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主题写作素材汇编(11篇)

“奋斗”主题写作素材汇编(11篇)

目录
镌刻团结奋斗画卷 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
弘扬“肯奋斗”的光荣传统 4
职称评审让农民在奋斗路上劲头更足 5
发扬斗争精神 坚持团结奋斗 7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9
新时代新征程 新攀登新奋斗 11
以奋斗为笔书写新的时代华章 13
跑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速度 14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16
凝聚同心前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18
用奋斗的你我成就奋进的中国 19

镌刻团结奋斗画卷 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进程中,东西南北各个民族为生产发展、边疆开发、社会变革、文明进步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文化,并在历史前行中,积淀、形成了深厚、深沉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丰富、发展了悠远、悠久的东方古老的文明内涵。事实早已证明,56个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就像石榴籽,牢牢地生在一起,紧紧地拥住长成,相依相存、互持互荣。了解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历史,就会清楚我国各民族之间平等、和谐的来龙去脉,就会领悟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蕴涵的意义。漫长的历史可以写成厚厚的书籍,也可以写出长长的论文,但对于儿童们来说,大书也好,长文也罢,是看不了、读不成的。这套《石榴籽绘本丛书》就是专门为儿童们出版的、讲述中华各民族古往今来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共度难关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以图绘史,让中华各民族儿童从小就知道中华民族的多元构成、天然交融,了解中华民族的同舟共济、合力奋进,领略中华民族的崇高气度和伟大精神,从而更加热爱家乡、挚爱祖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强不息,一往无前。
  《石榴籽绘本丛书》共12本。按照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发生在中国大地上世所罕见、可歌可泣的民族间互帮互励、互扶互助、互爱互强的一件件事情、一个个人物,活生生、活泼泼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故事就从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南面的昭君墓讲起,《昭君出塞》讲述了公元前33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元帝请求和亲、来自湖北省的宫女王昭君自愿嫁到塞外草原,将中原的耕织技艺传授到大漠人群,将边寨的频繁战乱改变为农牧互济,使中原文明与草原文化互惠互通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我国民间世代流传,而在这套丛书里更生动地揭示出它的意蕴和底蕴。到了公元7世纪,唐太宗用6道难题,难为青藏高原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向大唐请婚的使臣禄东赞。难题被破解,就又有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文成公主出嫁进藏,带去了大宗的嫁妆,也带去了大量诗书典籍、医药种子,带去了大批文人学士、工匠农夫,是民族之间又一次经济、文化的交流、交汇和交融。在西藏,文成公主还主导修建了著名的小昭寺,藏地与内地的贸易和交往频繁,出现了唐蕃古道的繁荣景象。期间,公元前326年,战国时期的赵国,因为学习北方胡人穿着短衣长裤、精于骑马射箭的优点,又聘任胡人训练士兵而由弱变强。胡人也因接近赵人而受到读书知礼的影响。《胡服骑射》,民族之间取长补短,一时传为佳话。时光流逝中,各民族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保卫领土的主权,更是同心同德、尽心尽力。公元13世纪中期,元太宗窝阔台命王子阔端驻守凉城。阔端邀请西藏萨迦派大学者萨班来凉州会谈。《凉州会盟》,就西藏归顺蒙古汗国达成了共识。到了公元16世纪,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猖獗,骚扰沿海。从小习武、精通兵法的广西田州土官家瓦氏夫人,因曾孙年幼,亲自训练一支俍兵,自己挂帅出征江浙。战斗中,她浑身鲜血,马尾被砍断,但终以大捷扭转抗倭局面。《瓦氏夫人抗倭》的故事从此就在沿海一带流传。《土尔扈特万里东归》,他们不怕路远、不惧艰险回归祖国的行动,展示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到了18世纪后期,因新疆的边境线长,朝廷就派骁勇善战的锡伯族人去驻守。锡伯族人从大东北去往大西北,一路上,雪山高大河深,路途远人烟少,走了1年零3个月才到达北疆伊犁河南岸。《锡伯族万里戍边》,他们长年巡查边境,英勇击退入侵的外敌,守卫着祖国领土。生动的史实具体地讲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死与共、命运一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光辉照耀。1934年深秋,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第二道封锁线,来到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驻扎在这里的卫生部和干部团,为了不打扰村民,就在屋檐下睡觉、在野外做饭,一个风雨交加、寒冷逼人的傍晚,瑶族妇女徐解秀让门外的3个女红军到屋里来睡。屋里床上只有烂棉絮和破蓑衣,女战士就把带着的一床棉被横过来与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时女战士把棉被留给徐解秀。再三推让之下,女战士把被子剪开各留半条被子,留下了军民之间、汉瑶之间永远的思念。1935年5月,红军长征途中,为了摆脱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准备抄小路赶渡大渡河。这就需要经过大小凉山里的彝族聚居区。红军纪律严明,友爱彝人,刘伯承司令员与彝族部落果基家支首领小叶丹在袁居海子结为兄弟,获得了他们的帮助。《彝海结盟》,使红军顺利跳出国民党军包围圈,强渡大渡河,迅速北上。可以看到,患难之际,各民族人同甘共苦的精神、情感联结。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民族政策光芒万丈。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的库尔班·吐鲁木老爷爷一心想到北京去看望给他带来幸福生活的毛主席。