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区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的调研报告(全文3011字)

关于市区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的调研报告
    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市区雾霾天数不断飙升。查询我市aqi(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数据发现,自2013年1月1日起至11月21日325天时间里,晋城市区二级以上天气只有173天(其中一级天只有2天),仅占53.2%。仅11月12日到21日这10天时间内,除了11月17日aqi指数为80,空气质量为良好外,其余9天市区均是污染天气,而20日和21日更是达到了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pm2.5。经调查,我市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比起其他空气污染物,公众对扬尘的感受更为直接,尤其是pm2.5,公众反应更加敏锐。建筑施工产生的扬尘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扎实抓好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的防治工作。
    2013年4月份,我市环保局联合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和市交警支队下发了《晋城市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监管方案》,经过多个层面的深入探讨,制定出一系列相关措施,积极应对市区建筑施工工地的扬尘污染问题。但是,由于监管体制运行不顺畅,监管责任分配不明确,导致部分监管主体缺位,监管效果不尽如人意。市区扬尘污染仍旧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危害人居环境。针对这一问题,2013年7月,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市委主委陈改玲带领部分市委委员、市政协委员一行11人,深入市环保局、数个在建工地及丹河湿地工程进行了细致科学的现场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我市建成区扬尘污染现状
    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晋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建筑施工地共有42处,11处处于地基阶段,其中城中村改造项目有10处,主要分布在开发区、白水街、凤城路西、景西路以西以及部分城中村和人民广场等地。
    建成区范围内一些城中村改造及其他重点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一味追求速度和进度,不惜以污染大气环境为代价,对工地疏于管理,出现随意倾倒渣土、车辆遗撒等问题,无围挡、无硬化、无冲洗、无覆盖的“全裸工地”较为普遍。经查,有些项目没有办理或拒绝办理环评手续;有些项目虽然经过环评手续,但在施工中对环保措施要求置若罔闻,施工工地的环保设施大量闲置,形同虚设。
    经调查统计,建筑工地重点存在以下五个问题:一是防尘网使用不规范,未按规定在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有效抑尘的密目防尘网或防尘布;二是城中村拆迁时未辅以洒水降尘;三是原材料堆放不遮盖;四是工地未设置围挡墙或围挡墙设置不规范,未保证围档连续、密闭;五是未建立规范的车辆冲洗设施,原材料运输车辆出入工地轮胎不及时清洗、运输土方水泥车辆不覆盖篷布,致使泥土物料抛洒路面,造成二次扬尘污染。
    二、我市扬尘污染监管存在的问题
    依照《晋城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晋市政办〔2003〕38号)第四条,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市住建局、城管局、规划局及公安局,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扬尘污染实施监督管理。此外,《晋城市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监管方案》也对各职能部门的监管权限作出了分工。
    尽管拥有相对健全的监管规范指导和保障,但由于对监管质量、监管效果进行量化评估的操作难度大,目前相关的监管单位尚未建立有效、完整的量化考核机制,使得监管执法队伍缺乏工作激励,降低了监管效率。同时,施工扬尘点多、面广、线长,而且具有易反复、易突发的特点,治理扬尘污染仅靠突击远远不够,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探索扬尘整治的长效之路。
另外,我市各监管职能部门实行多头管理,扬尘污染防治执法主体不明确,各部门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协调沟通,各自为政,在实际执法工作中存在着齐抓共管,而又没有人对具体细化工作具体负责的监管缺位局面。实践中还存在建筑垃圾管理部门对渣土拉运车辆疏于管理的问题。扬尘管理难度大,需要各部门的联动,但是如何联动是个重要问题。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12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