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全文16547字)

X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镇江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是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勇担“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镇江使命,锚定“三高一争”扎实奋斗,向着现代化新镇江激情奔跑。
    现在,我代表中共镇江市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强富美高”新镇江建设成效显著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市人民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镇江建设的五年;是坚定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转变发展方式,壮大综合实力,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的五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五年;是统筹发展和安全,负重前行、攻坚克难,社会和谐稳定日益巩固的五年;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振比学赶超精气神,“跑起来”深入人心、争先进位起势发力的五年。
    五年来,市委顺应形势任务、发展环境的变化,在谋划部署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上,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全市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加压奋进,胜利完成市第七次党代会主要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强”的动能加速激发。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220亿元,工业应税销售超4800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达2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3%。
    ——“百姓富”的基础持续夯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万元,年均增长8.1%。七成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人民生活日益改善,连续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环境美”的成色愈发鲜亮。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海绵城市试点获评全国优秀,省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明显,总体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
    ——“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成效显著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三连冠”,涌现出赵亚夫、钱云宝、王华、糜林等一批先进典型,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蝉联“长安杯”。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产业强市战略为主抓手,干出了高质量发展奋进态势。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完成产业投资3000多亿元,蜂巢易创、孚能科技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投产,镇江新区连续四年进入国家级经开区30强,镇江高新区综合排名上升49位。明确“四群八链”主攻方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34.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6.4%,军民融合特色更加彰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全、天工、鱼跃、建华、沃得等行业龙头企业支撑力稳步增强,涌现出鼎胜新材、镇江船厂、航天海鹰等一批“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谋划推进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高校园区投入使用,官塘创新社区开局良好,“金山英才”五年计划圆满收官,人才“镇兴”行动成效初显。打造“镇合意”服务品牌,以“金山奖”“梦溪奖”激发企业自豪感、使命感,实施资本市场“扬帆计划”,开展“五送五助”活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保持稳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戴庄经验”全省推广,“丁庄葡萄”获得江苏第一张“葡萄出口证”。
    (二)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为切入点,绘出了高品质生活美好画卷。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新增城镇就业38万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例、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医疗、养老、退役军人服务逐步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稳定向好,社会保障提质扩面,文艺创作繁荣活跃,城市公益慈善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19位。坚决抓好长江大保护,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断面长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批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到位,生态保护修复一体化推进,美丽镇江建设取得新成效。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连镇铁路、五峰山大桥、镇丹高速、丁卯高架等重大交通设施建成通车,宁句城际轨道即将投入使用。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任务圆满完成,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三)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源,迈出了高效能治理坚实步伐。各领域改革走深走实,学前教育改革、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等国家、省改革试点项目创造了“镇江经验”,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党校红色联盟等自主探索的改革成果在全省推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加强,法治镇江、平安镇江建设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信访维稳等工作成效显著,连续四次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群众安全感保持全省领先。党建引领的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作用彰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建立风险防控“四项机制”,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性债务化解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抗击长江超历史水位汛情等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双下降”,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特别是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有效防范、控制输入性疫情,全力守护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交出了优异答卷。
    (四)以激发担当干事精气神为风向标,取得了全面从严治党明显成效。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形成“一人一重点、领办解难题”、“学亚夫、做亚夫”等特色品牌。顺利完成党政机构改革,成立市委国安委、深改委、财经委、网信委等议事协调机构,党的全面领导得到加强。创新建立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控“668”工作机制,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精心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动,全市人民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全面迸发。探索开展领导干部“政治体检”,深化拓展“一创八争”,注重用好“三项机制”,圆满完成县乡党委、村(社区)“两委”换届,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对口支援帮扶工作成绩突出。层层压实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切实有效为基层减负,精文减会、规范创建达标评比表彰、统筹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取得实效。开展政治生态监测评估,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巡纪协作”模式获中央纪委推广,省委巡视整改反馈问题全部销号,完成本届市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全面从严治党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市委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职,地方立法质效稳步提升,协商民主建设成效显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壮大,党管武装和双拥共建工作持续加强,全社会凝心聚力推动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五年来,各市、区勇挑重担、锐意进取,形成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丹阳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第19位,句容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扬中连续三年获评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市,丹徒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京口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连续五届获评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润州全域党建经验在全国推介,镇江新区集成改革成为全省样板,镇江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双创”特色载体。
    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坚持以新思想定向领航、与新思想对标对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在思想上紧跟新时代、在行动上扛起新使命,加快让“镇江很有前途”跑进现实。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一号战略”,以“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抓高质量发展,才能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展现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更加火红的态势。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唤起民众千百万、同心干,干出人民美好生活、干出城市光辉前途。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决不做违背客观规律、超越发展阶段、超过承受能力的事,才能守牢底线、行稳致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精气神,汇聚起建设现代化新镇江的磅礴伟力!
