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国有企业改革专题党课
各位同志们: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助力国有企业抢抓新机遇,谋划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今天我们举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专题培训暨专题党课,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征程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宣言书和动员令,为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这对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外部环境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各国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最新讲话系列。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例如,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的国有企业需要在核心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以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各种挑战。
(二)从国内发展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任务艰巨繁重。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实现国家战略意图、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保障、重大科技创新等方面,国有企业承担着引领和支撑的关键作用。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大局,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利润总额等规模实力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有力破除。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国有企业创新能力较弱。部分国有企业仍然存在资产收益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价值创造能力不强等问题,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适应。例如,一些传统国有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时,由于技术创新滞后、管理模式陈旧,导致产品竞争力不足,市场份额逐渐萎缩。像某些老牌制造业国企,由于未能及时跟上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潮流,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二)制度仍需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企业存在内部人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比如,在部分国企中,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导致决策不够科学、执行不够有力、监督不够有效。此外,一些国有企业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人才流失等问题。
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要求
(一)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要强化战略安全功能,在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如能源、交通、通信等,加大投入和布局,确保国家的战略安全。比如,在能源领域,国有企业要积极参与国内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加强与国际能源企业的合作,保障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像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国企,要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能源自给率,同时加强能源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以应对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和供应中断风险。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加大对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推动产业创新和升级,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例如,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国有企业要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率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为产业发展提供示范和引领。比如,一些大型国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提升国计民生保障能力,在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医疗物资的生产和供应、方舱医院的建设和运营等,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服务领域,国有企业要确保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价值创造能力,通过加强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例如,国有企业要通过推进精益管理、数字化转型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要加强资产运营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回报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国有企业要加快企业组织形态、经营机制、管理体系的变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例如,通过推进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像一些制造型国企,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科研投入的力度,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强化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比如,在芯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国有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比如,对于一些产能过剩、效益低下的行业,国有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有序退出;对于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国有企业要加大投资和布局力度,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各方面全过程。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党的路线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08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