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2025年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对下一步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市发展改革委和市直有关部门作了很好的汇报,与会领导和专家也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听了很受启发,我都赞同。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能级跨越的重要窗口期。编制好一部站位高远、前瞻科学、务实管用的“十五五”规划,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福祉,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规划编制各项任务,为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擘画宏伟蓝图。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十四五”,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市情特征
    谋划未来,必先立足当下、回看砥砺来路。“十四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局面,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就。根据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以及我市已开展的类似评估工作所揭示的趋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市“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指标总体执行情况良好,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和活力得到充分彰显。尤其是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我们的一些核心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25%,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和能源保障方面持续发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部分生态指标如地表水优于Ⅲ类水体比例等已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们开启“十五五”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这些问题,既有全国性的共性难题,也有我市发展阶段的特有矛盾。一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依然巨大。正如一些研究指出的,我们与其他许多转型中的城市一样,面临着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旧动能转换“青黄不接”的局面。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有待提高,产业链条不够长、韧性不够强,特别是与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产业深度融合不足,竞争力存在差距。二是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亟待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虽然逐年提升,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一些城市“十四五”末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目标已设定在4.5%以上,而我们仍需奋力追赶。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结构性人才矛盾突出,创新平台能级不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偏低,这些都制约着我们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三是资源要素瓶颈日益趋紧。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硬约束持续收紧,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并存,“城市病”问题显现,对城市精细化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百舸争流,如果我们不能在“十五五”时期抢占先机、塑造优势,就可能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风险。
    总而言之,“十四五”的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市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必须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形势,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更要坚定发展信心,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编制“十五五”规划的过程,就是我们深化市情认识、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凝聚发展共识的过程。
    二、理清“十五五”,科学确立新发展征程的思路目标
    谋定而后动,方能行稳致远。高质量的规划,必须有科学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作为引领。“十五五”规划的编制,要坚持“抬头”与“俯身”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抬头”就是要“上接天线”,深入领会党中央关于“十五五”时期发展的战略意图,准确把握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和政策取向,确保我市规划与国家、省的规划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把上级的部署要求不折不扣地转化为我市发展的具体行动。“俯身”就是要“下接地气”,从我市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现实基础出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摸清实情、找准问题、问计于民,使规划真正植根于*这片热土,体现群众期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可操作性。在具体目标设定上,我们要处理好“稳”与“进”、“立”与“破”、“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构建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目标体系。
    第一,在经济发展上,要锚定“质”与“量”的协调增长。“十五五”时期,我们仍需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为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提供坚实支撑。一些地区已经提出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的预期目标,我们要科学测算,设定一个既积极又稳妥的增长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在“质”上实现新突破。要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任务,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力争在若干细分领域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等结构性指标,必须要有明确的、有挑战性的提升目标。
    第二,在创新驱动上,要实现“能”与“效”的双向提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下决心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争到“十五五”末,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一个新水平。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更要注重创新“效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束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第三,在民生福祉上,要追求“普”与“惠”的深度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幸福。规划编制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设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的目标,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就业方面,要设定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确保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在公共服务方面,要对标更高标准,明确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预期寿命等核心指标的提升目标。要让规划的每一项指标、每一个项目,都带着民生的温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第四,在绿色生态上,要推动“颜”与“值”的同步跃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五五”时期是美丽*建设的关键期。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必须设定具体、明确、可考核的约束性指标。在一些地区“十四五”规划中,PM2.5年均浓度、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单位GDP能耗降低等指标都是硬杠杠,我们的“十五五”规划标准要更高、要求要更严。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我市最靓丽的名片和最宝贵的财富。
    三、聚焦“十五五”,精准谋划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抓手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宏伟的蓝图要靠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一项项扎实的举措来支撑。编制规划不能“空对空”,必须落到实处,体现在一个个重大抓手上。
首先,要以重大项目库建设为核心牵引,构筑未来发展的“四梁八柱”。项目是规划的基石,是发展的载体。谋划“十五五”,必须把重大项目谋划作为重中之重。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6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