    同志们,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这是党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镇江市委,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历任四套班子领导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镇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镇江发展的朋友们、乡贤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还有差距,领导和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水平需要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还不充分,产业总量不够大、结构不够优、层次不够高、后劲不够足;区域发展整体性协调性不强,人口导入亟需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不够优质均衡,旅游和人文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绿色低碳转型有待进一步加快;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仍然较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需要加快提升;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持续推向纵深,少数干部履职尽责的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我们要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奔跑状态,补短强弱、攻坚克难,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总书记要求江苏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省委作出了“六个率先走在前列”战略部署,明确要求将苏南打造成代表国家最高水平、引领未来方向的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镇江是苏南板块的重要一员,必须知重奋进,坚决扛起这个光荣使命。着眼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市委已经就相关重大战略问题作出了研究部署,提出了“三高一争”奋斗指向,“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城市定位,“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总体布局,“产业强市、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战略路径,现代化新镇江“六大愿景”。这些战略安排,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江苏、镇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征内涵,已经形成广泛共识,我们要同心同向、聚力拼搏,以奋进姿态奔跑新征程,跑出现代化新镇江光辉前途!
    未来五年,是建设现代化新镇江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时期。完成这个阶段的使命任务,必须准确把握外部形势、内在条件和阶段性要求变化。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镇江情况看,虽然面临着激烈的区域竞争、繁重的转型任务、艰巨的风险挑战,但在长期发展中,已经积累了较强实力、打下了良好基础,特别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等重大战略交汇叠加,为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空间。总体判断,镇江在重大战略机遇期中大有可为,我们要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开创镇江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们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总书记对江苏、镇江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镇江使命,锚定“三高一争”扎实奋斗、激情奔跑,推动现代化新镇江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在建设产业发达、创新引领的现代化新镇江上取得明显进展。经济运行更加稳健、做到“两个高于”,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重点产业链迈上中高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内需潜力加快释放,开放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镇江建设形成基本框架,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健全。
    ——在建设区域协调、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镇江上取得明显进展。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市内全域“六个一体化”纵深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战略载体建设强劲起势,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在建设美丽宜人、绿色低碳的现代化新镇江上取得明显进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资源能源利用集约高效,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空间格局、功能品质、城乡面貌显著改善,美丽镇江更加宜居宜人。
    ——在建设共同富裕、充满温度的现代化新镇江上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继续走在前列,健康镇江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多层次社会保障、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在建设文化兴盛、风骨独特的现代化新镇江上取得明显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城市风骨更加彰显,城市软实力、人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在建设秩序优良、活力彰显的现代化新镇江上取得明显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全面增强,城市更加安全、更有韧性。
    站在新起点上,憧憬镇江发展美好未来,我们信心倍增、豪情满怀。到2035年,镇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到本世纪中叶,现代化新镇江“六大愿景”全面实现,建成拥有高度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强市,***总书记谆谆嘱托在镇江大地上绚烂绽放。到那时,全体镇江人民一定可以自信自豪地说:镇江不负时代、我们不负镇江!
