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季#再过几天就是高考,各类花式的“旗开得胜”“高粽及第”“一举得葵”在抖音圈、微信群里铺天盖地。但最终结果有几人能金榜题名,谁也不得知。
一个月后,五花八门的喜报总结也将接踵而至,有些学校以一本率、本科率打头阵混淆视听,有些学校以高分段人群、名校录取人数标新立异,只有个别实力派学校还是坚持高举省状元、市状元的旗帜。当然,中间有些说法教育部门已明令禁止,官方是万万不可对外宣传的。
有些扯远了,今天苏南君重点谈一谈关于复读的话题。就在高考来临之际,同事小周传出一则消息:他女儿班上有同学已提前打“退堂鼓”,休学到了下一年级。众所周知,高考不是一锤子买卖,也无意于一棒子打死,有少数人参加复读也不足为奇!
早在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中就有了“复读”的雏形,最出名的莫过于吴敬梓老生《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可能读者更多关注他的迂腐、懦弱和科举制度的黑暗,却没有发掘他的优点和长处。
苏南君认为,范进是个狠角色,他宁可多少年屈辱于胡屠夫的讥讽打击,依偎在胡氏身后遮风挡雨,也始终坚持复读。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一般人身上很难做到,更何况是这些自命清高的秀才们。
这里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对比的例子,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一身长袍、满口之乎者也,孔乙己即使再落魄,也不忘记自己读书人身份,不愿意屈就于那些“短衫布衣”之下。在旧时科举制中,“孔乙己”之流占据了绝大多数,如此一比,范进的形象就脱颖而出了:有恒心毅力,能屈能伸,包括为官之后的清正为民。
范进是复读大军中的受益者,但又有多少人能从复读中获得利益?答案是:很多,但正在逐渐变少。各地的高考模式每几年实施一些改革,譬如苏南,从文理分科到3+2、3+X、3+1+1,3+学业测试+综合评价,再到目前的3+1+2,不仅让“复读”大军晕头转向,就连学校老师也大呼“不适应”。而且缘于保障高考制度的公平,各地又出台了不少附加条件来制约复读,也许不远的将来高考“复读”可能永远会消失。
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除了高考,还有一支“复读”大军,就是公考队伍。有些家庭条件不错但天资确实一般之人,高考是勉强上到了大学,取得了公考资格,毕业后“华山一条道”死嗑公考,一直考到规定的35周岁,“不撞南山不回头”。当然,公考也在改革,对应届生的要求比例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体现其公平的一面。
我们还可以发现,公考与高考更多的如同一辙。如果家境一般,父母甚至自己都不会给自己“一直等下去的耐心”,所以无论何种情况,我们必须要承认“拼爹”的现实意义。
于是,我诚恳地奉劝了小周一句:“趁早死了这条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2492.html