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专题党课辅导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专题党课辅导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丽史诗,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重温这段烽火岁月,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感悟伟大抗战精神的磅礴力量,对于我们汲取历史智慧、把握时代脉搏、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围绕五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
    一、回望苦难辉煌历程,深刻铭记落后挨打发展自强历史启示
    中华民族曾经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闭关锁国的政策,我们错过了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通过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迅速崛起。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屈辱,都充分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的历史逻辑,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伟大复兴。
    一是“落后就要挨打”是近代中国饱经屈辱的血泪教训。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凭借船坚炮利强行打开中国国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遭受严重破坏,领土完整被肆意割裂,百姓陷入深重苦难。日本军国主义更是趁火打劫,通过发动甲午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等手段,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又蓄意挑起“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制造了包括南京大屠杀在内的一系列惨案,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段屈辱历史深刻警示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后盾,就无法有效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尊严,甚至可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二是日本侵华是其军国主义扩张野心的必然产物。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其长期奉行军国主义路线的必然结果。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了以对外扩张为核心的“大陆政策”,将侵略中国作为其实现霸权目标的关键步骤。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日本国内矛盾激化,统治集团为转移视线、摆脱困境,加速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中国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市场,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垂涎和掠夺的目标。这种依靠武力征服和殖民掠夺来实现自身发展的侵略本性,决定了中日之间战争的不可避免性。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至今依然以不同形式存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始终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是自强与发展是民族屹立于世界的基本保障。抗日战争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也与我国在战争期间努力维持和发展经济、生产基础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等多项指标位居世界第一,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坚实保障。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深刻启示我们: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新时代,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撑。
    二、审视屈辱抗争岁月,准确把握党的领导中流砥柱作用与力量根基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险的最危急关头,是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高举抗日旗帜,扛起救亡图存大旗,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坚强核心和政治引领者。中国共产党人以最坚定的抗战意志、最广泛的民族动员和最英勇的牺牲奋斗,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抗战胜利的正确方向。
    一是率先高举抗日旗帜,凝聚全民族抗战的磅礴力量。“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时间发出抗战宣言,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抵抗日本侵略。在整个抗战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推动国共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御外侮。党中央先后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并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历史深刻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和战略引领,就没有全民族抗战的形成和坚持,就没有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二是提出并实践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指引胜利方向。面对当时国内存在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观点,中国共产党科学分析了中日双方的特点和战争形势,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同志发表的《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深刻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指明了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极大地坚定了全国军民的必胜信心。中国共产党主张动员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行全民总动员,打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这一路线和战略,对于凝聚民心、鼓舞士气、坚持抗战直至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是始终战斗在抗战最前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中流砥柱作用。在正面战场顽强抵抗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伪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中国共产党人以极其简陋的装备、极其艰苦的条件,进行了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顽强斗争。东北抗联将士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周旋,杨靖宇将军在弹尽粮绝后孤身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主力转移英勇跳崖;新四军“刘老庄连”82名官兵全部壮烈殉国……这些英雄壮举展现了共产党人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牺牲精神。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三、立足国际视野格局,充分认清中国抗战的世界贡献与和平发展的时代呼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有力支援了盟军在其它战场的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是中国人民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的深刻启示,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庄严承诺。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一是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军民艰苦奋战了14年之久。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的主要兵力,消耗了日本大量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打破了日本军国主义“北进”苏联和“南进”太平洋的战略计划,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欧洲战场和亚太战场盟军的作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伤亡超过3500万人,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美元。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也为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二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合作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国际性的正义战争,其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奋斗的结果。随着战争的发展,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相互支持、协同作战。苏联派出航空志愿队支援中国抗战,美国开辟“驼峰航线”向中国运送战略物资,许多国家的医务人员和记者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这种国际间的团结与合作,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历史证明,面对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只有携手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共同利益。
    三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拓展国际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但同时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我们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赓续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是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使之融入血脉、见诸行动,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这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空前觉醒和团结,以民族大义为重,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纷纷挺身而出,共赴国难。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本家、海外华侨……各行各业、各族各界人民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洪流中。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在宜昌大撤退中,指挥船队冒着敌机轰炸抢运物资设备,保存了中国工业的命脉;侨领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战。这种发自内心的、最广泛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战胜强大敌人的力量源泉。新时代弘扬爱国情怀,就是要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对祖国的忠诚。
二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这是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的集中体现。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和死亡威胁,无数中华儿女表现出了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崇高气节。东北抗日联军女英雄赵一曼被捕后,受尽酷刑折磨,始终坚守党的秘密,英勇就义前留下感人至深的遗书;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老人,在日军逼她写信劝降儿子时,宁死不屈,绝食殉国。这些英雄人物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7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