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区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XX区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客观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效,精准研判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共同研究谋划、系统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我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刚才,区农业农村局、发改局、财政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部分乡镇街道的主要负责同志都作了很好的发言,既有对过往工作的回顾总结,也包含了对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讲得都很好,点出了问题,提出了思路,体现了大家对“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我的思考,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农业形势
    农业是国之根基,是区域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对我区而言,农业不仅是基础产业,更是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全区农业产业呈现出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粮食安全根基持续夯实。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自然挑战,全区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总产量持续稳定在15亿斤以上的高位水平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作出了XX贡献。特别是在今年的夏粮生产中,通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全区小麦单产和总产再创新高,成功入选国家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肯定。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53亿元,增速达到4.3%,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第一季度蔬菜总产量达8.37万吨,肉蛋奶总产量达3.83万吨,水产品总量达1921吨,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立足各乡镇资源禀赋,“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日趋完善。XX村的草莓和樱桃、XX镇的鲈鱼、XX镇的棚菜、XX镇的大枣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成为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初步实现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升级等工作也在扎实推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标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区农业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亟待破解的难题和挑战。一是产业链条不够长。我们的农业生产多以初级产品、原料产品为主,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原字号”直销阶段,产业链延伸不够,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品牌效应不够响。虽然我们打造了一些特色产品,但缺乏一个能够代表全区整体形象、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区域公共品牌。现有品牌多而散、小而弱,市场辨识度和竞争力有待加强,品牌溢价能力未能充分体现。三是科技赋能不够深。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仍然不足,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紧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还不够顺畅,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四是融合发展不够活。农业与旅游、康养、文化、电商等产业的融合程度不高,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发展滞后,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发掘。这些问题,是制约我区农业从“大”到“强”转变的关键瓶颈,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全力筑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须找准主攻方向和关键环节,实施精准策略,实现重点突破。
    首先,要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必须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要持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到2025年底,再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XX万亩,实现项目区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为粮食稳产增产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强化良种良法配套,集成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持续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和产品品质,确保粮食产能稳步提升。
    其次,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我区农业的优势在特色,出路也在特色。必须在“特”字上做足文章,推动特色产业由“点上开花”向“面上结果”转变。要持续深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重点扶持XX村的草莓、樱桃、鲈鱼,XX镇的棚菜,XX镇的大枣等已有一定基础的特色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围绕这些特色产品,开展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开发系列化、功能化、方便化的精深加工产品,推动产业链向后端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要积极谋划和布局新的特色产业增长点,通过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引进一批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的龙头企业,打造更多具有区域辨识度的特色产业集群。
    三、强化赋能,融合增效,全面激活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插上科技和品牌的“翅膀”,走融合发展的路子,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第一,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要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深化与国内顶尖农业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关系,探索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专家工作站等合作平台,围绕我区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展联合攻关。要大力引进和推广智慧农业技术,支持有条件的经营主体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智慧果园、智能温室,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要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通科技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让先进实用的技术真正为广大农民所掌握、所应用。
    第二,要以品牌建设为重要抓手。品牌是信誉的凝结,是质量的保证,更是现代农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必须下决心改变我区农产品“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被动局面。一方面,要强化源头管控,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上市的每一份农产品都安全、放心,这是品牌建设的生命线。另一方面,要加强品牌顶层设计,整合全区优质农产品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一个覆盖全品类、叫得响、信得过的区域公共品牌。在此基础上,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矩阵。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利用节会、展会、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线上线下联动,讲好XX农产品故事,不断提升“XX出品”的市场辨识度、美誉度和竞争力。
第三,要以产业融合为关键路径。要跳出农业看农业,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要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83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