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5年第二季度县政府网站与新媒体自查整改情况的报告

关于2025年第二季度县政府网站与新媒体自查整改情况的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第二季度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升我县政务公开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切实发挥政府网站与新媒体“信息窗口”“服务桥梁”作用,我县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于4月1日至6月30日集中开展了政府网站与新媒体全覆盖自查整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背景与组织部署情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政府网站与新媒体已成为群众获取政策信息、反映利益诉求、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特别是今年二季度以来,结合全县“营商环境优化年”“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年”双项重点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政务新媒体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必须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确保自查整改工作走深走实,我县坚持“高位统筹、全员参与、问题导向”原则,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县大数据中心、县融媒体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工作组,制定《*县2025年第二季度政府网站与新媒体自查整改方案》,明确“全面覆盖、深挖问题、立行立改、长效巩固”四阶段任务,召开专题部署会3次,印发《自查清单》《整改台账》等配套文件4份,将责任细化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形成了“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分兵把口、责任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自查范围、方式与问题梳理
    本次自查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县所有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账号。其中,政府网站方面,除县政府门户网站外,同步检查了县发改委、县住建局等12个部门的子站;政务新媒体方面,涵盖微信公众号(21个)、微博(5个)、抖音短视频账号(6个),共计32个账号。自查工作采取“人工核查+技术检测+群众反馈”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组织县政府办公室文字骨干、县大数据中心技术人员组成20人专项核查组,对照《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逐项检查栏目更新频率、信息发布规范、政策解读质量、互动回应时效等内容;另一方面,委托第三方技术机构对网站安全防护、链接有效性、移动端适配性等进行专业检测,并通过“县长信箱”“12345热线”收集群众对网站和新媒体的意见建议127条。经全面梳理,共发现问题5大类21项,具体表现如下:
    (一)政府网站内容建设存在短板。一是栏目更新不及时。部分部门子站“工作动态”“政策文件”栏目更新滞后,如县农业农村局子站“乡村振兴专栏”4月至6月仅更新6条,未达到“每周至少1条”的要求;个别栏目存在“僵尸化”现象,“行政复议典型案例”栏目自2024年12月以来未更新。二是政策解读实效性不足。部分政策文件配套解读材料形式单一,多为文字稿件,缺乏图表、视频等可视化解读;解读内容与群众关切结合不紧密,如《*县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解读中,对“居民出资比例”“施工时间安排”等热点问题回应不够具体。三是互动功能有待优化。“县长信箱”留言办理存在超期现象,6月收到的23件留言中,有3件超过“3个工作日办结”的时限要求;“在线访谈”栏目预约机制不健全,二季度仅开展2期,覆盖群体局限于部门负责人,未邀请企业代表、群众代表参与。
    (二)政务新媒体运维管理不够规范。一是账号信息更新滞后。部分新媒体账号简介、联系方式等信息长期未更新,如“*文旅”微信公众号简介仍标注“2023年运营”,联系电话为空号;个别账号认证主体与实际管理单位不一致,“*市场监管”抖音号认证主体为县市场监管局下属事业单位,实际运营由局机关宣传科负责,存在权责不清问题。二是内容发布质量参差不齐。少数账号存在“重数量、轻质量”倾向,“*教育”微信公众号6月发布28条信息,其中6条为转载未经核实的“教育焦虑”类文章,不符合“正面宣传为主”的要求;部分内容排版混乱,段落冗长、重点不突出,“*交通”微博多次出现“长图配文不清晰”问题,影响阅读体验。三是安全防护存在隐患。技术检测显示,2个微信公众号存在“弱密码”风险,1个抖音号未开启“敏感词过滤”功能,曾因评论区出现不当言论未及时处置,被平台预警提醒。
    (三)机制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是责任分工不够明确。部分部门未建立“内容审核—发布—运维”全流程管理制度,存在“谁起草谁发布”“谁有空谁运营”的随意性现象;县大数据中心与融媒体中心在技术支持、内容协同方面沟通不畅,导致部分政策解读材料“线上线下不同步”。二是监督考核力度不足。以往仅将网站与新媒体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缺乏季度通报、专项约谈等常态化监督机制,对问题整改的跟踪问效不够严格,个别部门存在“整改一阵风、过后老样子”的敷衍心态。
    三、整改措施与阶段性成效
    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我县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制定《整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和完成标准,实行“销号管理”。截至6月30日,21项问题已整改完成19项,剩余2项(部门子站栏目更新长效机制建设、政务新媒体安全防护培训)正按计划推进。具体整改措施及成效如下:
    (一)聚焦内容提质,让政府网站“更有温度”。一是强化栏目动态管理。修订《县政府网站栏目设置与更新规范》,对全县37个政府网站栏目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政策文件”“规划计划”等静态栏目,要求“实时更新、长期有效”;对“工作动态”“民生服务”等动态栏目,明确“每周至少更新1条、重要信息当日发布”;对“僵尸栏目”进行清理整合,共合并重复栏目12个,删除无效栏目5个。整改后,县政府门户网站栏目更新达标率从82%提升至98%,其中“重点项目进展”“惠民政策直达”等民生类栏目实现“每日更新”,群众访问量环比增长45%。二是提升政策解读质量。出台《政策文件解读工作细则》,要求每篇政策文件必须配套“一图读懂”“问答手册”等可视化解读材料,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需增加“案例说明”“办理流程图”等内容。二季度以来,共发布政策解读47篇,其中可视化解读占比达60%,《*县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解读》因采用“漫画+语音”形式,被“*发布”省级政务新媒体转载,阅读量突破10万次。三是优化互动服务功能。升级“县长信箱”系统,增设“自动分拣—限时督办—结果反馈”全流程模块,将办理时限压缩至“简单问题1个工作日、复杂问题3个工作日”,并增加“满意度评价”功能,对超期未办、敷衍塞责的单位进行全县通报。二季度共受理留言189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从89%提升至96%。同时,重启“在线访谈”栏目,邀请企业代表、社区书记等参与,围绕“营商环境优化”“老旧小区改造”等主题开展访谈6期,累计观看量超5万人次。
(二)规范运维管理,让政务新媒体“更有活力”。一是严格账号信息备案。开展政务新媒体“清朗行动”,全面核查32个账号的名称、简介、认证主体、联系方式等信息,督促11个账号完成信息更新,注销“僵尸账号”2个(均为半年以上无更新的乡镇部门账号)。建立“账号信息动态备案库”,要求各运营单位每月上报账号变更情况,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可查。二是强化内容审核把关。制定《政务新媒体内容发布“三审三校”制度》,明确“初审(编辑)—复审(科室负责人)—终审(分管领导)”流程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66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