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全市地企合作2022年第三次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喜迎x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在奋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冲刺时刻召开的,时机特殊、意义重大。刚才,**同志通报了有关情况、安排了有关工作,市直有关部门通报了有关工作进度、发布了需求信息,部分企业发布了产品信息、推介了项目,现场还签约了一批产销对接协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会议开得很成功。对推介和签约的项目,大家要积极对接、务实推进、确保落地。下面,就在新发展阶段不断深化地企合作,讲三点意见:
一、展望新蓝图,进一步增强深化合作的坚定自觉
地企合作能否持续深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的愿景和态势。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都市圈发展规划》,标志着**都市圈建设正式迈入全面启动的新阶段。这些,为我市地企双方带来了重大机遇、拓展了发展空间。进入新发展阶段,地企合作大有可为,也必须大有作为。
一是看目标,深化合作的前景广阔。**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奠定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框架,到2035年要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这些目标,与市里提出的确保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打造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新引擎等是高度一致的,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展现出**发展的美好前景。**发展的前景越美好,地企合作的空间就越广阔。
二是看形势,深化合作的需求迫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建设**都市圈是**发展的重大任务,在区域协调发展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很多、挑战也很多。综合分析,“十四五”时期是**发展地位优势不断强化、动能转换加快突破、治理能力系统提升、内在向上态势持续彰显的重要阶段。科学把握**发展的“时”与“势”、前进道路上的“危”与“机”,需要地企双方不断深化合作,更好地识变应变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三是看任务,深化合作的方向明晰。“十四五”时期要抓好实施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等重点任务。**都市圈发展规划围绕落实“三区一枢纽一中心”战略定位、构建“一核一带三轴三圈”空间格局,明确提出要打造一体联动的生态都市圈、建设开放引领的国际化平台、构建创新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塑造魅力彰显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梯度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等任务。这些,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发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为深化地企合作指明了方向。
地企双方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推进**都市圈建设、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市新征程中,必须立足**、登高望远,进一步坚定合作的信心决心,在新起点上不断开创地企合作新局面,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二、聚焦新部署,进一步扭住深化合作的方向路径
深化地企合作,要把贯彻党中央要求与推进**都市圈建设贯通起来,把握部署要求、明确方向路径,聚焦聚力、善作善成。
一要围绕推进产业转型深化合作。推进产业转型是提高供给质量、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地企双方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合力推进产业转型,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要协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要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发挥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等的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要把眼光放长远,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能力,主动调、积极转。要协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聚焦“6+3+X”产业园建设和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政府要抓好硬件和软件配套设施建设,相关企业要抓好项目建设和搬迁改造,合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取得新突破。要协力推动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政府要优化服务、强化扶持,持续实施重点企业提质倍增行动、“小巨人”“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引进培育更多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企业要用好政策支持,通过革新技术、改进工艺、加强管理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发展的跃升。
二要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深化合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地企双方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协力推进创新发展。要合力集聚创新资源,用好自创区政策红利,把地方在创新发展方面的规划、布局、政策等与企业的产业、技术、资金等优势结合起来,协力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着力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合力抓好科研攻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要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50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