1955年秋天,他骑上毛驴、装好烤馕,带着新疆特产,向北京进发。乡亲们说路太远,骑毛驴到不了北京,县里干部也百般劝说他。1958年,当了劳动模范的库尔班·吐鲁木到北京参观农具展览会,他虽没有骑着毛驴上北京,却终于见到了恩人毛主席。感从心发,情由感生,这是一个情深意切的各族人民心向共产党的真事啊。而《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那是蒙汉各族少年儿童的家长、老师、长辈们亲眼看到、亲身经历过的事情。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建设包头钢铁联合企业被纳入我国第一个5年计划。为了开采白云鄂博铁矿,蒙古族牧民将坐落在白云鄂博主峰的敖包搬迁至白云查干山上。党号召“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先后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多个城市的700多家单位给予支持,全国各地8万多各民族儿女参与建设。如此大型钢铁企业在草原城市包头建成,开启了新中国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新纪元,书写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社会主义新篇章。20世纪60年代,因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家遇到了粮食不足的困难时期。草原上的人们毅然将上海、江苏、安徽等地3000余名孤儿接来内蒙古,把他们抚养长大、上学工作,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一种怎样的民族大爱啊,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形容。
  显然,这是一套描绘中华大家庭中民族平等和睦、团结友爱,齐心维护祖国统一强盛的、精湛而精美的故事绘本丛书。
  这是一部弘扬中国大地上民族相殊多元、碰撞交融、同心守护中华优秀传统的、精炼而精致的图文叙事乐章。
  这是一幅着意世界民族之林中华夏民族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精神光大、骨气彰显、一心致力民族振兴的、精心而精当的生动形象画卷。
  显然,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民族观,都应该在一个人小时候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各民族儿童文学作家都应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文学独具的创造力、感染力,创作出促进民族团结、振兴民族未来的好作品。
  这套《石榴籽绘本丛书》,由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策划,蒙古族青年作家照日格图编写,由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组织画家绘图,真正体现了党对民族新一代人成长的关切,表现出蒙汉各民族文艺家的团结和努力。
弘扬“肯奋斗”的光荣传统
  
  ***总书记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的回信,既是对队员们的深情寄语,也是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希望。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弘扬“肯奋斗”的光荣传统,永不过时。
  永久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革命传统。翻开党史,我们会发现党史就是一部青年的奋斗史。1919年,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启了觉醒年代;1921年,一批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无论历史怎样变化,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中国青年总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坚克难、愈挫愈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走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在新时代要继承和发扬奋斗这一光荣传统,懂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把青春的奋斗热情激发出来,做永不停歇的奋斗者。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判断,当一个组织中,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达到高度统一的时候,这个组织就会具有无穷的活力。团结奋斗正是其中的关键词。正如“罗阳青年突击队”航空报国值得尊敬,最重要的就是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品格和传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复兴道路上会有更多更复杂的艰难险阻。于国家民族而言,还处于奋力赶超的阶段;于个体团队而言,总有这样那样的短板。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有为的青年,既要有仰望星空的家国情怀,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奋斗的青春要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同向同行。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相比于过去,现在的青年生活条件好了,成长成才的道路宽了。但奋斗的传统不能丢,精神不能丢。乐于奋斗,甘于奋斗,才可能享受奋斗的快乐,也才更有资格享受奋斗的成果。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时不我待,唯奋斗者,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李亚峰
职称评审让农民在奋斗路上劲头更足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消息,日前,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永飞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永平通过了石家庄市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与鹿泉区鹿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江一道成为全市最先取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
