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双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全文8108字)

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双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关于“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探索建设与XX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物流体系,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自5月上旬开始,深入经开区、XX镇、XX镇及部分物流经营主体与相关企业实地调研,召开多个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和建议,并赴外地考察学习,形成本报告。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异军突起,为畅通经济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流通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不断完善保障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能力,我市现代物流蓬勃发展。
    1.物流发展基础得到夯实。一是贯通物流“大动脉”。全市将拥有2条国道、3条高速和5个高速出口,合九铁路、合安九高铁贯穿全境,建成省县乡村道路4000余公里,顺利实现了物流“大动脉”与“毛细血管”的有机结合。二是打通物流“中梗阻”。目前,我市拥有登记注册货运物流公司和个体户221家,办理道路运输许可的货运公司30家,邮政寄递企业12家,拥有4.5吨以上货运车辆382台,货物年周转量11000万吨公里。三是畅通物流“微循环”。推进XX和沐物流与43家社会物流、快递公司合作,实现日均揽件派件超15万件,开通17条物流配送线路,覆盖所有行政村。邮政开通全市干线邮路5条,农村普服投递段道37条,29条农村末梢邮路实现机动车投递。
    2.三级物流体系初步形成。一是物流配送中心发挥枢纽作用。2017年,支持XX邮政分公司在中合产业园建成总面积2700多平方米的市级物流配送中心,顺利实现了包裹快递分拣转运、工业品转运配送等功能作用。二是乡镇分拨中心发挥桥梁作用。我市拥有XX四个乡镇分拨中心,全面辐射全市16个乡镇,大大缩短了流通时间,提升了物流效率。三是物流触角向基层延伸。邮政物流配送中心在农村设立物流站点237处,自提点167个,全市183个村居均实现“取件不出村、发件不离镇”。
    3.寄递物流服务降本增效。一是需求逐年增大。全市年人均收寄快件从2015年的人均不足1件到2020年人均超100件,全市物流需求呈指数式增长。邮政2020年全年进口邮件1358万件,出口邮件1307万件,日均进出口邮件7.3万件。二是效能得到提升。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运用,顺利实现了平台化的资源集聚、智能调度、全链协同,从而进一步缩短了快递物流距离、提升了效能,我市与周边相邻省份快递基本实现“一天直达”。三是成本大幅下降。效能的提升进一步降低了快递企业运营成本,我市普通快递物流连续4年降价,目前单件普通快递收寄价格稳定在2.3-2.5元/件,较2017年下降近28%。
    4.物流保障机制逐步推进。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市先后研究出台了《XX市加快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若干政策》《XX市推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若干政策》《XX市支持外经贸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支持工业物流运输以及电商物流补贴相关规定,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二是保税物流实现破题。今年4月29日,市政府与XX海关签署了《XX海关XX市人民政府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明确了将在我市XX镇建立公用型保税仓库,仓库占地约23亩,建筑面积达到2300平方米,建成后对全市外贸企业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三是专项物流中心设施快速启动。位于经开区的大别山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聚集区项目正在加紧施工,项目投资1.2亿元,一期占地15.6亩,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将提供冷链仓储及配送、中央厨房、质量检测、农产品上行供应链等服务,进一步保障农产品物流发展。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的物流事业发展现状与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还不匹配,物流整体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适应。总体看,我市物流产业发育不全,为生活服务能力较强,为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服务能力较弱,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企业规模不大、经营管理不优、科技化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现代物流理念滞后,缺乏先导意识。现代物流是指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现代物流已经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但我市关联层面中的不少人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货运意识上。从管理层面看,重视不够。打造双循环经济格局可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为我市新经济发展寻找新动力。供应链体系是双循环经济格局下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物流则是供应链体系的关键一环。但是我市能够深刻认识到现代物流对“双循环”经济发展意义的干部不多,有的甚至把物流等同于一般的快递、运输,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和先导作用把握不准,支持物流事业发展的氛围不够浓厚。当前我市物流业总体处于自发式发展阶段,物流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布局缺少规划指导;物流大项目谋划与储备不足,申报国家政策支持达不到条件;相关部门对推进物流产业发展主观能动性不强,推进物流产业发展就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认识不到位,有的甚至片面认为目前发展物流产业财政税收和社会效益不高。从企业层面看,创新不够。部分物流企业主对现代物流的优势及发展前景认识不到位,眼界不开阔,缺乏开拓创新意识,企业发展思路不明确,没有从物流综合和配套服务方面去考虑做大做强,难以跟上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企业经营停滞不前,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小,难以承担经济“双循环”对物流的重任。
