品加工、项目工程等传统增长模式相关的行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金困难,因此部分小微企业具有一定信贷需求,但是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主要原因是辖内大部分小微企业从贷款的门槛、流程需求、抵押担保要求以及对风险的容忍度方面都不符合信贷条件。这类小微企业客户本身生产规模较小,销售渠道狭窄,组织架构和制度建设比较粗放和薄弱,无充足的抗风险能力,对于类似疫情的不可抗力因素,缺乏有效应对措施。虽然随着疫情期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税清费、返利退息、利率下浮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持续发力,企业资金得到了部分回笼,面临的部分支出也相应减少,生产经营压力有所缓解,但是因不符合准入标准,难以与专业商业银行和农信社(农商行)的贷款服务相对接。
四、提高有效信贷需求的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大力支持中小型金融机构。从调研情况和实证分析结果看,市场定位更加明确的农村信用社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效率远远高于国有银行,农村信用社机构点多面广,具有信息、成本、管理等优势,与小微企业更加“门当户对”。既能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又能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竞争性。因此,市场定位为小型、微型企业的农村信用社可以有效提升银行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工作效率。完善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制度,解决中小微企业授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与中小微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合理调整信贷投向,充分发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突出支持地方重点中小微企业。
(二)改进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风险。一是建立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管理机制,促进银行贷款营销的积极性,改善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贷款责任制,明确客户经理的责任,同时建立贷款激励机制,提高客户经理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加强对客户经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1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