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工作的情况报告

关于XX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工作的情况报告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与文明的载体,是维系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基石。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XX省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全省力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有序地推进各项普查任务。截至目前,XX省已顺利完成普查第一、二阶段工作,即普查准备与实地调查阶段,并已进入数据整理与审核的第三阶段。全省范围内对“三普”登记在册的33943处不可移动文物完成了全面复查,同时取得了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逾万处的重大成果,为摸清全省文物资源家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高度统筹,奠定坚实普查工作基础
    XX省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筹备,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强化政策供给、落实经费保障及深化试点探索等一系列举措,为普查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健全组织体系,凝聚普查力量
    为确保普查工作高效运转,XX省委、省政府对“四普”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XX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核心。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省四普办迅速组建工作专班,高效完成了省、市、县三级普查机构的组建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早完成此项工作的省份之列。全省179个县级普查单元持续强化基层力量,共组建了246支专业普查队伍,吸纳普查队员1537人。部分地区如XX市、XX县等地,以此次普查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单独设立了文物保护研究所,不仅充实了普查一线的专业技术力量,也为当地文物保护事业的长远发展构建了新的人才梯队。
    (二)强化政策供给,明确路径方向
    制度建设是普查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省四普办牵头编制并印发了《XX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及《XX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为全省普查工作设定了清晰的目标、明确了技术路线和具体实施要求。同时,指导市、县两级普查机构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了各自的实施与宣传方案,构建了上下贯通、协同一致的政策体系。2024年6月13日,XX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会议暨全省工作推进会的召开,更是对国家及省委、省政府的最新部署要求进行了全面传达与落实,为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指明了方向,确保了普查工作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三)夯实经费保障,确保稳步推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足的经费是普查工作得以持续、深入开展的物质基础。省四普办严格遵循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印发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经费保障方案》要求,第一时间联合省财政厅转发该方案,并积极指导各级普查机构与同级财政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与协调。通过多方努力,普查专项资金的落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报告期,XX省、市、县三级已累计落实普查经费4793.7万余元,为普查设备的购置、人员培训、实地调查及后期数据处理等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四)发挥试点作用,积累实践经验
    为探索符合XX省实际的普查方法与路径,避免大规模开展工作时可能出现的方向性问题,省四普办审慎选定XX市XX县、XX市XX县、XX市XX市作为省级普查试点。三地先行先试,在试点工作中组建了10个普查小组,共计37名队员,对4个乡镇、166个行政村范围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展开了全面、细致的实地调查。试点共计复查文物198处,新发现文物45处,不仅测试了普查流程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更在文物认定、信息采集、技术应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试点工作的成功做法与突出成效,获得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高度认可,并专门印发工作简报予以宣传推介,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普查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精准施策,提升实地调查工作质效
    在实地调查这一核心阶段,XX省坚持质量为先,通过稳步推进调查、强化督导、严控数据、加强智力支持等多项举措,确保了普查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一)扎实开展实地调查,全面摸清文物家底
    实地调查工作启动后,全省1500余名普查队员发扬不畏艰苦、严谨求实的精神,深入山间田野、走访城乡社区,克服了交通不便、天气多变等诸多困难。他们通过实地踏勘、测绘记录、走访知情人和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对每一处文物点进行细致的调查与信息采集。此项工作进展稳步,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例如,XX市XX县于2024年8月底率先完成了“三普”登记文物的复查任务,成为全省首个完成该项工作的县区;XX市则于同年11月底全面完成复查工作,成为全省首个完成复查任务的设区市。这些成果标志着实地调查阶段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二)建立全域督导机制,压实各级工作责任
    为确保普查标准执行不走样、普查责任落实不悬空,XX省着力构建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立体化督导体系。省四普办成立了9个指导督导组,由省级专家和业务骨干带队,分赴各地深入一线。督导组对全省179个县级普查单元实现了指导督导工作的全覆盖,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抽查等方式,对各地的普查组织情况、工作进度、数据质量以及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了全面调研与指导。这种全域覆盖、下沉一线的督导模式,有效压实了地方主体责任,确保了全省普查工作的步调一致和标准统一。
    (三)严控普查数据质量,构建全程管控闭环
    数据质量是文物普查的生命线。XX省始终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普查工作的全过程。自2024年底起,省四普办组织普查专家,分批次对上报数据开展质量核查。为统一标准、规范填报,专门印发了《XX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样表及著录说明》,对实地调查和数据录入工作进行了再细化、再指导。进入2025年7月,为进一步检验数据真实性,省四普办对全省重点县级普查单元开展了数据质量实地核查,目前已全面完成对全省11个设区市及XX市、XX市、XX新区的实地抽查核查与数据互检工作。与此同时,依托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综合管理系统,对全省普查数据进行逐条线上审核,第一轮审核工作已经完成,审核意见已及时反馈至各级普查机构,要求其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上报—审核—反馈—修改—再审核”的质量管控闭环。
    (四)强化专业技术支撑,破解普查瓶颈难题
面对普查中涉及的各类疑难复杂问题,XX省注重发挥专家的“智囊”作用。省四普办及时建立并根据工作需要动态增补了省级“四普”专家库,汇集了考古、古建筑、近现代史、文化景观等多个领域的权威专家。该专家库为全省各地在旧石器古文化遗址的辨识、明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的断代、文化景观的界定、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价值评估等工作中提供了关键的业务咨询和技术支持。无论是对新发现文物的认定、消失文物的核实,还是对文物分类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83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