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关系扫与对策(全文3377字)

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关系扫与对策

国内大循环为主着眼于提高国内经济发展的效率与公平,国际大循环逐步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更好地分工协作,及应对人类共同难题。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格局逐步形成,大国经济才能做到行稳致远。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要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有助于效率提升促进公平的制度变革,尽快形成新的全球化伦理,等等。
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要方针战略的提出也反映了近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
首先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化。2020年注定是一个要载入史册并留下浓重一笔的年份,这一年发生的重要事件可能会对未来的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第一个重大事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暴发。截至8月10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接近2000万例,达到19988503例。其中,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感染人数达到520万例,死亡人数超过16万人,疫情还在继续蔓延。第二季度美国真实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下滑32.9%,这是1947年以来的最大降幅。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虽然较早在国内暴发,但是现在成功控制住了疫情。受此影响, 上半年中国经济下降1.6%,其中一季度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
实际上,本次疫情因为时间长、跨度大,在多个重要经济体迟迟得不到稳定控制,它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将会在今后一段时间逐步显现。因为抵抗疫情而采取的居家隔离、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使经济活动停滞,在疫情期间只有关键性、基础性行业与产业在继续营运。在现代经济体中占主导地位的服务业受到的冲击尤其剧烈。疫情还对全球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为抑制疫情,各国纷纷采取限制人员流动的政策,国际航班大幅减少,人员流动急剧缩减。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的物资流动,也深受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深受疫情冲击。
其次是逆全球化趋势抬头。疫情暴发前,逆全球化趋势就有所抬头,疫情暴发之前,随着大量人流物流的减少,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就更加严峻。
一、国内大循环是以提高国民福祉为依归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经济实现腾飞。这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
大循环,融入全球分工链条并在国际价值链上不断攀升的过程。虽然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今年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数千万人的脱贫。但是经济发展还有不平衡不协调,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新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国内经济大循环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契机。
为什么要提升优化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在国际大循环的背景下,全球市场为中国产能提供了广阔市场,对国内市场的精耕细作略显不足。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越来越逼近极限。与此同时,人民对干净的空气,安全营养的食品和洁净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企业对法治化、透明化、制度化、高效化的营商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也具备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我国的大市场、健全的工业门类、综合实力等是其中关键因素;中国有14亿人口, 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由全球最全的工业门类,制造业比较发达,近年来,在价值链持续攀升,一些高技术产业在全球取得领先地位。
提升国内大循环的途径,一是在消费侧,在消费一端大力提高商品消费品的质量,大力提高服务业产品的质量,使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这需要在商业流通,零售和批发和物流,等等,甚至是产品制造的几个环节,大力提高质量。像一些民生行业在这次疫情当中会体现出来, 一些食品加工运输、物流生产都是民众生活的必需行业,这些产业也决定群众生活的质量,无论疫情暴发前后,都是民生离不开的产业。二是在供给侧,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除抑制生产率提高的一些制度性的因素,努力提高这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努力地畅通经济循环的各个环节,使之更加的高效润滑。
国内大循环为政策制定提供了转圜空间。因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导致的全球供应链危机,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再依赖外需,将会因为需求的萎缩导致严重的经济收缩甚至是陷入到衰退当中。因为主观逆全球化思维的存在,一些大国秉持损人不利己的贸易战措施,对经济全球化形成双重挤压,动辄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16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