    2.物流企业各自为政,缺乏规模经营。企业规模小。我市虽然拥有200余家物流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但是基本都是小微企业,主要从事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大宗物流发展滞后,目前市场还没有规模型龙头企业起示范带头作用,整体行业市场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物流专线少。据了解,我市目前仅有服装行业、建材行业开辟了到浙江湖州市和省内合肥、XX、XX等地的物流专线。工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主要是通过XX、XX的物流公司专线转运,寄递物流也都是通过XX、合肥中转。没有物流园的专线物流,公.文思.享文.库出.品,导致我市很多企业和客户物流成本加大,物流时间加长,影响了发展,也迫使一些快销企业和电商把线上销售平台直接放在XX和合肥等地。服务意识差。部分物流企业没有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只追求物流总量、物流效率、经济效益,个别的甚至野蛮装卸、送货“最后一公里”不通、服务态度不到位,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较低。
    3.物流行业监管运行不畅,缺乏统筹与规范管理。管理有“真空”。交运、商务、邮政等职能部门各有其责,但仍存在边界不清,缺乏高位统筹。物流作为新兴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相关部门前期或重视度不高,或孤掌难鸣,监管介入层次浅,管理的权责也没有细化明确,部门间缺乏沟通交流与有效衔接,导致全市物流行业发展缺乏前瞻性、系统性、规范性。经营不规范。部分物流企业为节约企业成本,经常出现占道经营,露天堆放货物等情况,如:开发区东环路一条街会集十余家物流企业,占道经营屡禁不止,存在较突出的安全生产和环境卫生问题;城区的小物流遍地开花,散落在居民小区和街头巷尾,物流车辆临路作业、夜间作业,不仅存在着易燃易爆和车辆事故等安全隐患,也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值得重视的是,我市已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如不尽快采取引流入园等措施,势必拖我市文明创建后腿。业态“粗放式”。全市物流行业有效投资量不大,运行场所多为临时租赁,设施简陋;从业队伍中物流专业人才少,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不够,也普遍缺乏系统培训。
    4.智能物流水平不高,缺乏科技支撑。物流科技化水平低。物流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基本还停留在“半机械化”水平,主要服务内容是商品流通,物流相关增值服务少,物流标准化托盘、智能分拣、智能仓储等物流新技术应用不够。物流信息化平台少。目前,全市没有建立单独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站,物流信息传递局限于微信群、朋友圈以及传统的电话联络,物流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不对称导致时常出现“信息孤岛”现象。物流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也不到位,积极运用大数据平台服务物流发展的企业很少,有的企业甚至客户查询和货物跟踪等基础信息也不会运用。物流上行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不高严重阻碍着全市现代物流的发展,我市农产品、土特产快速出市难,进一步增加了运输成本。如我市XX镇某销售鸭蛋的电商企业,每年线上营业额超过千万元,但实际利润却相当微薄,电商大多依靠“经营+补助”勉强维持运转。
    5.物流园区建设滞后,缺乏整体布局。物流园区建设尚无专项规划。现代工业和物流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随着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投资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招商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市在“十四五”规划和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中已提出“探索建设一批综合性的物流园区以及综合运输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大别山物流集散中心”等令人振奋的目标,物流业界迫切希望全市统筹建园入园的呼声也非常强烈,但目前有关职能部门还没有出台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以及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的专业规划。调研中发现,相关部门编制与物流发展关联的专项规划目前思路不够清晰,责任并未落实,相应的专项规划编制保障措施也不具体。物流发展政策支持尚有期盼。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压迫了物流发展的空间,虽然我市也研究出台了支持物流发展的政策,但大都是直接奖补给相关工业企业和电商企业,没有从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和物流园角度给予鲜明导向与大力支持。
    三、意见和建议
    ***总书记在去年“两会”上明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能更好补齐我市供应链短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新的发展动能。为此,要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现代物流园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尽快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具体建议如下:
(一)融通物流理念,主动融入“双循环”经济发展。准确把握物流作为供应链的重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10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