  此消息一出引发了人们的疑问和不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前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农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水平。但是,现实的情况与此已有千差万别。
  根据《石家庄市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实施方案》的相关规定,相关职称申报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农业技术,实践经验丰富,推广、示范、带动能力强,生产经营或指导服务达到一定的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取得石家庄市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中,李永平的农场有1200多亩,带动了500多户农户创收,于江的合作社有3000多亩地,辐射56个村,让102个参股农民每年增收3万多元。换言之,他们的农业产业具备一定规模,不仅自己干,还带着大家一起干,符合职称评审的基本条件。显然,这些农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的新面孔是新型职业农民,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创业守业的本领,有带领大家共奔前程的集体意识。
  职称要“与职相称”,农民获得职称的业绩和能力是实实在在、肉眼可见的“与职相称”。惯常认识中将职称与论文、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等挂钩,主要是把职称认知局限在高校、科研院所等视野范围,农民职称突破了这些要素,但依然体现了职称是衡量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的内在涵义,实至名归。
  其实,新型职业农民评职称并非始自今日。2017年7月,浙江省提出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农业系列职称的评审范围,评审并轨、证书统一。除此之外,新兴职业农民的职称序列不仅有这次大家关注到的初级,还包含人们认知中的中级和高级职称。如基于《东营市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工作方案》,山东东营已先后有正高4人、副高34人、中初级441人,共计479人获评农民职称。在东营市试点两年之后,山东省全面推开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截至2021年1月,全省已有2224名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评审取得职称,其中高级41人、中级626人、初级1557人。除此之外,甘肃、宁夏、湖北、广东等地都已陆续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
  新型职业农民并非一时一地之举。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在2019年印发了《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更早之前,则是1994年国家原人事部、原农业部发布的《农业九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不难看出,国家推动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而且从配套上来讲,对取得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个人,相关试点省份或城市不仅有奖励或一次性补助,还有在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银行贷款、产品推介、财政扶持、评先树优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优先权。
  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是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头雁群体”,职称评审不仅是对农民业绩和能力的认可,也是给予农民的荣誉和鼓励,能够让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在奋斗的路上劲头更足,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发扬斗争精神 坚持团结奋斗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万众一心、团结奋斗,才能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从“三个务必”中提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到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列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再到强调“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斗争精神,充分彰显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两个大局”的深刻洞悉、战略运筹。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的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团结奋斗作为致胜法宝突出强调,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贯穿报告全篇,深刻揭示了“跟谁奋斗”“为谁奋斗”“怎么奋斗”的重大问题。
  团结奋斗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荆楚篇章,必须充分发挥6100万荆楚儿女的创造伟力,而团结正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我们要筑牢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捍卫党的团结统一;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筑牢团结奋斗的群众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依靠人民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结语部分,***总书记话语铿锵。“全党同志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10月27日,***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再次强调斗争的重要性。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在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69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