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全力推动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从事向“质”的深刻转变,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XX”筑牢坚实根基。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深刻认识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公共卫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人民健康、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和广大医务工作者恪尽职守、奋力拼搏,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我们欣喜地看到,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日益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底”作用愈发凸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普及深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们的疾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战斗力。在慢性病综合防控、职业病防治、妇幼健康保障、老年健康服务等领域,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向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着每一位公共卫生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奋战在卫生健康战线的全体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对标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战略要求,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从调研和督导情况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有差距,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服务内涵和质量有待深化,部分基层服务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性、真实性和动态使用率不高,慢性病患者的随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记录的规范化管理亟待加强。三是医防协同机制不够顺畅,“重医轻防”的观念尚未从根本上扭转,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联动存在壁垒。四是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瓶颈,特别是基层公共卫生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待遇偏低、流失率较高等问题,成为制约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五是智慧化、数字化赋能不足,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健康大脑”的建设和应用尚在起步阶段,数据孤岛现象依然存在。
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重要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公共卫生服务是保障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是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战略支点。抓好公共卫生工作,不仅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更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把这件关乎千家万户福祉的大事、实事办好办实。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系统构筑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推动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精准施策、重点突破。根据国家和省里的最新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下一阶段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预防为主,在健全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动工作重心从“治已病”向“治未病”前移。一要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核心”地位。要按照“整体重塑、系统再造”的原则,深化疾控体系改革,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市、县两级疾控中心的标准化建设,提升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核心能力,确保其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一锤定音”。二要构建高效顺畅的医防协同机制。要打破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的壁垒,建立健全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的协同联动机制。推动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公共卫生科室,明确其参与公共卫生工作的职责。探索建立公共卫生医师制度,鼓励临床医生参与公共卫生工作。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枢纽”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健康管理的“守门人”。三要筑牢群防群控的社会基础。要完善动员响应和组织运行机制,坚持专群结合,将爱国卫生运动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动员网络,让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二)坚持数据驱动,在夯实健康档案根基上展现新作为。居民健康档案是实施精准健康管理、评价服务效果的基础性工程。档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当前存在的档案不规范、不真实、不鲜活的问题。一要严格规范化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后续更新要求,对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更新、质控等环节进行全流程规范。本次督导部署会议明确的核心项目,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老年人档案管理、慢性病患者随访服务等,必须作为硬任务来抓。要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连续性,杜绝“死档案”“空档案”。二要设定量化硬指标。必须树立结果导向,推动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到2026年底,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要达到95%以上,档案使用率要超过60%档案信息的合格率要显著提升。各县区、各单位要将这些指标层层分解,压实到岗、责任到人。三要推动智慧化升级。要加快“健康XX”信息化平台和“健康大脑”建设,整合各类健康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积极推广应用电子健康档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评估和风险预警,为实施个性化、精准化的健康干预提供技术支撑,让健康档案真正“活”起来、“用”起来。
(三)坚持分类施策,在做实重点人群管理上务求新实效。公共卫生服务面广人多,必须抓住重点人群这个“牛鼻子”,实施精细化管理,以点带面,提升整体服务效能。一要做深做细慢性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是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负担。要全面提升慢性病患者的随访服务质量,确保随访服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填表、问询,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生活方式干预和健康教育,切实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到2026年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要提升到75%以上,治疗控制率要有明显提高。要积极推广使用“健康一体机”等智能化设备,方便居民自我监测,提升管理效率。二要用心用情做好“一老一小”和妇幼健康服务。要聚焦老年人健康管理,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提供体检、评估、康复、护理等一体化服务。要加强儿童与孕产妇的系统健康管理,严格落实孕产期保健、儿童免疫规划、生长发育监测等各项措施,保障母婴安全,守护好国家的未来。三要普及普惠推广健康教育。要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所有公共卫生服务的全过程,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活动。要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引导群众树立“自己是健康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70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