    三、奋力打好“五大关键战”
    推动现代化建设,镇江既有比较优势、也有突出短板,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立足资源禀赋,兼顾需要和可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未来五年,要奋力打好“五大关键战”:
    (一)打好提升产业能级关键战。产业能级决定城市能级。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哪个阶段抓实了产业,就会有大发展、大跨越,反之就会落后、落空。新征程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能不能在激烈竞争中“突围”,首先看经济实力、产业能级。镇江现在仍处在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主要矛盾,必须坚定不移抓产业发展,加快做大规模、做优质效、做强动能。要积极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抢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内需扩大、消费升级等重大机遇,推动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吸引更多企业加入镇江产业链集群。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创新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用好镇江及周边丰富的创新资源,加快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产业强市注入充沛动能。充分发挥成本低、空间足等比较优势,主动对接高能级城市,瞄准高端产业,做强核心配套,在全方位协作中共赢发展。牢牢牵住项目这个“牛鼻子”,立非常之志、行非常之举、建非常之功,在重大产业项目上求大突破、见大成效,为提升产业能级提供坚强支撑。
    (二)打好推动共同富裕关键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镇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较好,必须坚决扛起政治担当,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努力创造“镇江经验”。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做大经济“蛋糕”、扩大就业总量,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围绕促进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完善公共政策体系,畅通向上流动渠道,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人与社会协同进步、城市与农村协同提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群体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市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三)打好建强战略载体关键战。无论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还是推动产业强市、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战略落地,都必须强化战略载体支撑。要全面做强开发园区,以镇江新区、镇江高新区和省级开发园区为主体,按照“四个一批”“一区多园”的方式推动整合优化提升,明晰产业定位,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要坚持新思想引领,立足镇江实际,围绕“一体、两翼、三带”功能布局,有序谋划打造规划科学、业态领先、治理高效,能够展示镇江现代化建设成效的重点片区。在产业创新发展带和G312产业创新走廊,润州重点推动官塘创新社区高质高效发展,镇江高新区重点建设好金牛山创新核心区,丹徒重点谋划推进长山产教融合发展区建设。在中部城市协同发展区,丹阳重点谋划推进练湖生态新区建设,呼应镇丹一体化发展。在东翼产业协同发展区,镇江新区重点谋划推进心湖人才共享社区建设,扬中重点谋划推进兴隆港产城融合发展区建设。在西翼创新协同发展区,谋划推进句容枢纽经济区建设,更好融入南京、接力镇江。在沿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转型发展带,着力打造世业洲生态健康岛,加快发展大禹山数字文创区,高质量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片区的规划发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严控开发规模,明确资金来源,谋定而动、有序推进,蹄疾步稳、久久为功,决不可急功近利、盲目发展,确保干一个成一个。
    (四)打好紧抓“双碳”落地关键战。碳达峰碳中和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一场全方位、系统性变革,将贯穿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在绿色发展实践中,镇江作出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仍面临着巨大压力。要高起点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更大力度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强能耗“双控”,组织实施一批减污降碳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企业绿色化转型,有序推广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提升全社会低碳意识,加强植树造林,普及低碳生活,让每一名镇江人都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要高质量办好碳达峰碳中和金山峰会,擦亮国家低碳城市“金字招牌”。
    (五)打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关键战。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建设基础更牢、领域更广、水平更高、群众更认可的安全城市。常态化疫情防控是做好全部工作的前提基础,容不得半点疏忽松懈,必须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从本质上提升疫情应急处置水平和基层防控能力,以“防得住”保障“放得开”。要严格落实化债方案,全力降总量、压成本、优结构、强基础,早日卸下“沙袋”、轻装奔跑。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要实施好应急管理“五大提升工程”,深入开展“慧安行动”,坚决打赢“三年大灶”专项整治硬仗,高水平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安全发展涉及方方面面,要统筹做好金融、社会、网络等各领域风险防控,让全体市民有满满的安全感。
    四、加快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勇担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必须加强整体性推进、创造性落实,实现各领域工作更大进步。
    (一)深入实施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叠加人才链、导入资本链、优化服务链,提高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
    着力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化落实“链长制”,促进“四群八链”集聚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150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800亿元,生命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全力推动地标产业加速崛起、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农业协同发展的区域性重要产业基地。更加注重融合发展,促进三次产业交叉融合、军民融合、校地融合等各领域融合,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要做强做大骨干企业,引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扶持发展高成长型初创企业,尽早实现上市公司总量翻番的“扬帆计划”目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企业家是最宝贵的资源,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身创新创业,壮大优秀企业家队伍,打造一支推动产业强市的生力军。
着力推动人才集聚。扎实开展人才“镇兴”行动,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600人,大专以上学历基础人才净增10万人。坚持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15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