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统战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典型案例问题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对照检查发言

在市统战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典型案例问题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对照检查发言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典型案例问题整改工作,结合分管领域工作实际,作如下对照检查。
    一、查摆的主要问题
    (一)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方面存在差距。一是理论武装的深度与转化效果不足。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缺乏持续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集中学习多、自主研学少,理论阐释多、实践转化少,未能完全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统战各领域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特别是在向党外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侨界代表人士宣讲阐释时,有时照本宣科,结合**市生态禀赋、环境治理现状和统战成员关注点进行生动解读、有效引导不够,未能最大限度凝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共识。二是学用结合的紧密度有待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统战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创造性不强。例如,在组织党外专家学者围绕**市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等难点问题建言献策时,前期选题策划不够精准,未能充分发挥党外人才智力密集优势,形成高质量议政成果的机制尚不完善,致使建言献策的针对性、操作性有待加强,理论学习的成果未能有效转化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务实举措。
    (二)在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方面存在不足。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不够精准。对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虽然能够及时组织传达学习,但在思考如何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广泛动员各界力量投身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有效载体上,谋划不深、措施不实。例如,在引导民营经济人士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方面,多停留在政策宣讲和一般性号召,缺乏对重点行业民营企业环保技术改造、绿色转型发展的精准支持和典型培育,未能有效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二是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有待加强。对于如何有效联动侨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环保专业人士、法律工作者、新媒体从业人员等,构建服务生态环保的合作平台思考不足。虽然知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有一批环保技术专家和公益人士,侨界拥有引进海外环保先进技术和理念的独特优势,但主动搭建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不够,未能有效汇聚统战的“软实力”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硬支撑”,围绕**市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等中心工作贡献统战力量的显示度不高。
    (三)在牢记“国之大者”,守好生态环境底线方面存在短板。一是风险意识与底线思维需进一步强化。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性、全局性认识有时不够敏锐,未能时刻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和推动分管领域的相关工作。例如,在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民族、宗教等领域工作的过程中,对潜在的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风险关注不够、研判不足,未能充分利用统战渠道及时反映相关界别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诉求和关切,在防范化解环境风险矛盾中的“前哨”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深入基层察实情、听真话的功夫下得不够。虽然经常与统战成员接触,但更多是在会议、调研等正式场合,深入到项目一线、厂矿企业、社区乡村实地查看生态环境状况、听取党外人士真实意见的时候相对较少。对于类似通报中提到的毁林毁草、植被恢复不力等问题的复杂性、顽固性认识不足,有时过于相信书面汇报,对统战成员反映的一些基层环保“死角”问题跟踪督办、推动解决的力度不够坚决。
    (四)在树牢法治观念,运用法治方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存在弱项。一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提升。在向统战成员宣传《环境保护法》《草原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方面,形式较为单一,多采用发放资料、讲座培训等方式,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以案说法、警示教育不够,导致部分统战成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定责任、义务认识不清、界限不明。例如,在联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时,对其应承担的环保法律责任强调不够,未能有效引导其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做到守法经营、绿色生产。二是依据法规政策开展民主监督的力度不足。虽然组织党外人士开展了各类调研视察活动,但有时存在“走过场”现象,围绕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敢于较真碰硬、深度监督少。对于发现的一些涉嫌违法违规的生态破坏问题,有时顾虑较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通过政协提案、意见建议等渠道直指问题、督促整改的锐气和韧性有所欠缺。
    (五)在站稳政治立场,坚决抓好通报问题整改方面存在偏差。一是对整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需再深化。对照中央督察通报的典型案例,反思自身在政治站位上有时存在偏差,未能完全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整改工作,认为生态环保主要是政府部门的主责主业,统战部门主要是配合,存在一定的“配角”思想。对整改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估计不足,有时存在“闯关”心态,认为学习了、部署了就等于落实了。二是整改责任的压紧压实有待加强。在推动分管领域涉及生态环境的工作时,压力传导不到位。例如,在指导市侨联、市新联会等团体开展相关活动时,对其中可能涉及的环保要求提醒不够、把关不严。在部内相关工作中,对节约资源、绿色办公等细节强调不够,未能将整改要求完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标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此外,对照要求,也对相关方面进行了检视:
    一是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方面:对分管处室和领域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有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未能将抓好生态环保工作作为检验党员干部政治站位、能力作风的重要标尺严格考量。二是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对网络空间中涉及我市生态环境的负面舆情警惕性不够,未能有效引导统战成员特别是新媒体人士主动发声、澄清谬误、凝聚共识。三是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方面: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够彻底,有时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情况,深入一线解决实际环保问题的务实作风需进一步强化。四是在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方面:未能将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增进各民族“五个认同”的重要载体进行深度挖掘和利用,组织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五是在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方面:在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强调不够充分,引导支持民族乡村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生态惠民方面的思路和举措不多。
    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
    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以来,个人未因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受到诫勉等处理。个人有关事项无变化。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深刻反思以上问题,根源主要在于:一是理论武装不够扎实。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缺乏“挤”和“钻”的精神,满足于一般性了解,对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不透,未能真正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强大的实践动力,导致在运用理论指导统战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时存在差距。二是政治站位不够高远。有时未能完全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建设美丽中国的全局角度来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对“国之大者”的领悟和践行存在温差。未能时刻将统战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统一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导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找得不够准。三是宗旨意识树得不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不够到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取对生态环境的意见建议不够经常,对统战成员反映的环保诉求有时响应不够及时、解决不够彻底。没有完全把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担当精神有所弱化。面对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有时存在畏难情绪和“路径依赖”,习惯于按部就班,缺乏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改革创新的勇气。在推动党外人士开展民主监督时,有时怕得罪人、怕添麻烦,导致监督力度偏软。五是工作作风不够务实。一定程度上存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83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