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的央视大戏《大宋提刑官》,曾经将“人命大于天”的理念,深刻贯穿于全剧当中。
时间到了2016年,这一年,韩国电影交出了《釜山行》和《隧道》这两份优秀的答卷,依然在浓墨重彩地渲染着“人命大于天”的理念。
即使是艺术作品,创作的初衷,也必须在于真实有感,如果背离了初衷,掺杂着虚情假意,那么,拍那么多垃圾要做什么?
120分钟的电影,有人抱怨《隧道》后半部分冗长无趣,可是,真的是那样吗?
有趣,无趣,这和电影当中的主人公,面临的是被继续救援,还是被彻底放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兴土木之后,鱼龙混杂,利益至上背后,有人偷工减料,挪用资金,造成豆腐渣工程比比皆是。
而隧道的男主人公,由河正宇扮演的汽车销售部经理李正洙,在加油站,为车短暂加油后,在赶回家的途中,驾驶着汽车穿过一处隧道。

只是短短的时间,李正洙就亲眼见证了隧道的坍塌,在即将要冲出隧道的一刻,李正洙却被狠狠地砸晕在隧道之内。
侥幸存活的他,被碎裂的钢筋水泥围困住,眼前一片黑暗,他摸索着手机,吃力地按开车上的照明灯,拨通了119的救援电话。
每一秒,对于他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但电话对面的救援热线接线员,却态度散漫,完全将无助的求救,当做听故事一般。
但荒唐可笑的,又何止是接线员,救援人员急急如律令地到达事发现场时,追击时事热点的新闻记者,也已经各就各位。
本来救人是首要任务的现场,却成了媒体争抢热点流量的直播放送,媒体没有下限地拨打进李正洙的生命热线,一点点耗尽他手机的电。

李正洙的妻子,看到电视里的报道后,心急如焚地赶到了坍塌的隧道那里,她只能苦苦等待着,盼望着救援人员救出自己的老公。
可更荒谬的来了,安全局的女部长亲临现场,第一要务,是在媒体面前与家属合照。
然后,各种领导,面对着镜头,都与李正洙的妻子亲切握手,微笑合照,就像李正洙已经被救出,在医院得到了救治一样的气定神闲。
可是,需要救援的人,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李正洙,仍然在隧道内,强忍着一波又一波的次生坍塌,他在等着救援的同时,也在自救。

承包隧道建设的公司,从他们自己出发,揽下工程,肯定不是为了做公益,当然是为了赚大钱。
但赚钱归赚钱,承揽这样的民生项目,是不是应该将生意和品德浅浅挂下勾也好,哪怕浅浅地后怕一下,也不至于将工程做的稀巴烂。
与不靠谱的各类代表不同,救援队的工作人员,是非常奉公职守的,他们不敢怠慢任何一个可以救人的线索。
对隧道内部一无所知的救援队,需要借鉴设计图纸,来分析李正洙所处的具体位置。
但就是这张错误频出的图纸,给救援人员又出了一大难题,横向竖向挖了十几天,最后才知道挖错了地方。

时不待人,救人更是如此。
李正洙在隧道内,不仅缺水少食,还面临着心理上的不稳定。
一时有希望,一时又无望,颠簸的情绪,令他每时每刻都不安。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隧道内依然黑暗,而隧道外的人群,展示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嘴脸。
某些媒体,开始散播李正洙已死的谣言,舆论迅速发酵,公众的判断力改变。
某些高官,到处演讲,表演着心连心,手牵手的画面,再次批准号称是“幸福工程”的隧道,投入到新的建设当中。
某些建筑承包商,喊话救援工作阻碍了新隧道建成的进度,还将隧道内的受困者,比做不值一提的小虫子,用傲慢侵犯人权。

各方阻力,终将救人的首要任务废止,旧隧道坍塌的问题还未解决,一边的新隧道便要爆破。
求生欲已经死了无数遍,又复活了无数遍的李正洙,仍然艰难地存活在隧道的一边。
一个月过去,人的身体与精神的承受力,都已到达极点,外面轻巧地做出决策的人,其实应该也进来,或者把李正洙换出去。
未经他人苦,莫说他人闲,如果在隧道内的,是那些信誓旦旦的媒体,假人假面的高官,或者是建了豆腐渣工程也不受责难的承包商。
他们还会轻易废弃救援任务吗?媒体抢热点,承包商大包大揽,是不是都是为赚取金钱?
当然,为他们保驾护航的高官,不仅为钱,还为权,这境界,自然比那些只贪钱的人高了一点点。
电影中,所铺展开来的,是众生相,如果不是救援人员的坚持,和隧道内受困者的自救,那么,结局将会多么天怒人怨!
幸好,在濒死边缘,人被拉了回来,李正洙活了,被担架抬出来的他,已经就剩一口气,但就是这仅存的一口气,也证明他还活着。
“闭嘴吧,一帮狗崽子”,这是李正洙再见天日后,救援人员帮他传达给外面人的第一句话。
很好,天平两端,到底是金钱重要,还是人命重要,李正洙已经给了答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79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