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家书:父亲,那盏照亮回家路的心灯
敬爱的父亲:
提笔给您写这封信时,已是深夜。窗外,夏末的晚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拂着XX市的万家灯火,也让我的思绪飘得很远,回到了我们XX的老家,回到了您身边。作为XX市XX石刻国际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纷繁复杂,时常被各种报表、会议和项目推着往前走。然而,每当夜深人静,褪去一身疲惫,总有一些画面、一些话语,会像夜航的灯塔,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而这些,都与您有关。
记得我上小学那年,镇上组织修一条通往山外的主路,家家户户都要出义务工。您当时是生产队的会计,每天不仅要下地劳动,还要负责记录工分和材料。那年夏天雨水特别多,工程进度很慢,铺路的石子经常不够用。一天傍晚,负责运输的王叔拉着一车多余的石子回家,路过我们家门口时,特意停下来,笑着对您说:“老哥,这车石子拉回去也麻烦,我看你家门口这条小路坑坑洼洼的,干脆就给你铺上吧,也算我一点心意。”
我当时年幼,一听能把泥泞的门前路铺上石子,高兴得直拍手。您却沉默了片刻,递给王叔一支烟,摇了摇头,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王兄弟,心意我领了,但这石子是公家的。路是修给大家走的,咱家的门前路,可以自己慢慢垫,但不能占公家一粒石子的便宜。这不光是几车石子的问题,这是人心里的一杆秤,不能歪。”最终,您硬是帮着王叔把那车石子送回了村委会的仓库。当时的我,看着您在暮色中坚决摆手的背影,似懂非懂,只觉得那几车能带来方便的石子,仿佛千斤重,而您推回去的姿态,却比门前那条即将修好的大路还要宽阔、笔直。
这件事,就像一颗种子,在我的心里悄然埋下。后来我考上大学,离开家乡,再到参加工作,您没有讲过太多高深的大道理。临行前,您只是帮我整理行囊,反复叮嘱:“一个人在外,要把事做好,先把人做好。心正了,路才不会走偏。”这句朴实无华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如今,我身处管理岗位,手中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权力和资源,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您当年那份拒绝的重量。去年,集团有一个文化创意园区的提升改造项目,我是具体负责人之一。项目进入招标阶段后,一家颇具实力的承建商负责人多次想约我私下吃饭,都被我婉言谢绝了。后来有一次,他趁着来我办公室递交材料的机会,临走时将一个包装精美的茶叶盒“遗忘”在了我的沙发上。
他走后,我看着那个盒子,心里五味杂陈。我知道,那里面装着的绝不仅仅是茶叶。那一瞬间,几十年前那个夏日傍晚的景象,突然无比清晰地闯入我的脑海:您站在暮色里,对王叔摇着头,说着“心里的一杆秤,不能歪”。父亲,您或许不知道,您当年的身影,跨越了二十多年的时光,与我办公室里那个犹豫的我重叠在了一起。我仿佛听见了您的话语在耳边回响,那股来自心底的力量,瞬间驱散了所有的侥幸和动摇。我立刻拿起电话,请那位负责人回来取回他的“遗忘之物”。当他略显尴尬地拿走盒子时,我心中没有丝毫犹豫,反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安宁。我明白,我守住的不仅是一条纪律的红线,更是您从小为我树立的那杆良心的秤。
在单位,我负责的工作与我们XX的瑰宝—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6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