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区城市有机更新攻坚行动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XX区城市有机更新攻坚行动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召开全区城市有机更新攻坚行动推进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对未来三年的城市有机更新工作进行总动员、总部署,正式吹响“三年攻坚,老城焕新”的冲锋号。刚才,会议发布了攻坚行动指挥部和行动方案,相关单位也作了很好的发言,态度坚决、思路清晰,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城市有机更新的重大战略意义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发展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引擎。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一场涉及发展方式、治理模式、生活品质的深刻变革。全区上下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第一,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城市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指出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新阶段。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的历史逻辑,将工作重心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就是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城市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既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也是政绩观的重大检验。
    第二,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区作为一座因工业而兴的城区,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建设的基础设施逐渐老化、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部分片区功能布局不优、安全生产和消防隐患突出等历史欠账问题日益凸显,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们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更不能对眼前的短板视而不见。城市更新,“更新”的是物理空间,“更新”的更是发展动能。我们必须抢抓这一轮政策窗口期,通过系统性的更新改造,不仅要补齐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的短板,更要前瞻性地为文旅康养、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等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腾挪空间、优化载体,为我们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核心承载区注入强大动力,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第三,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是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的民心工程。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近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听取民声,老旧小区的居民盼望加装电梯、增加停车位;老城区的市民希望有更多的“口袋公园”、休闲绿地;年轻人期盼有更完善的托育设施、更便利的充电桩。这些看似琐碎的“家常事”,却是关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大实事”。城市有机更新,就是要从这些“小切口”入手,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我们的“履职清单”,把群众的“幸福账单”作为我们工作的“成绩单”。我们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温度和民生改善的质感,让城市更新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市民,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明确目标,系统谋划,精准擘画“三年攻坚”的路径方略
    这次攻坚行动,我们提出了“三年攻坚,老城焕新”的总体目标,并制定了《XX区城市有机更新攻坚行动方案》。这是一个纲领性文件,是未来三年我们工作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
    首先,要以宏大的目标引领行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到2027年,全市计划累计推动城市更新项目形成有效投资200亿元以上,改造老旧小区268个,建设“口袋公园”60个,更新改造各类市政管网超过700公里。作为中心城区,我们必须勇挑重担、多作贡献。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2022年改造了23个老旧小区,2023年又实施了20个,2024到2025年计划再改造16个、惠及居民上万户。基于此,我们提出,到2027年,全区要力争完成65个以上老旧小区的改造,惠及居民超过3万户;推动片区更新形成有效投资突破50亿元;新增“口袋公园”20个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显著提升,以我们区的“大变化”支撑全市的“大目标”。
    其次,要以重点的突破带动全局。城市更新千头万绪,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也要懂得牵住“牛鼻子”。今年,我们要集中力量,率先在四个重点片区实现突破。这四个片区分别是:中心梯道—XX片区、XX电厂—XX片区、城市原点片区、XX山—XX巷片区。这四个片区是我们老城区的核心,地理位置重要,群众关注度高,更新的示范效应强。
    我们要将中心梯道—XX片区打造成为高品质宜居宜养的更新示范点。这个片区涉及面积约230亩,覆盖居民2000余户,我们计划投入约X亿元资金,实施老旧小区及配套设施改造,增设口袋公园,优化道路交通,全面实现管线入地,大力推进电梯加装,并对建筑立面进行系统性美化。在“硬件”提升的同时,更要注重“软件”升级,积极引入生活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对于XX电厂—XX片区,更新的重点不仅在于老旧小区改造,更要系统研究滨江空间的高效利用。要统筹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科学规划布局休闲、商业、娱乐等多元业态,充分彰显滨水特色,打造城市“会客厅”,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多层次需求。
    对于城市原点片区和XX山—XX巷片区,要深入挖掘其承载的历史文脉和城市记忆,通过“绣花”功夫进行微改造、精提升,保留城市肌理,传承文化根脉,让市民在现代化的生活中也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再次,要以科学的方法保障品质。城市有机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考验的是我们的治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我们必须坚持精明增长、精心规划、精美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规划是龙头,必须坚持全区“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杜绝“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建设是关键,要建立项目统筹机制,将水、电、气、路、网等各类改造项目统一规划、协同施工,坚决杜绝“马路拉链”式的重复开挖、反复扰民现象。管理是保障,要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把精细化理念贯穿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提升城市智慧治理水平,让城市运行更聪明、更高效。
    三、创新机制,凝聚合力,全面激活攻坚克难的强大动能
    城市有机更新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平衡难,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我们绝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磅礴力量。
    第一,要创新“钱从哪儿来”的投融资机制。光靠政府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既要积极向上争取,用好用足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性资金;更要主动向外开拓,打开门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要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完善社会资本的准入标准和收益分配机制,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们可以借鉴外地经验,部分城市的更新项目中,专项借款和社会融资占比高达70%至80%。我们要建立完善的PPP项目储备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基金进行股权投资、提供可行性缺口补助或贷款贴息,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的强大合力。同时,要鼓励区属国有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积极参与城市更新项目,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二,要完善“群众怎么办”的共建共享机制。城市更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必须充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我们要扎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6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